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文珠
摘 要: 師生互動使教師和學生都成為新課程改革的受益者,走上共同發(fā)展的道路。作者通過大量教學實例,暢談了自己在課程開發(fā)、教學評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等過程中對師生互動的感悟。
關鍵詞: 教學實例 師生互動 共同發(fā)展
時下,新課程改革之風吹遍神州大地,很多學校都掀起改革的浪潮。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新課程應“逐步實現(xiàn)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變革”,“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它提倡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等新型的學習方式。然而,據(jù)筆者觀察,新課程倡導的主動、探索、合作的觀念并未深入人心。有些教師擺脫不了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教學還是重書本輕實踐、重灌輸輕啟發(fā)、重知識輕技能、重講授輕自學,重結果輕過程,把學生當做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容器和貯存式的倉庫。這種封閉式的教學模式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會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現(xiàn)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再是主輔關系。教師不僅是組織者、監(jiān)控者,而且是幫助者、合作者、參與者,師生之間呈現(xiàn)平等、合作、民主的關系。要達到這種效果,就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新型的師生互動的教學關系,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自主性,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凸顯。在這里,我將進行課堂教學互動的幾點經(jīng)驗總結如下,旨在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勉。
一、師生共同教學,實現(xiàn)良好互動
多年來教師習慣根據(jù)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久而久之教學就會變得沉悶死板,學生就會感到壓抑無趣,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所以,在授課過程中必須打破這種模式,讓學生參與到“教”的活動中。讓教學活動“動起來”,達到師生互為補充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英語單詞時,為了給學生營造輕松識記發(fā)音、拼寫的氛圍,我就讓他們根據(jù)詞匯的派生等方法識記單詞,誰想的方法好,就采納誰的,并且讓他上臺教大家。這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紛紛開動腦筋,想出許多富有新意的記詞匯的方法,不僅有利于鞏固記憶,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現(xiàn)師生互動
例如:在上《A person of great determination》一課時,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假如在一次期中考試中,學校實行無人監(jiān)考,你會怎么做?很多學生都說,該是我大顯身手抄一抄的時候了。我欣賞他們說實話,我問他們?yōu)槭裁匆兀科渲幸粋€學生說:“如果考不及格,回家后會被父母罵的?!蔽覍λ麄兊南敕ńo予理解和寬容,但從道理上我盡力說服他們,讓他們明白:抄一時能瞞天過海,但終有一天你會露餡的,到時候你再后悔也來不及了。學生紛紛表示贊同。在這里,我設置這個問題,是為了讓大家明白善于自制的重要性,它是培養(yǎng)堅強意志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考試”與學生聯(lián)系比較密切,這樣他們就有話可說,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才能收到成效。
三、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實現(xiàn)師生互動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師生之間產(chǎn)生良好互動的前提,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增強自身魅力,富有幽默感,有淵博的知識,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其次,教師要經(jīng)常走到學生中與他們交流,真誠地對待他們,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爭取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班內有的學生比較內向,不愿與別人多交流,我就常利用批改作業(yè)的機會,把想跟他們說的話用英語寫在紙上,夾在他們的作業(yè)中,讓他(們)以同樣的方式與我交流,這樣做既可以與學生進行心的交流,又可以鍛煉和提高他們的英語寫作水平。而對于那些外向的學生,則采用面對面聊天的形式。在假期中我也不間斷,與他們通過電子郵件或QQ的方式進行情感交流,切實融洽師生關系。在與他們交流時,我會注意方式方法,并不以高高在上的教師身份,而是以朋友的方式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并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曾經(jīng),有一位學生因為犯錯而受到班主任的批評,之后連續(xù)兩三天都無精打采。見到這種情況我急在心里,給他寫了封信:“In your teachers’ eyes, you are a promising boy. I’m very sorry to see your current state,...I know you are wise enough to solve the problem.”最終在我的勸導下,這位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消除與班主任之間的隔閡,重新投入學習中。事實證明,利用不同的方式與學生交流有助于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況,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
四、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實現(xiàn)師生互動
每一節(jié)課上,教師都要有飽滿的工作熱情、高昂的激情和喜悅的心情,以良好的精神風貌感染學生,切不可帶著情緒走進課堂。教師要善于運用眼神(eye contact),始終對學生保持一種真誠、和藹、溫和的目光,把關愛的信息傳遞給學生。英國人以其幽默感而聞名。因此,英語教師更應該把這種文化信息傳播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Very good ! Excellent ! Well done ! Wonderful ! Try to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應常掛嘴邊,力爭為學生提供民主、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
五、寬容錯誤、緩解焦慮,實現(xiàn)師生互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有些脾氣急躁的老師可能會因為學生的語言錯誤而批評他們,結果這樣做往往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并盡可能糾正錯誤,這樣做既不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使學生在發(fā)現(xiàn)錯誤和糾正錯誤中產(chǎn)生成就感。比如在英語課堂上,對于學生犯的低級錯誤,我只是故意重復一遍,讓他感覺到就行;如果是基礎差一點的學生產(chǎn)生語言錯誤,我會對他說:“You’ve tried your best anyway. Well done!”或“You’ve got over your shyness and practiced speaking English. That’s good.”而對于那些英語成績好的學生犯的錯誤,我會區(qū)別對待??傊沂冀K以清醒的頭腦看待學生的錯誤,不讓他們因為犯錯而變得(過度)焦慮,從而失去成就感。
六、激發(fā)學習興趣,實現(xiàn)師生互動
酒香還怕巷子深。一個老師教學設計再合理有序,如果不貼近學生實際,就不能引起學生持續(xù)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質量可見一斑。有效的教學設計始于一個精彩的課堂導入,如何在課堂開始的時候便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們不由自主地跟教師走呢?例如在教《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三Unit 2中的Reporting on Body Language時,筆者先讓學生走上講臺做幾個人所共知的動作,如:Thumbs up, Nodding one’s head, Waving one’s hand 等,讓下面的學生用英語說出這些動作在我們國家的含義。然后設置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Do you think some certain body language has the same meaning in different cultures? 這時學生開始熱烈的爭論,認為yes的學生要其他學生舉出例子證明。我卻不給予任何答復,只是充當監(jiān)控者的角色。兩三分鐘以后,播放聽力材料讓學生自己尋找答案。課后,我給學生們留了這么一份作業(yè),上網(wǎng)或去圖書館或通過向高二年級的學生了解一個英國人與一個阿拉伯人在一起交談,最后會是什么結果,要求下一節(jié)課作出答復。第二天的情況表明學生都利用課外時間把這作業(yè)很好地完成。教師應該為有效課堂創(chuàng)設開放積極的、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情境,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點”,使之成為師生有效互動所必需的源源動力。
總之,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無論多完善的教學設計都會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變化、調整、豐富,都會在師生交往互動中生成和發(fā)展出許多新問題、新認識和新成果。課程要求的教學改革,應當貫徹“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這一策略思想,把思想觀念的變革同模式與方法的變革結合起來,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養(yǎng)學習。
參考文獻:
[1]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雜志社,2007.3.
[2]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雜志社,2007.6.
[3]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8.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03.4.
[5]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