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峰
【摘要】為了加強學校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積極引導學生熱情參與體育活動。本文以筆者所任教學校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學校中的四、五、六年級714名小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提出了對發(fā)展小學生課余體育活動的幾點思考,并對如何開展和指導小學生的體育活動提供了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高年級 體育活動 調查與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208-02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崧廈鎮(zhèn)中心小學高年級學生(其中四年級209人,五年級239人,六年級266人)。
1.2 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向15個班發(fā)放問卷714份(問卷表可由家長代填)?;厥?08份,回收率為99.16%,其中無效卷15份,有效率為97.88%。
1.2.2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2.結果與分析
2.1 小學生體質現(xiàn)狀及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發(fā)展體育的必要性。
據(jù)有關部門近年對小學生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當前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存在有六大突出問題,一是反映學生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的胸圍明顯下降,7-18歲男女生與90年代的男女生比較,總平均值分別下降1.6厘米和1.36厘米;二是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指標明顯下降,尤其是農村學生的肺活量下降更為明顯;三是反映力量水平的引體向上、學生引體指標明顯下降;四是反映耐力素質的中長跑水平呈下降趨勢;五是少年兒童肥胖及超重檢出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六是小學生視力低下率居高不下,且日趨嚴重,10年間視力低下率小學生平均每年增加8.37%.
利用課余的時間開展各種健身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消除緊張學習所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負擔,而且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健身活動,放松和調整身體的緊張和疲勞,以更充沛的體能和精神投入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2.2 小學生時間里健身時間、內容、場所的比較。
2.2.1小學生健身時間的比較
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fā)育的兩個敏感期,為了使身體更加結實、健康,單靠每周兩節(jié)體育課的時間是不夠的。作業(yè)量大迷于電視使學生連睡眠的時間都不足,哪有時間去開展健身活動?現(xiàn)在是“減負”后,該學校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減輕了學生書包重量和課外作業(yè)量,使學生的課余時間相應增加。在“減負”中“減”出的大量時間,學生如何合理支配,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關心的事。針對此問題,筆者調查了“減負”后小學生如何使用課余時間,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余時間里主要開展“體育健身活動、參加興趣小組、復習功課” 等幾項活動。其中,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shù)最多,占了90.4%;“復習功課”的人數(shù),在50-60%間,但表現(xiàn)出一致的特點(見表1)。
針對小學生群體中有較多的人在課余時間里參與體育活動,筆者調查了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結果見表2)。發(fā)現(xiàn)其主要目的是“增強體質”和“消遣娛樂”,分別為87.8%和80.2%。
小學生在“減負”后每周用于健身時間超過4小時的人數(shù)比“減負”前高出12個百分點,健身時間在2-4小時內的人數(shù)提高近14個百分點,沒有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shù)由7.6%下降到0.7%(見表3)。
2.2.2 小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內容
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項目主要有:跑步、小球類、體育游戲。在“球類”項目中,究其原因,球類項目對參與者的力量、速度和靈敏等素質要求較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還不完全適合于此類項目的開展,特別是大球項目。但是小球類如乒乓球。普及面較高。體育游戲的趣味性較強,又能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特別是傳統(tǒng)項目跳橡皮筋,踢毽子參與面教多,所以,52.2%的小學生都曾參與過體育游戲活動??梢?,對體育活動的內容選擇上,體現(xiàn)了不同年齡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2.2.3 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
調查表明: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場所主要以校內為主,分別占87.2%和84.6%。
2.3 影響小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障礙性因素。
調查發(fā)現(xiàn)(表6),影響小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因素依次為:怕耽誤學習、無活動場所、缺乏技術指導、學習任務重、無時間、其它。其中四成多的學生把“怕耽誤學習”作為阻礙其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原因,表現(xiàn)出其心理與學校和家長的愿望相矛盾的一面。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非常想?yún)⑴c各類體育活動,但因學校和家長擔心過多參與體育活動影響其學業(yè)而不敢參與的矛盾心理。據(jù)筆者家訪的調查,有超過六成的家長擔心“減負”會導致教學質量下降,而影響其子女的升學。有的甚至說,體育又不能當飯吃。還有部分教師不顧學校的三令五申仍在課余時間給學生偷偷補課,在課余不讓學生參加體育活動。有近四成的學生認為阻礙其參加體育活動的因素是學校無活動場所。這與該校的體育設施不完善有關系,需要有關部門加大改造力度,筆者呼吁在鎮(zhèn)區(qū)建立一些群眾或特別是適合少兒娛樂、體育鍛煉和課外閱讀的場所。
2.4 對發(fā)展小學生體育的幾點思考。
2.4.1 充分利用“減負”時機,積極引導小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
小學生的天性是愛玩、愛動,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皽p負”的時機,引導他們參加體育活動,避免他們因時間過多而“學壞”?!皽p負”運動開展已經(jīng)深入人心,小學生的體育開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首先,應進一步加強體育宣傳的力度,進一步提高學生及家長的體育健康意識和體育消費意識;其次,學校應為小學生時間的健身提供條件,并舉辦各種形式的健身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參加健身運動。同時,體育教師應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對學生時間健身活動的指導,提高其健身效果,培養(yǎng)終身體育思想。
2.4.2 以“減負”契機,推動“體教結合”的開展
從體育和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上來看,今后必然要走“體教結合”的道路,體教結合,優(yōu)勢互補,共同發(fā)展。既拓寬了選苗子、選好苗子的面,又指導和幫助了學校課余訓練。學校的課余訓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發(fā)揮教育部門和學校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興趣,從增進學生健康著手,組織開展小型多樣、生動活潑的競賽活動,依托學校、依托社會。就是教學課要上得好,業(yè)余訓練也要跟上。
3.結論
3.1在課余的時間里,大部分小學生都從事和開展各項體育活動。
3.2小學生參加課余體育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增強體質和消遣娛樂或者玩。
3.3 在運動項目選擇上,小學生偏重于體育游戲。
3.4 “減負”后小學生體育活動場所仍以校內為主。
3.5 影響小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障礙性因素主要是:怕耽誤學習、無活動場所和缺乏技術指導。
4.建議
學校應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健身娛樂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同時,小學體育教師在體育課教學中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健身意識,幫助學生掌握多種簡單有效的健身方法與手段,培養(yǎng)其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能力。布置課余體育鍛煉作業(yè),成立各項體育興趣小組。
參考文獻:
[1]鄭君.各方“變通”“減負”不易.[N]南方日報,2013-03-19
[2]江澤民.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N]南方日報,2012-02-20
[3]熊萍.別和孩子過不去.[N]南方日報,2013-02-21
[4]平萍.減負后第一個暑假上海參加體育人數(shù)創(chuàng)新高.[N]中國體育報,2011-09-06
[5]董廣新,許毅.珠江三角洲城市中小學生閑暇體育開展情況的調查與分析.201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