周國基
【關鍵詞】 后進生;行為習慣;矯正策略;賞識教育;傾聽;角
色轉換;批評藝術;班級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3—0043—01
初中階段是學生時代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處于少年向青年轉型的階段。在此期間,學生不僅要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學會遵守各種社會規(guī)范,同時也在用青春的朝氣和活力,構筑著自己堅固的心理大廈,是學生生長發(fā)育最為迅速、精力最為充沛、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同時具有易變性、困惑性、隱秘性的特點,在心理和行為上極易發(fā)生偏差,因此,常有人稱這個時期為“心理危險期”。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深入觀察和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注意從思想入手,對癥下藥,加強學生自主教育,讓學生在自我認識、自制自律中不斷提高。
一、運用賞識教育,幫助后進生獲取成功體驗
賞識教育、成功教育追求學生學習潛能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追求學生自我教育,追求學生多方面發(fā)展。它主張人人都有優(yōu)點、閃光點,人人都可以成功,它是把培養(yǎng)學生成功心理、學習內部動力機制作為教育目標的。
況且從后進生的內心來說,他們有改變自己落后面貌的要求,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希望老師給予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表面上他們流露出傲慢驕橫,內心卻痛苦自卑;表面上他們對所犯的錯誤滿不在乎,心里卻時?;诤拮载煟恍睦锵雽W好,表面卻以落后為榮。因此,對于后進生,要堅持正面疏導,要通過接觸談心、調查訪問,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要創(chuàng)設機會,讓他們展現(xiàn)自己的專長和才干,讓他們領略成功的快樂。對于后進生的每一次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時表揚肯定,這樣不僅可以重塑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而且可以融洽師生關系。
二、使用傾聽策略,用濃濃師愛轉化后進生
班級后進生的心理大多很復雜,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三個方面的矛盾:一是自卑又自尊。二是重感情易偏激。三是可以感化又易反復,絕大多數(shù)后進生并非“朽木不可雕也”,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有渴求上進的愿望,也常常做出種種努力,只要教育者引導得法,他們也會奮力一搏。
通過以上對后進生心理特點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后進生更需要老師的理解、關心和體貼。如果班主任在與后進生的交往中,以誠相待,用愛心去感化那顆冷漠的心,師生的感情就會拉近,學生對老師的教育就會心悅誠服地接受,這就是“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老師愛學生,學生才會愛老師、信任老師,也才會消除心理對抗,愉快地接受老師的教誨,自覺主動地轉化不良行為。
三、善用角色轉換,發(fā)揮后進生的班級主人翁作用
后進生行為不端,總是扮演著受冷落、受排斥甚至受懲罰的角色,為了改變他們的不良行為,就需要改變他們原有的角色,創(chuàng)造條件把他們推到班級的舞臺上,讓他們散發(fā)光和熱,并賦予他們新的權利、地位和職責,從而使他們改變原來的身份,重新扮演一個有尊嚴、受尊重、被信任的角色。這不僅有利于轉變他們與教師、同學的關系,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他們努力向上的信心、勇氣和力量。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后進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充分調動,才能表現(xiàn)出與新角色相一致的良好行為。
四、掌握批評藝術,讓后進生學會自我反思
批評是每個班主任都采用過的常規(guī)教育手段之一,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評學生,而不是讓學生學會自我反思,這種批評也很難真正起到作用。因此,當學生違反紀律時,批評應掌握藝術、注意方法。批評時一忌侮辱人格,說一些諷刺挖苦、蔑視羞辱的話。二忌主觀武斷,要冷靜耐心。三忌動輒向家長告狀,要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和溝通。四忌不適當?shù)毓_批評,注意語言分寸和場合,妥善處理。
當然,如果后進生犯了嚴重的錯誤,必要時可以進行嚴厲的批評。但教師的批評要讓學生思想有所觸動,能引起犯錯誤學生的自我反思,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和對他的殷切期望。對于極個別屢教不改、錯誤性質嚴重,需要給予處分的學生,也要進行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以理服人,而不能采取簡單粗暴和壓制的方法,更不能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五、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幫助后進生釋放他們的剩余精力
初中學生學業(yè)壓力相對較小,而且精力旺盛,如果他們感到生活單調空虛,就容易惹發(fā)事端,出現(xiàn)不良行為。特別是后進生,學習動力不足,如果校園生活過于單調,就容易通過不正當?shù)耐緩交虿磺‘數(shù)男袨閬硐乃麄兊倪^剩精力。因此,要消除后進生的精神空虛感,就要大力開展學生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學術、科技、體育、文藝活動,建設文明健康、生動活潑的校園文化。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生社團組織的有益活動,要加強學生課外文化、生活引導和管理,豐富課余生活,讓學生的剩余精力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釋放。對于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妨礙學習和校園生活秩序的活動要予以勸阻和制止。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