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眉
【摘 要】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兩翼。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不應將二者分開,進行單一訓練;而應以課文為憑借,挖掘寫的因素,以品味、感悟、模仿為手段,貫穿寫作訓練,力圖讀寫相長。
【關鍵詞】閱讀教學;感悟;模仿;寫作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兩翼。閱讀是輸入和積累,對提升人們的語文素養(yǎng)和提高寫作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是有效表達是基礎和前提。而寫作是輸出和表達,是人們思想和觀點的有序表達,是閱讀能力提升的外在表現。“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葉老指出了如何運用好語文教材“這個例子”。入選教材都是些文質兼美、富人文色彩的文章,尤其名家名作。在閱讀教學中,我謹記葉老教誨,引領學生拜讀名作、賞析記誦精妙處,積極發(fā)掘課文中的寫的因素,讓學生發(fā)揮聯想與想象,聯系生活實際,將感受訴諸筆端,進行多方位多角度寫的拓展與遷移。這即是我對閱讀與寫作關系的解讀和做法,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以下是學生閱讀后感悟、仿寫的一些嘗試、實踐。
一、仿小標題
《鄧稼先》里,楊振寧先生用飽含深情的筆觸為我們介紹了不平凡的科學家、愛國者鄧稼先。在這篇回憶性散文中,楊先生沒有系統(tǒng)介紹鄧的事跡,而是用六個標題(“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兩彈元勛”、“鄧稼先與奧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驕傲”)集中了文章主題。在余秋雨的《信客》中,文章用“一”“二”“三”“四”的標題呈現文章脈絡。談家楨的《奇妙的克隆》一文用四個小標題使全文內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鑒于此,我請同學們查找小標題的相關知識,課堂上學習了它的結構法和作用之后,要求在今后的三次大作文中模仿運用小標題,小有收獲。在《小搞怪》中,桷以“調皮”、“可愛”、“可氣”、“機智”四個標題介紹他家的小表弟;在《同桌的她》中,莫以“相遇”、“相處”、“相知”三部分展示了她和同桌之間用真誠澆灌的友誼之花;旭在《成長,因對手而精彩》中,用“眼望古代”、“試觀當今”、“細察身邊”三個標題介紹劉邦、水均益和身邊同學如何因對手而更加精彩的故事。
學生嘗試使用小標題,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清晰,長期訓練,更有利于培養(yǎng)寫作思路。
二、仿開頭
好文章有“鳳頭豬肚豹尾”之說。美麗精彩的開頭能吸引讀者眼球。教材中不乏精彩的開頭,如《紫藤蘿瀑布》和《走一步,再走一步》開篇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散步》開篇一個短句,直接進入“散步”事件,還交代了人物;《羚羊木雕》開門見山,點出引發(fā)親子沖突的矛盾核心;《貝殼》則用緊扣題目式,直接導入事件,方便開啟下文。冰心的《觀舞記》用同一句式“假如我是個……,我就要……來……”四個排比,寫了自己若是詩人、畫家、作曲家、雕刻家將怎么形容印度卡拉瑪姐妹的舞蹈,氣勢磅礴地導入印度舞的民族特色。這是常見的文章開頭法——修辭扮靚式。它巧用比喻、排比、擬人、設問等修辭手法,可使文章開頭生動形象,富有氣勢,情景交融,如詩如畫。課文《春》開篇用比喻、擬人,反復描摹初春乍醒的樣子,創(chuàng)設了一個美好、活力的春天情境,同時又便于下文細致繪春。王家新在《在山的那邊》詩里,用設問開頭,后文順理成章點出了山的那邊“是用信念凝成的?!?,這就令讀者對詩歌主題有了很深的印象。
修辭扮靚式學生易學。在《大愛無聲》作文中,多采用它,模仿得挺出色的。莫寫道:“也許是一陣清風,也許是一場細雨,又或許是一束陽光,……愛就這樣悄無聲息地來到我的身邊,給予溫暖和關懷?!弊械氖恰皭凼且黄丈湓诙盏年柟?,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是一泓出現在沙漠里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是一首飄蕩在夜空的歌謠,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心靈的慰藉?!标康淖钍仟毜剑骸皭凼菃柡?,細致入微;愛是默契,心有靈犀;愛是暖陽,盡在冬日釋放暖心的光輝。大愛常于無聲處,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與愛。”
三、仿細節(jié)描寫
細節(jié)描寫是指文學作品中對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觀、場面氣氛等細小環(huán)節(jié)或情節(jié)的描寫,它在刻畫人物性格、豐滿人物形象、連接故事情節(jié)、豐富作品內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語文教材中比比皆是。課文《背影》用特寫鏡頭精細地描寫父親艱難地爬月臺為我買橘的背影已成經典,那幾個動詞濃縮了父愛子的深情,也深深地打動了兒子的心靈,使他獲得特殊的感受,流下激動的眼淚。楊絳先生的《老王》里也多處用動作、語言描寫來刻畫老王的善,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秋天的懷念》《再塑生命的人》《小圣施威降大圣》《藤野先生》、《我的母親》等文章,無一不使用細節(jié)描寫這一利器來刻畫人物形象。學了這些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學生們也略有感受,加之與父母朝夕相處,平日里仔細觀察,竟也有精彩之處。在《大愛無聲》里,六一前,昕的媽媽——高三班主任奮戰(zhàn)在高考前沒時間和女兒長談對話,她將對女兒的負疚和祝福用文字在QQ的“說說”里(母女共用一號碼)和郵箱賀卡上表達出來。女兒用特寫鏡頭將這些樸實卻飽含深情的文字緩緩地展露在讀者面前,引起共鳴。依則將深夜里怕她著涼、躡手躡腳為她關空調的媽媽的側影描寫得神神秘秘。凱將籃球隊友在場上的示范動作描摹得細致入微,在描摹中他領會了“冷靜”對于處理危險處境的重要性,得到了無聲卻充滿力量的幫助。鄧面對與估算大相徑庭的數學成績,不解、悔恨、郁悶……是富哥在試卷上紅色的“細心”“審題”字眼、是那雙厚實的手在他肩上溫暖而有力地按了按和鼓勵的眼神讓他又充滿斗志。這三個細節(jié)也許令鄧終身難忘。
四、仿自傳
文言文對八年級的同學來說,已有一定的積累和感悟,但要用它來寫作卻有相當大的困難。《五柳先生傳》是一篇別具一格的自傳色彩的文章。作者故意隱去傳主的家世、生平事跡等一般傳記要素,而著重表現他的性格志趣與精神氣質,刻畫了一個愛好讀書、不慕榮利、安貧樂道、忘懷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形象。學生對陶淵明的自賞自嘲讀來朗朗上口,閉眼搖頭晃腦地背誦,很有壽鏡吾老先生之味道——很享受文中情境。難道年少輕狂的學生們與陶公玩穿越了?何不讓他們也模擬著寫自賞自嘲的文言小傳?對,趁熱打鐵,陶醉之情款款流露。且看文靜務實的文寫道:“吾本頑童……不求提名于金榜,常為雞飛狗跳、落井下石之始作俑者,夫妻吵架之挑唆者……自認為學有五車、才有一斗”,是不是讓人忍俊不禁:原來文也是頑童一個。書曰:“姑娘向喜讀書,卻不似陶郎般不求甚解,而是更加不求甚解……姑娘愛笑愛哭,不喜塵世喧囂,只求活得單純快樂”,頗有陶公之風。鍶道“此女不知何許人也,癲狂無度,昂昂自若……好讀書,刨根問底,每有會意,便手舞足蹈。性嗜玩,忙碌而不能常得……環(huán)視其桌,臟亂不堪,忙至幾欲崩潰至趴桌秒睡,且欲與清閑者等不可得,安求萬事如意也”,瞧瞧,運用自然。最有趣的是楷的《格子先生傳》?!跋壬恢卧S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平日嗜穿格子衣,因以為號焉。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即廣而告之,孰不知眾人皆已曉耳。好動漫游戲,父母管而不能常玩。同學知其如此,或下課而談之,期在同樂。既樂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余人各歸其位寫作業(yè)?!笔遣皇嵌罕戎翗O?是不是頗有文人之氣?
在感悟模仿中,學生諳熟課文,性情流于筆端,個性釋放,孰不樂乎?調動了寫作激情,提高了寫作能力,豈不一舉多得乎?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每文有精彩之處,皆可感悟模擬。在模仿中,學生對文章內容加深理解,同時感悟了生活道理,體會了生活樂趣,調動了寫作興趣,提高了寫作能力;寫作能力提高了,對篇章結構的技法、語言的品味也就更諳熟于胸、駕輕就熟,最終也就閱讀寫作相長。這就在閱讀教學中貫穿了寫作訓練,而非二者分開、單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