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偉華
摘 要:目標一體化是體育與健康課程一體化教學的基礎。要實現中小學教學目標一體化,首先要求目標的制定以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為基礎,對學段目標、水平目標和年級目標進行逐步分解,形成課時目標;其次區(qū)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相應地開展學段銜接、水平銜接、單元連上和同課異構四個方面的主題研討。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一體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09-0020-03
國家教育部原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楊貴仁曾指出:“目前我們國家學校體育在教學中存在問題:即中小學之間相脫節(jié),沒有把十二年的教學過程作為一個整體研究;沒有在這十二年中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特征和其他規(guī)律進行研究,也就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边@段話指出了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學存在低層次重復的問題,也說明了推進一體化教學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目標一體化的基本內涵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確立了九年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其課程性質強調了基礎性,指出該課程“強調培養(yǎng)學生掌握必要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養(yǎng)成體育鍛煉和健康的生活習慣,為學生終生體育學習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一體化,就是把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視為一個整體,從一年級到九年級一以貫之,對學生體育教學進行整體設計,分階段實施,加強教學銜接,適應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進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目標一體化的理論探索
體育課程目標,是九年義務教育體育學習完以后所要達到的學生發(fā)展狀態(tài)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標,是體育課程設計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和重要因素,直接影響和制約著體育課程內容、課程組織與教學實施等后繼課程因素的設計和操作,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體育課堂教學目標,是對體育課程的具體內容進行具體的、情境化的、可操作的教學所要達成的目標,是對上一級目標進行具體的分解和層層落實,具體體現在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學追求什么目的,要達到什么結果,都會受到目標的指導和制約。“教學目標”一體化就是為達到義務制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總目標,“有機分解”各目標,體現目標的合理性、層次性、明確性、可操作性和整體性。
1.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總目標的學段目標、水平目標分解(以中小學跳遠教材運動技能目標為例,表1)
在研讀《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基礎上,以課標為依據,以中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發(fā)展需要為主線,以九年義務教育教學課程總目標為基礎分解學段和水平教學課程目標。學段教學和水平教學目標的構建對九年義務教學起著統領作用,是體育與健康課程一體化教學的基礎。
要實現中小學“教學目標”一體化,體育教學目標的制定既要做到能按照不同學段和水平的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體現出不同階段學習內容的難度級別,還要體現出中小學的教學內容的系統連貫性,即對學生在上一學段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通過誘導和輔助練習等手段復習鞏固,保持舊知識的積極遷移,促進新知識的掌握,進行自然銜接。
例如:小學水平一、水平二階段是基本動作技能發(fā)展的最佳時期,在發(fā)展單腳跳、連續(xù)墊腳跳等基本動作技能同時,還要繼續(xù)發(fā)展學生跳躍的技能;水平一、水平二階段學生是身心素質發(fā)展的關鍵期,他們又有著顯著的特點:身心好動,好奇心、求知欲強,愛表現自己,但興奮與抑制轉換快,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分化能力弱,動作完成質量粗糙,等等。根據低、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技能發(fā)展特點,水平一教學目標為做出基本跳躍身體活動動作;水平二完成多種跳躍基本身體活動動作,既是繼續(xù)發(fā)展學生的跳躍能力,也是在跳躍游戲基礎上自然銜接到單雙腳向遠跳躍技術教學,體現了目標“自然銜接”“系統連貫”。
2.水平目標的年級單元目標分解(以中小學跳遠教材運動技能目標為例,表2)
分析學校具體情況,在學生心理、生理發(fā)展情況的基礎上,依據九年義務教育總目標、學段目標、水平目標,預設水平年級學期單元目標。單元目標預設主要起著銜接水平目標和年級目標的作用。在水平單元學習的構建中,雖然體現技術教學的連貫性,但是更清楚的是技術教學的層次性,這也是避免低級重復的關鍵。
水平教學目標的年級單元教學目標分解就是按照中小學“教學目標”一體化內部的邏輯順序,將年級單元教學目標細分成一系列的“小步子”,做到“后一步”的學習建立在“前一步”知識和技能掌握的基礎上。教學目標的制定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把學習目標劃分為彼此聯系的“小單元”,“小單元”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排列,形成“系統化”的目標,進而實現學生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學習,實現小單元的目標以及整個教學目標。
例如:水平三五年級第一學期跳躍單元技能目標: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完整地做出蹲踞式跳遠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動作。本單元的技能目標,既建立在水平二(完成單、雙腳連續(xù)向遠跳躍動作)基礎上,完成該單元目標(完整做出蹲踞式跳遠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動作),又要為后續(xù)水平四(完整做出蹲踞式跳遠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動作,并做到助跑快速、步點準確、重心平穩(wěn)、上板積極、起跳充分,空中身體姿勢平衡,緩沖落地)打下基礎。六年級、八年級、九年級都安排了蹲踞式跳遠的教學內容,按照邏輯關系,六年級選擇初步學習蹲踞式跳遠完整動作技術,八年級選擇提高并掌握蹲踞式跳遠完整動作技術,九年級選擇在鍛煉與比賽中合理運用蹲踞式跳遠技術,內容從初步學習、提高并掌握到合理運用,形成了“系統化”的教材,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實現水平三、水平四學習并掌握蹲踞式跳遠技術水平目標。
3.單元目標的課時目標分解(以水平四八年級蹲踞式跳遠單元為例)
在分析任教班級情況的基礎上,依據單元目標預設課時目標。課時目標預設起著銜接水平、年級、單元、課時目標的作用。在單元課時學習的構建中,體現著技術教學的連貫性。
單元教學目標是單項教學目標的集合體,是在一定時間內將一項內容分解成有機聯系的幾個部分,逐次進行反復(有遞度)學習和練習,以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在水平目標與課時目標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水平目標的分解和細化,又是課時目標的主要依據。
水平四初二年級蹲踞式跳遠單元第一課時目標:通過復習,學生能夠完整做出蹲踞式跳遠動作;通過學習,學生能做出起跳腳著板時用全腳掌迅速滾動著板的起跳動作,擺動腿能做出屈膝向前上方擺動的動作。在本課時目標中,既建立在水平三(初步建立完整動作概念——完整做出蹲踞式跳遠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動作)基礎上,完成該單元第一課時目標(起跳技術——能做出起跳腳著板時用全腳掌迅速滾動著板的起跳動作,擺動腿能做出屈膝向前上方擺動的動作),又要為后續(xù)該單元第二課時目標(助跑與起跳結合技術——學生能在自然輕松助跑,最后三步加快節(jié)奏的情況下起跳)打下基礎。
三、目標一體化的研討活動
國家課程雖然提出了各水平階段學生應該達到的要求,但只是指出了大的方向,缺乏具體的操作步驟,作為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教研室)要在研究透課程標準基礎上,根據本區(qū)域學校實際情況,舉辦探索實踐研討活動將課程標準“方言化”,對區(qū)域中小學體育目標一體化課程做出指導性意見強化銜接的要求,對標準中存在的要求與內容不銜接的問題、標準的彈性要求問題、標準的操作落實問題等做出更明確的引導,給予教師可操作意見。
1.開展中小學學段銜接主題研討
通過以單項相同教材不同學段同課異構課堂教學研討,為教師找準中小學學段學生能力發(fā)展的起點提供依據,幫助中小學教師從學段目標銜接中實現中小學體育教學課程一體化。
2.開展中小學水平銜接主題研討
通過以單項相同教材不同水平階段同課異構課堂教學研討,幫助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發(fā)展及運動能力的不同,確定目標和內容,幫助中小學教師從水平目標銜接和內容銜接上實現中小學體育教學課程一體化。
3.開展單元連上主題研討
通過單項教材在某一年級的單元連上,幫助教師進一步厘清教材,有利于單元目標的梯度分解,有利于教師對教學內容連續(xù)性和層次性的把握,幫助中小學教師從單元目標銜接和內容銜接上實現中小學體育教學課程一體化。
4.開展同課異構主題教研
通過研討不同教師對同一水平、年級、單元、課時的同一教材設定不同目標、不同教學內容,實施教學策略,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取長補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幫助中小學教師從細化目標和內容中實現中小學體育教學課程一體化。
中小學體育課程一體化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將中小學體育課程目標體系前后相互銜接,按照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發(fā)展趨勢,構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即從一個整體的角度出發(fā),制定出各階段的不同教學目標,并且使各階段的目標具體化,在各個階段教學目標的相互銜接當中,逐步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使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的、積極主動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分析中小學體育課程一體化的狀況,找出中小學體育課程一體化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是當前體育學科面臨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陳旭遠.中小學教師視野中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