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
【摘 要】學習數學不僅有助于幫助學生開拓思維,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數學解題能力是數學學習的重中之重,本文試圖探討如何更好地提高中職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關鍵詞】中職數學 解題能力 鞏固基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70
數學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還能讓學生開動腦筋,能夠學會使用已經擁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實際上數學的學習就如同探尋寶藏,要想獲得這份寶藏,學生就必須擁有開啟寶藏的鑰匙,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擁有數學的解題能力。任何目標的達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為了使中職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得到培養(yǎng),教師需要抓住問題的關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接著慢慢地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數學教師擁有較大的耐心和責任心。總的來說,中職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興趣
人們常常認為數學這門課程學起來比較枯燥,這種看法與人們固有的成見有關。數學作為一門理科課程,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學生常常覺得自己上課時稍微一走神就跟不上數學教師的節(jié)奏了,這看起來似乎很荒謬,但是卻突出了數學課程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讓學生學好數學,使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要求數學教師首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興趣是成功的催化劑,學生如果能夠感受到數學帶來的樂趣,那么他們的聽課效率就能夠得到比較大的提高,這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來說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是值得教師注意的。
首先,需要數學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中職階段的數學教學大綱指出,數學課程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來說,中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有一定的基礎,畢竟他們已經接受過了九年義務教育,盡管如此,學生在進入中職學校后,可能會覺得自己的未來比較迷茫,因而對數學學習喪失了興趣,對此數學教師需要努力去改變學生的這一心理情況。在平時的課堂上,數學教師需要在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后,告訴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努力使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產生期望,讓學生了解到數學學習對自己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使中職學生能夠打消自怨自艾的念頭。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對未來產生較好的愿望,使學生能夠對數學課堂產生一定的興趣,最終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其次,要求數學教師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中職學校的學生年齡大都處于青春期前后,這個階段學生的自我觀念比較強,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進行教學。揠苗助長的教學方式不可取,忽視學生的自然發(fā)展的教學方式也不可取,要想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變“灌輸式”教學為“學生主動性”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較好的教學技巧,能夠以比較寬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學生的學習。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也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數學教師可謂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領路人,為了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激發(fā),教師需要熟悉學生的學習方式,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輔導,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去進行學習,這種方式能夠較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數學課堂充滿興趣和動力,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
最后,還要求教師能夠將數學理論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得更加緊密。數學知識往往比較抽象,要想將數學課堂變得更為有趣和生動,教師在講述數學知識時就需要結合生活實例來為學生導入課堂。生活實例能夠拉近學生和數學的距離,讓學生對數學課堂不再感到害怕和恐懼,使學生對陌生的數學理論知識能慢慢形成親切感,是激發(fā)學生數學興趣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學習有關不等式的內容時,數學教師可以以生活中能夠見到的天平為例來導入課堂,天平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物,人們常常用它來稱量事物,不等式就如同一個永遠不等的天平一樣,左右兩邊的貨物不相等,仿佛就是一個具象化的不等式一般。以這種方式來講述不等式,學生的興趣自然能夠得到有效調動。
二、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
在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之后,數學教師就需要從基礎著手,加強對學生數學基礎的鞏固。俗話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提高中職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學生的數學基礎就需要得到較大的加強,如果學生的數學基礎不牢固,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就會受到相當大的限制。為了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教師需要加強學生的數學訓練,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讓學生能夠擁有扎實的數學解題思路,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水平。中職數學的知識包含有三角公式及其應用的內容,這部分的內容比較復雜,因此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但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以及和角公式等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和工作有著非常大的聯(lián)系,學好這部分內容能夠讓學生在接下來的數學學習中更加輕松。要想讓學生理解并且能夠運用這些公式去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教師需要先確保學生的基礎比較扎實。例如學習和角公式,數學教師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先要了解學生對于向量這部分內容是否熟練掌握,學生掌握了向量的有關內容后,再來理解和角公式就會顯得比較輕松。此外,學習和角公式,學生還需要了解正、余弦定理,知道了這些內容后學生再去學習和角公式就不會覺得茫然和不知所云了。數學教師在掌握了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水平后來調節(jié)自己的課堂進度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通常來說,學生在清楚了解了公式的內涵后,對公式的運用會更加得心應手,這需要教師把握好度,不貪圖課堂上講課的進度,在了解學生的數學水平后進行教學。
此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加強基礎訓練的方式來進行。例如在學習完某一章節(jié)的內容后,教師可以以單元檢測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了解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并且能夠有效地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遇到的數學問題。這種方式能夠比較好的查漏補缺,讓學生的不足之處得到及時的修正。
綜上所述,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興趣,還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基礎訓練,這有助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