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晶
【摘要】數學課程在小學階段占據重要地位,關系和影響著學生未來的成長道路。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需要每一位數學教師予以重視和注意。隨著素質化教育的實施,互動教學模式逐漸運用于數學課堂,對提升學生課堂積極性和主動性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重點分析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實踐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 互動教學 實踐途徑 課堂參與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52-02
互動教學模式是現代化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產物,它以學生為主體,認識到教師應轉變課堂角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綜合開展相關教學活動,能幫助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升數學課堂效率和質量。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課堂中,學生往往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tài),需要遵循教師思路,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研究互動教學模式的實踐途徑越發(fā)凸顯其重要性。
一、創(chuàng)設互動數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具備活潑可愛、純真好動的天性,對自己一切不知道的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但其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需要教師利用互動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互動數學平臺,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1]。如在教授“時、分、秒”的知識時,可以創(chuàng)設以下互動教學情境:“小熊和他的小伙伴們準備周日上午九點去逛玩具市場,可是粗心的小熊卻把時鐘9點看成了11點,讓他的小伙伴們等得好著急啊……,請問小朋友們,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幫助小熊么?”,再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后,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
通過創(chuàng)設互動教學情境,能有效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利用互動情境教學時,應綜合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可以結合學生接受水平和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童話型等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對于高年級小學生,應適當增加情境的互動性,多以“提問式”、“矛盾式”情境結尾,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二、豐富互動數學活動,提升學生課堂參與
互動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課堂主體性地位,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豐富的互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理論知識,達到課堂參與有效性的目的[2]。如在教授小學知識“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時,可以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尋找課堂中的“軸對稱”圖形,或者讓學生發(fā)揮自身想象,利用軸對稱原理,設計班級圖標。教師可以用朋友的身份參與到互動教學活動中,多以觀察者、引導者的身份帶領學生完成各項互動教學活動。
互動教學活動不應只局限在課堂中,可以適當拓展到課后。很多小朋友覺得數學比較難學,主要是因為大量的數學計算和題目,使得他們失去了學習興趣和信心。教師可以開展相關的課后數學實踐活動,如在學習“元、角、分”的知識時,通過布置周末“采購任務”等方式,增加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生活中領悟到數學的奧秘和樂趣。
三、利用數學游戲教學,加強師生有效互動
游戲教學是互動教學模式的重要體現。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如何將學習和愛玩有機統(tǒng)一,教師可以通過加入恰當的小游戲,讓學生在玩中獲取知識[3]。如在學習“千米”和“米”的知識時,可以加入“接力賽”的數學小游戲,即讓學生分成3到4組,以接力的形式完成2000米賽跑,比賽哪組完成得又好又快。在這個過程中,把“千米”和“米”的知識概念灌輸到學生頭腦中,使其形成初步印象,為以后更深層次學習打下基礎。
在開展游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憑借自身經驗,把握好“度”,不能全聽憑學生安排,適時的進入到知識學習和總結環(huán)節(jié),確保課堂教學質量。如果學生過度依賴于游戲互動教學,也不利于成績的提升,因此,教師必須綜合考慮教材內容和學生個體差異,兼顧到全班學生的學習。
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能較好地提高學生溝通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互動教學模式中,教學可以選擇針對性強、有探究意義的教材內容,讓學生自主學生,營造積極討論的課堂氛圍。如在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知識時,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制作“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并探究具體圖形的性質,以類似的方式,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動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的運用途徑覆蓋教學過程的前、中、后,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學生認知特點,靈活變動互動教學模式,提升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課堂主體性地位,發(fā)揮自身引導性作用,創(chuàng)設良好的互動教學平臺,利用情境教學、游戲教學等方式,開展可參與的數學探究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數學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楠.農村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有效策略研究——以宣威市板橋鎮(zhèn)為例[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4,S1:155-158.
[2]張曉佳,張凱黎,顏磊.電子書包支持的小學數學互動課堂案例研究——基于改進型的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tǒng)(IFIAS)[J].現代教育技術,2015,03:29-35.
[3]孟凡玉,陳佑清.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質量的觀察與評價——基于“課堂師生互動評估系統(tǒng)(CLASS)”的實證研究[J].基礎教育,2015,05: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