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文章摘要:興趣能讓人樂于接觸、認識某事物,是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意識傾向,激勵學生在刻苦中學習,在吃苦中找到樂趣。興趣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主動,積極,產(chǎn)生愉快緊張的情緒,提高自己學習效率和效果。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主動接受課堂上老師設置的情境,自覺的思索課堂各個環(huán)節(jié)。老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查字典,解決字、詞、句、篇的不清晰認識,閱讀更多的課外書,讓學生的知識面更全面??啥嘣O置一些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解決自己的疑問,讓學生看書,積極動腦思考,自覺消化課本中的知識,針對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只是引導,要讓學生自己按照正確的思路思考下去,相信學生只要是持之以恒必然發(fā)現(xiàn)正確的結論。
關鍵詞:興趣是一種積極意識傾向 愉快而緊張的情緒 積極動腦思考 持之以恒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9(c)-0000-00
每一節(jié)課的時間都是有限的,短短的一節(jié)課能夠讓學生掌握多少知識,提升多少能力,是一節(jié)課好壞的關鍵,所以我們需要研究如何讓一節(jié)課更高效。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課堂是他們的課堂,知識是他們的知識,如果他們不想?yún)⑴c,或者不樂于參與,都會造成課堂無效性,因此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建立和諧快樂的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成為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首要問題。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語文如農(nóng)具,農(nóng)具能不能用好就必須具備使用的能力,語文教學道理相通,以學懂語文知識為基礎,以培養(yǎng)能力為重點。
語文教學作為語言藝術,首先要培養(yǎng)語感,但由于成績給家長和教師帶來的壓力使得忽略了教學過程中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yǎng)。語文課本只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工具;語文課也只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車間;語言文字是車間加工產(chǎn)品的零件。為了確保生產(chǎn)出的是合格的產(chǎn)品,就需要遵守一定的教學原則,上每節(jié)課前一定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單元重點明確一節(jié)課到底需要給學生為什么知識,訓練什么能力及怎樣訓練。按照教學程序大體分為教師引導、提示規(guī)律、輔導探索、放手實踐、抓住不放、反復訓練。
比如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學了《頤和園》一課,就寫自己身邊的小花園或者小菜園;學了《三味書屋》就寫“我們的教室”可以仿照課文用方位順序來寫。學生身邊有的實物方便學生觀察,又有范文為例,所以寫起來得心應手。又如:學了《勞動最有滋味》一課,可以設計《我學會了》。這樣的練習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運用能力以及思維邏輯等各方面能力,同時更加深了思想教育。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常常存在不少問題,復雜的分析多,把一個原本好好的課文,搞得支離破碎;不必要的提問多,一節(jié)課寶貴的時間就在提問和回答中悄悄流逝,而學生所得到甚少;作用不大的板書多,老師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寫了一堆,學生上課不做別的,光忙著做筆記,老師講的根本就沒時間聽,一節(jié)課顯得時間緊迫,倉促間也就沒了學生自己的時間了。學生每天在枯燥的記錄中度過,漸漸也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無聊的感覺油然而生,失去了鍛煉能力的機會,無法靈活運用書面語言來表情達意,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和寫作長期得不到鍛煉而止步不前。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在閱讀教學中應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效率,把一些不必要的設計能舍則舍。
二、朗讀如莊稼少不得的肥料,朗讀中提高語感,提高各方面能力。
1、小學語文大綱指出“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訓練,各所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p>
我們需要把教學立足點轉移到以讀為主的教學實踐中來。將朗讀訓練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落實到每個環(huán)節(jié),堅持不懈。
就現(xiàn)用的教材來看,都是精選的課文范文,寓言故事,散文,詩歌,都可以作為學生語言積累的優(yōu)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誦的內(nèi)容卻很少。以小學語文教材第7冊為例,要求背誦的課文中僅僅只有7篇,共1182字,平均每天背誦卻不足10個字。這是多么令人慨嘆的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每天適當?shù)倪x取一些妙語佳句、精彩片斷讓學生熟讀成誦,從而增強學生詞匯量,優(yōu)美句子存儲量。
2、每學期適當補充詩文和中外名篇,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自覺性的選擇自己喜歡的背下來。在平時課余時間多給學生講講一些偉人是如何讀書的。一代偉人毛澤東酷愛讀書,讀到很多文章直接背著說出來。江澤民總書記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順口吟誦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不是從側面印證了背誦古詩文和名篇受益不淺嗎?現(xiàn)用教材精選的古詩文和中外名篇相當有限,所以可以有計劃地給學生提供課外的有名篇目,讓學生博聞強記,課余時間充分利用,,積少成多,對語言的運用就慢慢的變得得心應手了。
3、教學中給學生展示“才華”的空間。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掌握了許多的精妙詞句,他們就非??释堰@些詞句用于自己的學習中,也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師的肯定,希望自己的成果得到老師的表揚,因此,老師要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展示其才華。比如可以在每周的語文活動課上,圍繞學生這方面搞一些活動,比如“詞句接力賽”、“美文欣賞會”、“朗誦擂臺賽”等。在班上的學習園地中,可以開辟“讀書專欄”,發(fā)動學生把課外閱讀中學業(yè)到的精妙詞句、優(yōu)美語言等摘抄上去,互相交流學習。這樣學生的閱讀成績獲得了展示,這展示增強了學生信心,并且極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收獲的共享,更加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
三、春種秋收,學習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發(fā)展,教學中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學法作為一種方法和本領,不僅僅要靠講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實踐活動的訓練。學法只能意授,而不能言傳,學生必須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法,只能通過學生的自學實踐才能真正掌握的學法,也才能適合學生自身。因此,講解和歸納學法并不是讓所有學生只能按照一個模式,一個思路,而是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學習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嘗試中運用學法,把學法轉化為自己適合自己的學法,進而轉變成強有力的學習能力。
如在《望岳》這節(jié)課,可以主動權留給學生,用切當?shù)姆椒ㄗ詫W這首詩。在學生自學之前,先講好用什么方法學這首詩,強化學生的意識,防止自學的時候,部分學生因漫無目的而失去方向性,強調自學這首詩的一些要求。學生就會明白了學習的方法,同時弄清自學要求,就能沿著老師指引的方向進行自學。學生自學時,教師不能就把所有事情都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學就沒自己的事兒了,需要進行巡視,不斷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也要監(jiān)督是否按上面的方法進行自學,并且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參與到他們之中能運用學法進行自學,逐步提高自學水平。
《歸園田居》這首詩時,學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去朗讀詩句,并且可以談談自己的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充分動腦,對詩句的理解才能夠充分,長期堅持下去,學生自學能力不斷得到強化,讓理性的學習方法成為學生自學過程中自覺掌握的技能。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發(fā)展和提高,效果很好。
四、想象是學生展開翅膀在語文學習中自由飛翔的關鍵
在學習語文過程中,離不開學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學生思維的一個過程,思維的發(fā)展不能離開想象的發(fā)展。小學生的小心思特別多,激發(fā)他們的想象能力,全面促進其思維的發(fā)展。
訓練想象能力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選入教材的課文大多有強烈的想象色彩,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離不開想象,教師要帶領學生領悟文章的意境,就必須想象當時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及作者的心境等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在學生作文里,就更需要有想象的配合,才能有聲有色,有情有意地再現(xiàn)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另一方面,豐富的想象活動,還能剌激語言的發(fā)展。
能力是完成一定活動的本領,所以也只能在活動中檢驗,也只能在活動中養(yǎng)成。而小學生他們都很難有意識的掌握學習方法,并且在實踐中運用這種方法。所以,從課文的導入,初步感知課文,到分析理解課文,到最后的小結歸納,要給學生自主探索交流的機會。而我們教師更應該多考慮,如何在課堂上正確而適時的引導學生,比如: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習內(nèi)容,指導學習方向,讓學生在引導下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沿著正確的方向思考,從而使聽覺能力、視覺能力、注意力、聯(lián)想力等得到強化。
五、以結果推原因,運用逆向推理的方法往往會得到意外收獲。
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探索中會發(fā)現(xiàn)很多的問題,教師應該時刻準備著為學生解答疑惑,“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從不同角度思考,往往得到不一樣的收獲,有的時候,把問題反過來想?yún)s能意外的找到問題的關鍵,從而更解決問題,因為方法特殊,所以學生的印象會比較深刻,更能從這一方面體現(xiàn)學生的能力。
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我們要充分利用這雙“眼睛”體味這篇文章的中心和主旨。閱讀過程中,我們更要借助這雙“眼睛”的作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學習課文。例如:學習《搶險》這節(jié)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看《搶險》這個題目,根據(jù)題目課文會寫些什么內(nèi)容,按照什么順序寫的等等,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入文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而有效的讓學生獨立思考,理解課文內(nèi)容,弄清作者寫作思路和順序。理解課題每個詞的含義?!帮w”在課文中是指搶時間,和敵這賽跑;“奪”地課文中是指攻天險,奪??;瀘定橋是大渡河上的一座橋,紅軍只有奪取了瀘定橋,才能渡過大渡河北上抗日。揭示文章思路,從題目可知:文章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來寫的,先寫“飛”,再寫“奪”。整體入手,指導學生深刻理解當時故事發(fā)生的情境。先講“飛”:時間短,距離遠,戰(zhàn)士和敵軍冒雨賽跑;再講“奪”:橋險,敵兇,戰(zhàn)士冒著槍林彈雨和橋上大火,奮不顧身去奪取瀘定橋。
這樣通過具體字詞的教學,揭示文章思路,既引導學生步步深入理解課文,又掌握了單元的訓練重點——“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來寫?!?/p>
我們重視文題的教學,有助于加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鐘以俊,龍文祥.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
2、廖哲勛主編《課程新論》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
3、佐藤正夫著《教學原理》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1年版。
4、韋志成著《語文教學情境論》廣西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5、張?zhí)锶舻戎吨袊敶鷿h字認讀與書寫》四川教育出版社2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