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華
【摘 要】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內容,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拼音的效率,教師通過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以興趣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在愉悅的氛圍中尋求知識,把拼音的教學融入到圖畫和兒歌中、游戲中、生活經驗中。
【關鍵詞】漢語拼音;小學;語文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教學任務,同時也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和基礎。但是漢語拼音具有抽象性不表示具體的意思,加之小學生沒有知識基礎,這些讓小學生學習時產生困難,也為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為了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提高效率,教學中教師通過分析教材內容從圖畫、詞語、兒歌等形式進行有效的整合,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愉悅學習氛圍,讓學生提升學習漢語拼音的效率。
一、豐富生動的音與圖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漢語拼音內容編排都配有插圖,目的在于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熟悉的事物,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符號,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把這些配圖的作用充分的發(fā)揮起來,挖掘圖中的信息,并把這些信息與拼音的學習聯(lián)系起來形成有效的“情境圖”,以聲母學習為例,“b”從書上給的配圖看,在教學中“b”顯示的是一個人在播種,在這幅圖中編者意圖在于用一個動作來與聲母的發(fā)音進行聯(lián)系,但是一般學生在學習圖畫時第一直覺是看實物,因此往往不能很準確的把握兩者的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幫助學生找出兩者的聯(lián)系,進行真確的引導。再如聲母“d”,在插圖中不是通過音來表現(xiàn),是通過形來建立拼音與圖片的關系,這時老師在教學中就應該有目的的引導,讓小學生在有方向的基礎上進行學習。
除了挖掘圖片上蘊含的信息,在漢語拼音的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順口溜的方式進行教學。小學生在學習漢語拼音前接受的大多是兒歌和順口溜的學習形式,通過這種形式把一些日常的生活常識傳遞給學生。因此,在小學漢語拼音學習階段把這種他們熟悉的形式與拼音的學習聯(lián)系起來往往事半功倍。以拼音“a”“o”“e”的學習為例,在教學中教師把兒歌編入到教學中,“圓圓臉蛋扎小辮,張大嘴巴a、a、a;太陽出來公雞叫,嘴巴圓圓o,o,o;清清小河一只鵝,水中倒影e,e,e”。借助郎朗上口的兒歌幫助學生熟悉拼音,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激發(fā)學習的興趣,還能滲透知識內容與學習形式的連接讓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
二、形式多變的游戲法
低學齡段的學生還留有很多幼兒園時段的特征,做游戲也依舊是他們喜歡的一種放松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把知識編入游戲中,通過游戲為載體進行有目的的教學,不僅能迅速讓學生集中精力到課堂上,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興趣。以學習j、q、x與ü相拼的規(guī)則時,老師先把兒歌傳授給學生“小ü見到j、q、x,趕快脫帽敬個禮”為了加深學生對規(guī)則的掌握熟悉度,老師做了帶有漢語拼音的小帽子,讓參與游戲的學生帶著帽子進行游戲練習。游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拼音中一些特殊的運用規(guī)則,同時也可以區(qū)分辨別形狀相似的漢語拼音。讓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區(qū)分拼音之間的區(qū)別。以“b”“p”“d”“q”為例,老師在課前準備好學習用的小木棍,以及半圓塑料片。每兩人一組,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組合不同的形狀的漢語拼音,讓對方來猜,老師最后進行抽查游戲區(qū)分拼音的成果,課堂中通過游戲讓教學事半功倍,學生在游戲中不僅得到了快樂,還獲得知識。
教學中讓學生給音節(jié)標聲調往往具有一定的困難,學生總是掌握不好其中的規(guī)律。為此,老師嘗試把這個教學內容放入到游戲教學中,課前老師做好拼音牌,聲調“帽子”,學生三人一組,當老師說出一個字時,三個同學需要找到對應的漢語拼音,并在適當的位置上為那個同學戴上聲調帽子。在游戲中可以兩組,三組同時進行,形成游戲競賽。這樣學生就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教學中。
三、靈活巧用生活經驗
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效率要積極動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生活經驗與知識的學習進行整合,在教學中調動學生思考甚至是猜測的能力,把知識的學習與自己的生活經驗聯(lián)系起來,這樣能有助于提高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因此在教學之前老師要先對學生進行分析,對于一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很多事物的名稱,也能很好的表達一句完整的話語,但是學生卻不能準確的說出對應的每一個詞是怎么通過拼音組合而成,而這也就是學習漢語拼音的難點。例如,學生知道一朵花其中“花”的發(fā)音,但是卻不能將花用拼音的方式拼出來。為此,教師要借助學生已有的語言基礎,以及零散的漢語拼音學習,把不同的聲母、韻母組合起來,讓學生掌握其中的拼讀規(guī)律。
以漢語拼音的三拼音節(jié)的學習為例,“hua”“huo”“gua”“kua”。老師課前制作與對應拼音相連的圖片教學板,“一枝花”、“一個南瓜”、“一盆火”、“一個夸獎的姿勢”。首先讓學生看圖并說出看到的事物,把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儲備調動起來,接下來老師拿出制作好的拼音卡片,讓學生逐一拼讀。這時老師時時關注并進行必要的引導,在學生能夠準確拼讀后將對應的拼音圖片進行連線和匹配。
參考文獻:
[1]安蒙蒙.小學拼音教學方法研究[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1)
[2]李君平.如何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J].學周刊.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