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娟
摘 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詩和文言文在繼承時不僅要關注其外延,更要重視其內涵,在品味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壯麗山河,能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在學習過程中汲取養(yǎng)分,樹立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努力成為一個有良好道德認識和品德修養(yǎng)的人。
關鍵詞:古詩文;培養(yǎng);激發(fā);引導;提升
古詩和文言文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歷朝歷代通用的書面語形式,它記載了中華古國悠久的文明。當代人在繼承時不僅要關注其外延,更要重視其內涵。著名語文教育家劉國正說過:“文言文是進行思想教育,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因此,語文老師在古詩文教學當中不能忽視它的德育教化功能。
十四五歲的初中生,雖已告別童年,但心理上正處于第二次“斷乳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期,他們的判斷能力還較弱,這就更需要每一位老師積極利用課堂教學資源,營造一個教書育人的良好氛圍,而初中的古詩文教材就承載著這樣的功能。
縱觀初中六冊語文教材中的古詩和文言文,它濃縮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蘊含著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積淀著人間真摯的情感。其中很多名作名篇都是對中學生進行德育的很好的材料,很多篇目能為學生樹立正面旗幟,灌輸積極思想,激發(fā)他們的正義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本人現(xiàn)將初中六冊語文書中的古詩文教材加以梳理歸納,擬定如下四個方面的德育教化作用。
一、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思想感情
祖國壯麗山河風光,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基礎和土壤。初中古詩文教材不乏傳統(tǒng)的寫景名篇,這些篇目以某一角度、某一方面逼真地描繪了祖國山河的秀麗美好?!跺X塘湖春行》《惠崇〈春江晚景〉》等詩篇以清新、明快的筆調描繪了如詩如畫的祖國河山,表現(xiàn)了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深沉感情。《岳陽樓記》描寫了洞庭湖的煙波浩渺,氣象萬千。其中“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充分表現(xiàn)了大自然雄渾的氣勢和偉大的氣魄;而“春和景明,波瀾不驚,皓月千里,靜影沉壁”,則再現(xiàn)了大自然的恬靜明麗、寬闊安逸?!蹲砦掏び洝飞鷦拥孛鑼懥俗砦掏さ男沱惌h(huán)境和變化多姿的四季自然風光,并勾勒出了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度龒{》則通過對三峽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寫,表現(xiàn)了三峽的壯麗風光和浩大的水勢。這些生動的描寫,是祖國風光動人的畫卷的展露,其中都蘊涵著一種誘人奮發(fā)的力量。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思想感情,激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育學生關注燦爛的民族文化和光輝成就,激發(fā)其民族自豪感
初中文言文教材中,有一些文章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科技文化方面的杰出貢獻。比如,《以蟲治蟲》反映的是農業(yè)生產上的生物防治,這種防治方法就是利用某些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這種方法不僅能促進農業(yè)增產,還維持了生態(tài)平衡,體現(xiàn)了綠色環(huán)保的理念?!痘畎濉肥鞘澜缟嫌嘘P印刷術最早、最詳盡的珍貴史料,從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個飛躍,這是中國人民對人類的重大貢獻,體現(xiàn)了我國勞動人民豐富的智慧及創(chuàng)造精神?!逗酥塾洝分械摹昂酥邸保矛F(xiàn)在的眼光看,屬工藝美術品,通過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藝人的精湛技藝。《口技》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tǒng)雜技藝術,課文生動地展現(xiàn)了古代民間藝人高超的表演技藝,令人嘆為觀止。學生通過學習這些文言文,可以感受到我國古代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
三、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
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是語文德育滲透的核心。古代德育的主線就是以儒家思想的道德學說作為主流,其實這也成了中華文明的主流思想。就儒家的“仁義”來說,儒家的“仁”“愛”確立了人的精神生活與行為實踐的出發(fā)點?!叭收邜廴恕保虼?,必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封建士大夫和君子的這種最高思想境界,就在北宋范仲淹那里得到了集中表現(xiàn)。他在《岳陽樓記》中所表達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和偉大抱負,在歷史上對許多仁人志士有深遠影響,這種思想至今仍然為人們所追慕和推崇。
為了實現(xiàn)理想,必先接受苦難的磨礪,孟子是這么說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只有歷盡各種心靈痛苦、肉體折磨,方能承擔天下大任,因此,君子和仁人志士往往要把這些苦難當作“增益其能”的手段和必經之路。為了實現(xiàn)理想,他們必須有不畏艱難、不懼挫折、奮斗不止的人生態(tài)度。古人的這些思想,對當代人,尤其是學生有很大的教育意義。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文言文中的榜樣人物和他們的言行思想語錄,激勵學生不懼逆境、立志做奮發(fā)有為的人,樹立為祖國建設的宏偉理想和遠大抱負。
四、提升學生良好的道德認識和品德修養(yǎng)
中華文明有著上下五千年的豐富積累,其中關于人的道德修養(yǎng)的智慧總結,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要豐富和全面,初中文言文和古詩詞中有很多篇目是這一方面的典范之作。為提升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語文老師可以利用語文教材,用各種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課文去感染學生、陶冶學生,提高其道德認識,增強其道德情感,鍛煉其道德意志,樹立其道德信念,培養(yǎng)其道德行為,這是語文德育滲透的關鍵所在。
初中語文課本中,寫人記事的文言文占很大比例,歷史上的名人事跡,對后人具有警示和教育作用,這也是教師進行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契機。如《愚公移山》中愚公那種矢志不移,堅持奮斗,克服困難的精神令人無比敬佩,他的勤奮實干精神正是當代中學生所必需的品質。學習了《陳涉世家》一文后,老師再適時地補充介紹陳涉違背“茍富貴,無相忘”的諾言之事,正是對學生進行誠實守信、見利思義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好時機和好教材。而在學習《木蘭詩》時,老師則可引導學生學習木蘭孝順父母、珍愛親情的品德。讀《出師表》,可以讓學生感受諸葛亮的知恩圖報之心……
總而言之,語文老師要努力發(fā)掘初中古詩和文言文教材中內在的思想因素,將德育滲透于古詩文教學中,讓文質兼美的文章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就會讓他們不僅能領略古典文化的意蘊美,還能更好地汲取其中的思想精華,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