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靜
摘 要:教學目標關系到教學活動的導向、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教學效果的評價等,不容忽視。結合該校開展的關于教學目標課堂研討活動中的兩個課例,描述了教師在實踐中制訂教學目標存在的問題,把研究活動中討論出來的改進方法進行實踐,詮釋出教學目標制訂更有效的方式。
關鍵詞:教學目標;課堂研討;分析實踐
一、情境與描述
在執(zhí)教《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中,第一次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讀寫“嘎子、胖墩兒、合了襠、手疾眼快、膀大腰圓”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小嘎子鮮活的人物形象。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4.激發(fā)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平時都愿意與怎樣的同學交朋友”的談話進行導入,以“嘎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為主線進行教學,學生對嘎子是個怎么樣的孩子形成個性化的理解,在讀看一些經(jīng)典的人物描寫猜歷史人物的游戲后總結作者的描寫方法,在感受寫法和猜人物游戲中產(chǎn)生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從課堂表現(xiàn)和學生的反饋看,經(jīng)讀書會老師討論,認為教學目標制訂的有效性還需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進:
1.不管班級的實際情況如何,都要按照宏觀的目標進行。
2.改變課堂的“主線”,改成用“人物的描寫方法”來串聯(lián)課堂,這樣可以把目標中的人物描寫方法滲透到整節(jié)課中。
3.教學目標的表述需要考慮改變思維,應把具體的途徑和結果體現(xiàn)出來。
研討后,第二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發(fā)生如下變化,其教學目標二為:
1.能正確認讀“嘎子、胖墩兒、精神抖擻、眼疾手快”等詞語,隨文理解“膀大腰粗、慣手”等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描寫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的語句,并通過朗讀感受小嘎子鮮活的人物形象。
3.能用自己的話簡要表述感受到的小嘎子的人物形象,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續(xù)寫小嘎子的二次摔跤。
4.欣賞佳作的描寫方法,激發(fā)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興趣。
在第二次教學中,改變導入方式,以“猜有關歷史人物的描寫”導課,讓學生感受到描寫人物的方法,強調了人物的描寫方法,同時也激發(fā)了孩子們閱讀名著的興趣。
二、詮釋與研究
1.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做到清晰可操作,具體可檢測。
《學校教育心理學》(路海東主編)第六章中說,教學目標就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比如說,在此次研討活動中,適當引入有關歷史人物典型的描寫,使學生有意識地去體會人物描寫的方法,其教學目標的指向性和有效性都得到體現(xiàn)。因此,制訂有效性強的教學目標要注意:表述教學目標時敘寫主體要規(guī)范,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目標中有表現(xiàn)學生外顯行為的動詞。
2.教學目標的制訂需要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
在教育指向上,我們應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應注重孩子的長期發(fā)展。教學目標在宏觀上是等重的,但目標定位要有不同的重點,在不同的班級應該根據(jù)所需各有側重,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而安排,并且目標要簡單,不能繁雜。如,對于教學目標一的教學班級,該班學生平常上課發(fā)言不夠積極,上課紀律很好,但是氣氛沉悶,回答問題缺少新意,整體素質在年級中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讓孩子學習寫作方法后馬上進行寫作練習還有一定的困難。因此,目標定位在讓學生從閱讀中感受到嘎子的人物形象,知道運用哪些描寫方法寫人物,而更高的目標定位可以在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得到提高后一步一步慢慢進行。
3.教學目標的制訂必須是階段教學目標的細化、具體化。
我們的教學目標要在分析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思維方式、閱讀方式和表達能力的基礎上合理的制訂出來,才會在課堂上教出應該教的東西,體現(xiàn)出多樣化的教學價值。如“感受人物形象”這一目標中,我認為這是可在不同維度上預設的教學方向。從教學內容上看,我們是在感受嘎子這個人物形象;從教學語言形式上看,我們是在學習作者的寫作描寫。對于教學的引導,使學生由感性的積累到理性的提升,學生一步一步從感性的內容理解走向理性的寫作方法總結。教學目標二的授課班級,其整體素質決定了目標定位可以安排為在感受人物形象后再進行更深入的教學:寫作。教師在設計續(xù)寫的環(huán)節(jié)中設定為:在學生進行描寫前讓孩子交流“你認識到一個怎樣的嘎子”“你要描寫小嘎子的什么”。這既明確了續(xù)寫的目的,也便于學生操作,使教學目標的有效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
自然,要研制出監(jiān)控性強、有效度高、符合教學內容的個性化教學目標,關鍵還是要讀通文本,為教學目標制訂確立必要的信息基礎,同時更需要教師運用智慧和才干,融合自己的獨立思考。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法等,都要踏踏實實地關注孩子的素質發(fā)展,以體現(xiàn)文本和學生的個性特征,使教學有清晰、明確的方向。
參考文獻:
崔巒.求是 崇實 鼎新:崔巒小學語文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0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