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月
摘 要: 教育是博物館的基本社會功能,兒童教育更是不可替代的社會責任。本文分析了長春市文廟博物館在開展兒童教育方面采取的多種活動形式,以此探討文廟類博物館在兒童教育工作中的獨特作用,并闡述關于兒童教育的一些設想。
關鍵詞: 文廟博物館 兒童教育 教育形式
兒童教育是整個社會乃至全球關注的問題,其成效如何將決定一個國家能否長久保持社會和諧、穩(wěn)定和快速發(fā)展,無論對于國家還是個人都不能忽視兒童教育。相對于其他社會機構,博物館具有教育和科普功能,擁有豐富的藏品數量和高水平的講解,在兒童教育方面具有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獨特優(yōu)勢。
一、文廟博物館對于兒童教育的重要作用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博物館行業(yè)的發(fā)展十分迅速。博物館是非營利性的,為社會及其發(fā)展服務的,向大眾開放的永久性機構。其在科普和教育方面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有益補充和延伸,是兒童教育的校外課堂。
在博物館多種類型中,文廟類博物館數量眾多,自成體系。文廟是紀念和祭祀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祠廟建筑,又被稱作文廟、孔廟、夫子廟、至圣廟、先師廟、先圣廟、文宣王廟。文廟具有豐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歷來是各地體現(xiàn)崇文重教精神的場所,具有先天的獨特教育功能?,F(xiàn)在很多文廟已經建設為博物館,并對外開放,創(chuàng)建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舉辦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活動,極大地豐富兒童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長春文廟博物館在兒童教育方面,以傳統(tǒng)文化為基石,以愛國主義教育為理念,大膽創(chuàng)新,推出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活動,成為兒童教育事業(yè)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廟博物館。
二、長春市文廟博物館兒童教育形式概述
長春市文廟博物館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兒童教育活動,使兒童認識了文廟,提高了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現(xiàn)在筆者將長春文廟兒童教育活動的形式分類歸納如下:
(一)眼看
1.參觀展覽
參觀展覽是大多數博物館最基本的教育形式。2010年,長春文廟經過復建,在東廡、西廡和崇圣殿分別布置了“儒圣孔子——孔子圣跡圖藝術精品展”、“開科取士——中國科舉文化專題展覽”和“圣跡儒風——中國文廟歷史沿革展”等具有文廟特色的展覽,豐富了教育內容,擴展了其作為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
另外,長春文廟積極探索與中小學校的互助和合作,是多所學校的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例如每年開學時,東二小學都會組織師生參觀長春文廟主題展覽。這與看枯燥的書本不同,來到文廟老建筑前,通過講解員有針對性地引導和鋪陳,使他們帶著問題參觀,更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求知興趣,獲取課外知識,領悟“溫良恭儉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儒家思想文化,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參觀書法、繪畫作品展
為了對兒童進行傳統(tǒng)藝術教育,長春文廟在文昌會、“小年”期間,舉辦書法、繪畫作品展,以進一步提升兒童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欣賞美的能力。
(二)耳聽
1.公益講座
長春文廟定期舉辦專題講座,讓孩子通過聽講座,獲得更多課外知識。比如2010年,長春文廟在暑假專門針對兒童舉辦閱讀國學經典培訓班。主講教師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講授《弟子規(guī)》、《孝經》、《三字經》等國學經典,還穿插安排孔子、孟子等古圣先賢的故事講座。2015年寒假期間,邀請兒童國學教育專家舉辦“書香家庭與經典教育”、“借助經典中的教育智慧”和“改變孩子行為習慣”等專題講座。
另外,4月23日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讀書日”,長春每年都要舉行相應閱讀宣傳活動,如2013年市全民閱讀組委會策劃了“書香長春、喜迎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以學校為點,聯(lián)合社會各界,輻射家庭、社會,形成全民閱讀活動的高潮。長春文廟這一天舉辦了“快樂閱讀經典”專題講座,邀請長春市“全民閱讀”活動推廣專家為大家?guī)砭手v座。老師結合數字和成語故事給學生現(xiàn)場授課,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并向前來聽講座的兒童發(fā)放包括幼兒繪本、文學、藝術、日常生活知識等內容的“吉林省全民閱讀活動民生讀本”。類似的活動不但讓更多孩子和家長了解了博物館,豐富了孩子們的假期文化生活,獲得了很多傳統(tǒng)文化知識,而且使他們養(yǎng)成了愛讀書、會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2.展廳授課
因為擁有豐富的展品資源和業(yè)務熟練的講解員隊伍,相比學校教育的書本化、模式化,博物館在兒童教育上有獨特優(yōu)勢,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已經把展廳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2012年,長春市綠園小學師生來到長春文廟。老師利用“開科取士——中國科舉文化”專題展覽,直觀形象地為學生講解古代科舉制度的產生、完善、發(fā)展、衰落及對外影響等內容,其中有兩個科舉考生蠟像最吸引學生,一個考生正常參加考試,另一個考生在打小抄。兩個蠟像形象對比強烈,教育孩子考試不要作弊。
(三)動手
除了看展覽、聽講座,針對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長春文廟還安排過一系列的“動手”活動。2009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60周年紀念日,為了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長春文廟舉辦了“同奏古樂,緬懷先師”活動。活動之前,長春文廟面向社會誠召100名熱愛古箏演奏,尊崇儒家文化的青少年,邀請專業(yè)古箏教師免費定期培訓他們學習古箏,在9月28日祭孔大典現(xiàn)場表演古箏合奏。每天上課,老師會手把手教孩子學習古箏,讓孩子們在彈奏的過程中了解傳統(tǒng)文化,喜愛傳統(tǒng)文化,進而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承載者、傳播者,為推動社會和諧發(fā)展盡力。
(四)動心
動手不如動心,長春文廟特別在傳統(tǒng)節(jié)日舉辦一些民俗活動,讓孩子們在感受節(jié)日氣氛的同時,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為了迎接新春的到來,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每年大年初一全國各地的文廟都會舉辦新春祈福儀式,長春文廟也不例外。通過這種儀式向我國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表達敬意之情,共同祝愿“世界和平、祖國繁榮、人民幸福”。兒童觀看這樣的儀式,不僅僅是緬懷先賢,激發(fā)愛國情懷,這些印象必然深刻,隨著他們的成長,有益于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
“六一”兒童節(jié),長春文廟組織適齡兒童舉辦免費啟蒙禮。在我國古代,兒童在開始讀書認字的時候要在父母的陪伴下到文廟做一次開筆啟蒙儀式,以示孩子進入學習做人、學習文化的階段。屆時,長春文廟準備了具有啟蒙寓意的開筆石、儒門龍鳳硯、儒門麒麟硯等物品,邀請國學學者為孩子開筆,講解“人”和“仁”的意義,隨后由嘉賓給孩子們點朱砂,預示開啟人生智慧之門。活動結束之后,文廟為前來參加活動的兒童贈送國學經典書籍《弟子規(guī)》,帶領兒童參觀孔子圣跡圖專題展覽,使兒童從小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樹立尊敬師長、文明禮讓的觀念,讓他們終身受益。
2013年正月十五,在長春文廟杏壇廣場舉辦了“吉祥中國節(jié)·關東廟會”,這是長春第一次大規(guī)模、全民參與的節(jié)日文化盛會?;顒觾热萦醒砀璞硌荨⑽乃囇莩觯ǘ宿D、武術、雜技、魔術、變臉、民樂、歌舞)、全國各地特色小吃、猜燈謎、賞花燈等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小朋友最喜歡的是猜燈謎活動。主辦方為小朋友特選了近千條集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謎語,內容都是孩子們熟悉的日常用品、植物、動物等。通過猜燈謎,孩子們發(fā)展思維和想象力,在互動中了解傳統(tǒng)春節(jié)民俗。
三、長春市文廟博物館兒童教育形式設想
長春文廟的兒童教育主要有參觀主題展覽、書畫作品展、傳統(tǒng)民俗活動,參加啟蒙禮,贈送書籍等形式。雖然內容比較豐富,但是長春文廟在更好地發(fā)揮兒童教育功能方面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結合我國兒童教育的實際情況和長春文廟的自身特點,筆者提出以下設想:
(一)密切聯(lián)系學校,切實把展廳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博物館可以關注中小學教材的內容和課堂授課進度,不定期地舉辦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展覽,邀請學生和老師來博物館上課;結合展廳的展品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教授兒童,讓兒童在博物館學到課堂以外的知識,從此愛上博物館。
(二)舉辦專題講座。在兒童參觀完成后,積極主動舉辦相關專題講座,補充展覽背景知識,使兒童加深對展覽的印象。
(三)以節(jié)假日為契機舉辦一些兒童活動,每月至少一次。除了元旦、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中秋等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外,在世界讀書日、世界兒童日、世界節(jié)能日、全國中小學安全教育日、世界微笑日等節(jié)日,文廟博物館應當舉辦相應活動,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適合自身的教育機會。
(四)讓展覽走進邊緣群體。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而博物館承載著社會教育的使命。博物館不僅要關注一般兒童,而且要關注一些孤兒、智障兒童等特殊兒童群體,把展覽送到他們身邊,讓每一位兒童都感受到社會的關愛。
參考文獻:
[1]于涇校注.長春廳志·長春縣志.長春出版社,2002,9.15.
[2]王宏均,主編.博物館學基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
[3]陳琦,劉儒德,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4.1.
[4]王凌皓,主編.中國教育史綱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