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俠,范立彬
(1.長春師范大學 初等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2.長春工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
同課異構——助力翻轉課堂
王春俠1,范立彬2
(1.長春師范大學 初等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2.長春工業(yè)大學 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摘要]在科教興國理念的引導下,社會日益關注教育水平的提高,各類教育教學改革政策層出不窮,關于教育理念更新的呼聲不斷。在教育專家教育理論的框架下,同課異構的授課模式逐漸成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試金石,成為引發(fā)教師教學反思的對照鏡與提升自我業(yè)務水平的檢驗場。本文以同課異構教學理念為理論依托,深入闡述這一教學理念在翻轉課堂中的實施及其對翻轉課堂的裨益作用。
[關鍵詞]同課異構;翻轉課堂;教學反思
人才的培養(yǎng)是教育界始終無法停歇的議題,教育體制的革新也是教育專家不曾擱置的課題。在國內學者持續(xù)對照并引進國外先進教育觀念的背景下,同課異構的授課模式逐漸進入教育工作者的視野,并成為學校教學研討的渠道與教育質量提升的媒介。與此同時,翻轉課堂不斷應用于我國基礎教育的學科教育之中,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嘗試不斷取得特色性的進展。本文試圖深入分析這兩種教學教研理念帶給教學團體與教師個體的活力與裨益。
一、同課異構與翻轉課堂結合的構想
同課異構模式是指同一課程、同一教學內容由于教師的教學風格、習慣、授課環(huán)境等的不同,使課堂進程、結構、師生活動空間、授課方式及其效果等方面存在差異的課堂模式。[1]顧名思義,同課即講授同一學科、同一進度的課程;異構,則是不同的課程設計、不同的授課方式。這種理念的提出,順應了競爭社會優(yōu)勝劣汰的生存機制;這種理念的選擇,體現(xiàn)了教育學界實施教學機制改革與提升的決心;這種理念的施行,體現(xiàn)了課程體系評價的公平與公正。
翻轉課堂是21世紀所提出的最新教學理論,也稱“反轉課堂”“顛倒課堂”“翻轉教學”等。這種教學模式的基本教學流程是:首先,教師布置學生課前觀看視頻教學材料;其次,學生在掌握既有知識的基礎上做習題;然后,學生回到課堂,在教師的指導下與學習伙伴展開對知識的探究;最后,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和反思。[2]當今是多元化的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微博時代,移動時代,云時代……時代在變化,學生也在變化,那么教學模式也要隨之改變。[3]
同課異構和翻轉課堂這兩種教學模式都是對傳統(tǒng)課堂授課模式的極大顛覆,兩種教學理念的結合必然會強力推進課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同課異構是一種教研式分享模式,有助于教師在授課中發(fā)現(xiàn)問題、共同進步。翻轉課堂是一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學生線上學習,課上提問、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考熱情,培養(yǎng)了學生有疑而問的學習習慣,一改過往被動灌輸?shù)膶W習模式。在學生學習狀態(tài)缺乏活力、教育工作者教研創(chuàng)新缺失動力的情況下,兩者的結合無異于給師生注射了強心劑,為課程講授中的師生互動、師師聯(lián)動提供了保障。
二、同課異構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
同課異構的理論基礎以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建構主義”知識觀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教育界在反思行為主義與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的前提下形成的一種觀點。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言:“任何一個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yōu)點的全面體現(xiàn)者,每一位教師都有他的優(yōu)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精神生活的某一個領域里比別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現(xiàn)自己”。翻轉課堂中應用同課異構的授課模式,正是充分發(fā)揮了每位教師的個體差異性,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風格助力學生的線上學習,把無趣學習變成有趣學習;把低效學習生成高效學習;把記憶學習轉化為理解性學習。
具體來說,同課異構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線上課程內容的設計與講授上。
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把學生的被動學習改變成為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活躍、質疑、解疑、思維創(chuàng)新、主動學習、內化知識的氛圍,讓學生在體驗式、參與式的各類活動中形成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脫離傳統(tǒng)的“教師一人講,大家記筆記”的沉默課堂模式,轉化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在翻轉課堂中通過自身對知識的探究與質疑,通過與同伴的活動互動與合作,對知識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為了達到學生對知識掌握的融會貫通,教師就要在課堂之上,也就是學生的線下學習過程中大量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討論活動、練習活動,為學生的線上自主學習創(chuàng)設檢驗的平臺,形成線上和線下的有機結合,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創(chuàng)拓展外延知識的空間。
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被翻轉成為學生習練線上所學的練兵場,那么問題的關鍵就是學生如何投入到線上的自主學習,形成學習的約束力以及自發(fā)力?同課異構的授課模式能恰如其分地解決學生學習持久力、耐受力匱乏的窘境,為學生持有高度的學習興趣營造氛圍;為學生對未知的學習內容和形式調動飽滿的好奇心;為學生的學習權力賦予更為廣闊的空間;為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添增靈活的選擇自由。
翻轉課堂的授課模式要求教師為學生的線上學習錄制10~15分鐘的教學短片,布置學生在課下學習,那么,學生是否能夠自主地完成視頻短片的學習不僅僅取決于學生的自我約束力,教師所設計教學短片的形式、互動的方式、教師講授課程的語音聲調、教師的親和力表現(xiàn)、課程設計的模式等眾多因素決定了學生在線學習的效果。同課異構恰可利用視頻短片這一教學資源為翻轉課堂提供教學合力。兩名或以上教師依據(jù)個人的授課風格、教學經(jīng)驗、教育理念、教材分析的理解對相同的學習內容錄制各有特點的教學短片,之后共同上傳至學生的學習網(wǎng)絡空間,學生可以根據(jù)個人的學習習慣、所喜愛的教授風格、教師語速的快慢、教師親和力的體現(xiàn)、教學內容講解的側重等不同方面有所針對性地選擇其中之一來觀看。教學短片能夠與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形成共鳴,更易于增強學生線上學習的有效性,從而為學生線下課堂的翻轉準備了前提條件。此外,構建同一授課內容的兩名或多名教師以及教研組人員可以通過觀看教學短片資料展開教學研討,厘清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生成教學特色,引發(fā)教學反思,真正達成以學生需求為基準來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
三、翻轉課堂應用同課異構的好處
同課異構這種教研模式,有益于教師間的合作與專業(yè)發(fā)展,有利于教師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成為實際的教學行動。這種模式的同行協(xié)作、互評、反思、積淀無疑會促使每位教師在教學、教研中仔細觀察授課的異同,深入分析課程受眾的特點,系統(tǒng)研究教學短片制作的優(yōu)劣,集思廣益探討課程教學的特色模式,并對照比較提出個性化的意見,提高教師對課程理念的理解與教學領悟能力。
對于教師個體而言,同課異構可以使教師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長善救失、取長補短。尤其是對于新入職或是不善于教學工作的教師而言,同課異構的平臺可以使其觀摩他者的講課視頻,從而對照自身的教學過程,在反思中尋找差距,在模仿中增進教學經(jīng)驗與歷練。社會學家米德曾說過,一個人就是一種個性。[4]雖然教學并不推崇求同,每位教師應當具備個體特色,但是對于沒有教學經(jīng)驗或教學經(jīng)驗不足的教師而言,在最初任教或是任教的瓶頸階段,他們可以通過同課異構的經(jīng)驗借鑒不斷豐富自己、磨礪自己,從而打造突破類同、有所創(chuàng)新的能力。
對于教師群體而言,同課異構有利于教師間的合作教學。教師間通過智慧的碰撞、思維的砥礪、觀念的融合,進行教學經(jīng)驗交流、互助互補,形成濃郁的教學科研氛圍,促進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與教學改革的成功。同課異構所營造的教師相互合作環(huán)境有利于保護教師的心理健康,讓教師在工作中獲得同事間的理解與支持;有利于激發(fā)教學的創(chuàng)新想法,同事間的互通有無是教學信息和靈感的巨大源泉;有利于減少教師工作中的負擔,通過分享計劃和資料,共同努力,形成高效的教學機制。
有了課程施動者——教師的前期授課準備活動,即同課異構理念下所產(chǎn)出的教學視頻短片,課程的受動對象——學生才能具備更加充分的學習與智力發(fā)揮的空間,即在翻轉課堂中對知識透徹性的理解和應用,翻轉課堂也才能成為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實戰(zhàn)場,翻轉課堂的“反轉”效果才能突顯出來。
四、結語
教學是人為的,更是為人的。本真的教學應該是有個性的,理想的教學應該是追求個性的。[4]同課異構既體現(xiàn)了教師對教材的個性化詮釋,又反觀了教師對課程設計的思考。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從“教書匠”到“教育家”的束縛中破繭成蝶,從而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理想。教育理論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素養(yǎng)得以完善之后,教師才會具備駕馭翻轉課堂的本領,以往教條化、模式化、靜態(tài)化、單一化的課堂痼疾才能有所希望得以改善,課堂教學也才能勃發(fā)出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潘世祥.基于創(chuàng)新的教師培訓模式的研究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3):4,7-8.
[2]王春俠.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9):173.
[3]范立彬. “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4(4):135.
[4]李允.“同課”緣何“異構”——“同課異構”的理據(jù)分析[J].中國教師,2009(8):38.
Flipped Classes Facilitated by the Same Lesson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WANG Chun-xia1,F(xiàn)AN Li-bin2
(1.School of Primary Education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2, China;
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Abstract:Nowadays, the society increasingly focus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levels with the ideolog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prospering the nation. Various educational reforms and policies appear in accordance to the need to renew the educational ideology. On the basis of educators’ pedagogical theories, the teaching mode of same lesson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has been the touchston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the mirror for teachers’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the testing arena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vels. On the theoretical ground of same lesson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the paper elaborates deeply how the idea of same lesson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is carried out in the flipped classes and the advantage of same lesson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in the flipped classes.
Key words:same lesson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flipped classes; teaching reflection
[作者簡介]王春俠(1976- ),女,副教授,博士,從事英語教育、英語語言文學研究;范立彬(1977- ),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英語語言文化研究。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學前教育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1251149B);吉林省教育學會“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幼兒英語教師培養(yǎng)模式研究”(GH14378)。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602(2016)01-0180-03
[收稿日期]201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