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鶯 倪憲章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實踐教學,它是根據教學重點和難點所安排的多樣化社會實踐方法的集合。當前,尤其是在在實際運行環(huán)節(jié),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著方法雷同、形式化以及效果評價模糊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要從根本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效果,應首先明確界定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涵,在此基礎上,本著系統(tǒng)性、多樣性、支撐性、可操作性及開放性的路徑選擇原則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實踐教學; 路徑選擇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5.018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5)05-0071-03
中宣部、教育部2005年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圍繞教學目標,制定大綱,規(guī)定學時,提供必要經費。加強組織和管理,把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專業(yè)課實習等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到基層去,到工農群眾中去。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1]。由此可見,進行有效的路徑選擇與組合從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效果值得我們教師關注。
一、制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效性的瓶頸問題
制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效性的主要是如下三個瓶頸問題:
1.各門課程實踐教學方法雷同,形式落后,不能有效支撐其教學目標
在實踐中,被“四門”課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原著閱讀、研究討論、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既體現(xiàn)不出高校自身特色,也不配合“四門”課程各自的教學目標,而且這些實踐教學形式與新媒體的各種形式讓學生眼花繚亂相比,對學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強。
2.實踐教學被形式化,與教學重點和難點,甚至與課程本身脫節(jié)
由于實踐教學學時數不統(tǒng)一,實踐內容不規(guī)范,實踐教學的路徑選擇上不能凸顯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導致實踐形式與手段不能對教學目標構成有力支撐,經常出現(xiàn)教師和學生敷衍塞責的現(xiàn)象,最后變成學生為了學分和成績、教師為了完成任務而實踐。另外,由于相當數量的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經費投入上缺乏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并且受實踐基地的條件限制,會阻礙實踐教學的實際開展,從而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被形式化。
3.實踐教學的效果評價手段模糊化
首先,實踐教學在評價中存在主體一元化的傾向。通常要求學生提交實踐報告(或論文),教師再綜合學生的出勤情況、活動參與表現(xiàn)和實踐報告(或論文)的質量給出成績,這種一元化的評價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指導評價的宗旨落后,只注重結果而忽略或無法做到對過程與方法的考評。再次,評價方法單一,評價標準模糊,缺少量化指標,評價結果帶有主觀片面性[2]。
上述問題的出現(xiàn)主要是由于不能有針對性地選擇實踐教學的路徑并實施多種有效的實踐教學手段。這三個瓶頸問題制約著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實效性,導致實踐教學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教育教學目標。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必須搞清楚兩個相關的基本問題:是什么和怎么樣,即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涵是什么、遵循怎樣的原則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路徑選擇。
二、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目標及其實踐教學特點出發(fā)界定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涵
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始終保持教育教學的正確方向,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大學生,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3]。這既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目標,又說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
1.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踐行知行統(tǒng)一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應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和青春成長,通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青年一代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樣的人,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并承擔起歷史使命。
2.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在路徑選擇上可以豐富多樣
如果考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體系和教學目標這個大前提,我們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多種路徑選擇的有機組合來實現(xiàn)多樣化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不單包括實踐性的環(huán)節(jié),而是實踐學習和研究學習并重的課程,需要科學規(guī)劃、系統(tǒng)設計和規(guī)范實施。
根據以上的理解和概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涵應界定為:為了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目標,根據教學重點和難點所安排的多種途徑社會實踐方法的有機結合?;谶@樣一種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涵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根據教育教學規(guī)律選擇實踐教學路徑,有針對性地實施多種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手段。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路徑選擇原則——基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涵的視角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涵這一視角,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必須探索實踐教學的有效路徑,這是保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持續(xù)有效開展的關鍵因素。實踐教學的路徑選擇上應該主要遵循系統(tǒng)性、多樣性、支撐性、可操作性、開放性等原則。
1.系統(tǒng)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在路徑選擇上應該實現(xiàn)各門課程的有機結合。按照“05方案”的總體要求,“四加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個統(tǒng)一系統(tǒng)。在實踐教學開展時,實際情況是常常各自為戰(zhàn),缺少統(tǒng)一協(xié)調和統(tǒng)籌安排,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的系統(tǒng)性常被忽視。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未得到有效鍛煉,學生也做不到從整體上認識規(guī)律和把握問題本質,更不要說解決思想困惑和實際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實踐教學在路徑選擇上應首先注重的就是內容、組織形式、開展的時間、考核方式等方面的系統(tǒng)規(guī)劃和設計,實現(xiàn)各門課程實踐教學的精準對接和有機組合。
2.多樣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在路徑選擇上應該體現(xiàn)并踐行各門課程的教育教學目標,即“和而不同”。新一輪課程改革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分為四個層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著重講授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著重講授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進程,堅定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主要講授中國近代以來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tǒng)治、實現(xiàn)人民解放的歷史,幫助學生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主要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學生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解決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4]。由此可見,各門課程承擔著各自的教育教學目標,實踐教學的路徑選擇不應雷同或形式化,應在把握系統(tǒng)性的基礎上凸顯其課程特色。在實踐教學路徑選擇上凸顯課程特色之外,還可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體現(xiàn)學校的專業(yè)特色,實現(xiàn)思想道德教育和職業(yè)道德教育以及時代精神的緊密結合,助力學生成才;還可依托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和辦學特色,結合學校所在地的區(qū)域和地方特色,夯實實踐教學的社會資源基礎,突出實踐教學的院校特色和地方特色。
3.支撐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在路徑選擇上應該有效支撐教育教學目標。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其存在的目的和意義是對教育教學目標形成有效支撐。也就是說,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應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引領下進行,而且無論是實踐教學的過程還是結果,都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支撐甚至是升華。在教學實際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脫節(jié)背離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初衷,也達不到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不能深化教育教學的效果[5]。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書本到現(xiàn)實、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在實踐教學活動中要避免形而上學,實踐教學形式和環(huán)節(jié)的選擇和設計應該能夠有力地回答這三個問題:一是選擇在哪部分理論進行實踐教學?二是所選擇的理論是課程的重點或難點嗎?三是實踐教學可以支撐并強化這部分理論嗎?只有這樣才能使所選擇的實踐教學方法、內容及環(huán)節(jié)對課程構成有力支撐。
4.可操作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在路徑選擇以及考核方式上應該切實可行。一是要積極挖掘并勇于實踐新的實踐教學形式,其形式要適合實踐,實踐應覆蓋到大多數學生,且實踐形式的過程是可控的,實踐效果是可以考量的。二是要有可操作的明確的學生實踐考評體系,包括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兩部分。在過程考核中可采取定時考核和定量考核,設定若干量化的考核指標,如紀律情況、出勤情況、定期詢問和單位反饋等方式[6],建議可以將學生互評環(huán)節(jié)引入這部分考核之中,這樣一方面可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激發(fā)實踐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xiàn)對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團隊精神、綜合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綜合評價。實踐結果考核可采取口試、心得、調查報告等,也可以創(chuàng)新思維,比如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實踐結果用新媒體形式加以呈現(xiàn)。
5.開放性
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過程也包含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之中,是一個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過程,即前提是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和原則來指導并設計實踐教學,之后需要把實踐教學所取得的經驗提升為理論和成果。同時對實踐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加以研究修正。這一過程也包含怎樣將先進的教育思想與實踐教學體系結合,如何實現(xiàn)先進的研究成果與實踐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尤其要注重應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網絡平臺并實現(xiàn)兄弟院校之間的資源共享等。尤其是微時代的高校大學生已經成為微博、微信用戶的主力軍,其“垂直式”傳播方式給高校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逐層式”的傳遞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機遇[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主動發(fā)揮其優(yōu)勢,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方式,拓展教育陣地,構建網絡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新模式,才能適應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綜上所述,只有強化問題意識,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在實際運行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涵進行正確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上,遵循科學的路徑選擇原則,才能切實地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C].教社政[2005]5號.2005-02-07.
[2] 周蘊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學生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J].高教探索,2013(6):140-141.
[3]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C].教社政[2005]5號.2005-02-07.
[4]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Z].教社政[2005]5號.2005-02-07.
[5] 尉峰,沈志莉.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與建設路徑[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12(6):39-40.
[6] 齊曉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8):153-154.
[7] 尚億軍,馬加名.“微時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的探索與構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4(8):124.
[責任編輯:劉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