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鋒
摘 要:兒童品德教育是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對培養(yǎng)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行為準則有很強的導向作用,是小學教學階段教學內容的重點。因此,對兒童品德教育中的若干問題進行探討十分必要,而民族地區(qū)因人文環(huán)境、地理位置、經濟水平等多方面的不同,教育教學方式也有所不同。基于此,對民族地區(qū)兒童品德教育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民族地區(qū);兒童教育;品德教育
一、兒童品德教育的政策及現狀
良好的行為習慣、正確的道德準則需要從小培養(yǎng)教導,小學生尚且處于學習成長階段,沒有明確的是非認知能力和學習辨別能力,更需要學校教師的悉心指導,因此,國家不斷出臺各類相關規(guī)章制度及文件。而教育部也針對思想品德教育課程設立了有關部門,其職務就是督促各類學校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工作。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很多研究學者針對兒童品德教學課程提出建議,主要是通過改善教學形式、提高教學趣味的方式來改善當下品德教育課程中的一系列問題。但是,品德教育中依舊有很多問題存在,例如,社會環(huán)境風氣問題?,F在正處于信息爆炸時代,學生更容易接觸到關于社會方面的許多內容,社會環(huán)境與風氣的好壞無疑對學生的正確認識和思考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加之,新教學課程改革要求解放課堂,要求教師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很多學生長時間接受傳統(tǒng)教育教學方式,對新教學形式有抵觸心理,不容易接受,出現逆反現象,有意犯錯。
值得一提的是,民族地區(qū)的學生在關心時事政治方面的積極性遠遠高于其他地方,學生更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法制意識,現代意識很強,容易認同新觀念接受新想法,排斥老舊觀念,反對傳統(tǒng),對于傳統(tǒng)中不論好壞一概摒棄,因此,民族地區(qū)兒童的品德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如何實現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觀念,學習傳統(tǒng)的思想美德成為了民族地區(qū)兒童品德教育的重點之一。
二、針對教學現狀,提出有效措施
隨著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fā)展,全球化時代已經到來,加之互聯網的普及,學生從小可以接觸到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中有關于時事政治的、娛樂新聞的,也有關于各類社會風氣的相關報道,小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心智發(fā)展尚不完全,不能準確分辨是非。
教師要針對這一現象,將問題簡單化,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本的相關內容,分析正確與否。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街頭罵架的新聞,結合品德教育課中關于文明禮貌、友愛助人的內容,并拋出問題,為什么會吵架,如何能夠避免吵架,文明禮貌用語在生活中有什么益處。這樣反將不好的報道利用起來作為反面案例,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道路。
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促進了教育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新課程教學改革由此而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很多學生對于新的教學方式仍然存在抵觸心理,而這種抵觸心理表現在品德教育課程上就是學生的不協(xié)調性,即認知與行為不協(xié)調,想法與說法不協(xié)調。具體情況為,學生知道紅燈時過馬路是不對的,但是在周圍沒有車的情況下,學生仍然會選擇快速通過馬路,這充分說明了新教育方式是成功的也是不成功的,教師應該及早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如,在人教版教材中關于“公共場所拒絕危險”的教學,教師可以在教完本章內容后,放學帶領學生過馬路,更加直觀地教育學生,紅燈時車輛快速通行,行人如果要強制通行會產生很大的安全隱患等。設身處地的教學情境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建立正確的品德觀念。
除此之外,民族地區(qū)對于品德教育要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究其原因是由于民族地區(qū)有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各民族都已經產生了久遠的生活習俗,這其中有些傳統(tǒng)習俗對于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有極大的危害,很多學生因從小耳濡目染導致錯誤的道德觀念根深蒂固,很難改正,最終釀成大禍,為時已晚。因此,在不同的文化教學背景下,教師應該做出調整,不能生搬硬套,而要靈活應對,始終與學生家庭保持聯系,針對學生的各種情況做出記錄,及時了解每一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并加以解決。
三、總結
學校作為學生尤其是兒童的第二個“家”,肩負著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建設學生的精神文明世界的重任,也是學生學習、成長、生活的主要陣地之一,教師應當努力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國家建設培養(yǎng)態(tài)度端正的人才,除此之外,還應發(fā)揮學校對于社會的威懾作用,用積極有效的做法宣傳先進思想,為新型社會的發(fā)展建設貢獻力量。
品德教育是小學生首次接觸是非觀念的重要教學課程,不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都應肩負起責任,高度重視,使得養(yǎng)育、教學、管理能夠緊密結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加強學生的思想建設,排除落后風氣對學生的影響,幫助學生走向健康與文明。
參考文獻:
[1]張宏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環(huán)境研究[D].遼寧大學,2015.
[2]葉飛.參與式公民學習與公民教育的實踐建構[J].中國教育學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