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楊
【摘要】依據(jù)“先學后教”教學理念,教師引導學生補寫范文,通過課堂討論使學生理清記敘文的行文思路,掌握架構記敘文敘事脈絡的技巧。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反思自身“滿堂灌”的傳統(tǒng)作文教學模式,強化問題設計的導向性,增強學生課堂活動的主動性,進而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最大化。
【關鍵詞】行文思路 ?敘事脈絡 ?問題設計 ?課堂討論 ?學生學情 ?先學后教
【中圖分類號】G633.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079-02
理清記敘文的行文思路,建構有序合理的敘事脈絡,是記敘文寫作教學的難點。為了解決實際教學中的這一問題,我從學生的學情入手,開設了這樣一堂作文研究課。
一、教學設計
從學生寫作的命題記敘文《偶然》中,挑選一篇例文,將文章的前三節(jié)刊印給學生,布置課前作業(yè):要求學生根據(jù)前三節(jié),續(xù)寫后文梗概,理清自己補寫后文章的行文思路。課堂教學中,從學生討論補寫部分的行文思路入手;然后由每一小組選出代表發(fā)言,教師將各類行文思路編號板書;教師下發(fā)原作者全文,要求小組討論原文與黑板上板書出的行文思路是否可行,以及存在的問題;接著學生發(fā)言,闡述討論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在構建記敘文敘事脈絡,確立行文思路時應遵循的原則。
附:學生作文《偶然》,斜體部分為節(jié)選補選三節(jié)。
偶然
剛下過一場蒙蒙細雨,古街還籠罩在一層淡淡的煙霧中。
“降價了,買特色紀念品送一張明信片了?!鄙碳揖驼驹谀莻€漆著紅漆,用瓦片制成的屋檐下賣力大喊。整條街,一家接一家,全是紀念品或食品店。我走在石板上,還有些滑滑的,綠色的青苔在石縫間生長,右邊就是一條河,岸邊的千年古樹佇立著,身姿婀娜,靜默地注視著幾千年來的滄桑。
我漫無目的地胡亂掃視著,偶然間一家小店映入眼簾。它的們緊閉,用一塊木板掛著“歡迎光臨”,就在巷角一個不起眼角落安然靜默,也不扎眼。
推門進去,只有零散幾個人,坐在榻榻米上,手中捧著本書,神態(tài)安然。一旁有木桌,木椅,可以喝喝飲料。另一邊斜斜地放著一排書架,錯落有致。這里,與外面其他店氣氛完全不同。這兒,放佛是個心靈小站,供過路的人歇歇腳,愉悅下心情。
我去柜臺點了杯飲料,店主是個30多歲的女性,穿著一襲棉質長裙,鼻梁上架著眼鏡“平日這兒人多嗎?”我接過飲料,順便問了一下。“不太多,”她苦笑了下,“本想著這是個著名景區(qū),又是物質遺產(chǎn)保護區(qū),人會多一點?!薄安贿^,這兒氣氛很好,人少,安靜?!彼犃宋业脑挘⑽Ⅻc點頭。我也去找了本書,坐下來看。
再次出去,已經(jīng)是大中午了,游客明顯減少,回頭望望那家小店,又覺得格外美好。
偶然與小店的邂逅,讓人從邂逅喧鬧中找到了一絲平靜與安然。
生活中充滿了偶然,美好總是在偶然間流露。
二、教學過程分析
1.基本上實現(xiàn)了預設的教學目標,符合學?!跋葘W后教”的教學要求,學生參與度高。由于例文選舉的是身邊同學的作文,從預習作業(yè)的完成開始,學生就非常認真的參與了其中。在課堂討論發(fā)言中,學生積極主動,各抒己見,形成了交鋒,加深了對行文思路的理解。在總結歸納環(huán)節(jié),學生能敏銳的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規(guī)律。
2.問題的設計符合學生學情,學生展現(xiàn)了較強的思維能力。本堂課我只設計了三個問題,即:你將如何續(xù)寫這個故事?你認為本文什么樣的行文思路是合情合理的?你認為一篇記敘文在確立行文思路時應注意哪些問題?這三個問題都能較好的貼近課前布置的預習任務,讓學生順著一條主線把自己想法表達出來,教學流程較為順暢。在討論什么樣的行文思路合理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出現(xiàn)了爭論,但是通過對文本的細讀,通過對上下文銜接的分析,很快自發(fā)的解決了問題,展現(xiàn)了較強的思維能力。
3.部分學生的續(xù)寫思路混亂,暴露出在平日訓練過程中的問題。一堂思路研討的作文課,把平日學生作文中隱藏的問題暴露了出來,部分學生的構思過于離奇,脫離實際,與前文脫節(jié),這都與平日的作文訓練中教師要求不夠細化,目標不夠明晰有關聯(lián)。
三、教后反思
學校這一學期開展了以“先學后教”為理念的教學改革,這是對傳統(tǒng)“滿堂灌”教學模式的宣戰(zhàn),也是形成高效課堂的必由之路。一堂在“先學后教”教學理念指導下的作文課,引發(fā)的不僅是我對作文課如何上的思考,更是對自己教學方式、教學習慣的反思。
1.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大膽放手,不要畏手畏腳。教師應關注學生學到多少,而不是自己教了多少。以往教學中,我和很多同事最大的擔心就是課堂放手給學生后會混亂,老師會措手不及。這樣一堂課使我清晰的認識到,我們多慮了。重點中學的學生有著極強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也有著自主學習的潛能,更多的時候是我們老師人為的遏止了他們的課堂表現(xiàn),機械的達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我們更關心的是我們有沒有完成我們教的任務,而不是學生到底學到了多少。在“先學后教”的改革中,我們首先要實現(xiàn)的就是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沒有這種理念的轉變,改革只能是空談。
2.課堂氣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問題的設計。以往教學中,我總是抱怨學生課堂氣氛沉悶,討論不熱烈,在這一堂課中,學生卻異常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了課堂活動中。細細想來,這與這堂課的問題設計有很大關系。只有從學生認知水平出發(fā)設計的,貼近學生學情的,有趣味性的,有鉆研深度的問題才能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才能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先學后教”這一教學改革大背景下,如何設計問題,啟發(fā)學生,實現(xiàn)高效課堂目標的最大難題。
3.課堂目標生成應以學生現(xiàn)有學情為基礎,刻意拔高只會適得其反。以往在授課過程中,我總愛過多的總結歸納,當下學生感覺頗有收獲,實際上可操作性極低。在這堂作文課中我徹底放手,讓學生談自己對行文思路的理解,雖然個別學生分析條理不甚清晰,甚至有不準確的地方,但課后他們反饋這堂課使他們牢牢記住了寫作中應避免的問題。從某個層面上來說,學生在能力水平未達到的情況下認識不清的問題,即便老師反復灌輸,學生得到的也是機械的識記;只有貼合于他們學情的,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解決的問題,才會把課堂教學的效果最大化。
“先學后教”教學改革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我們每位老師從自己的課堂入手,扭轉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使自己的教學更好的貼合學生的學情。這樣的改革或許會帶來陣痛,但唯有這樣的陣痛才會讓我們深入的思考我們教學的問題,為我們教育教學進一步的發(fā)展找到高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