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立
摘 要: 小學教育的作用如同大廈的地基,只有打好地基才能在此基礎之上建設壯觀的大廈。小學學習內容主要包括語文、數(shù)學、英語及科學學習,在小學階段學好這些課程能為日后打下穩(wěn)固基礎,科學學習有利于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與初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小學科學課的地位與其他三課有明顯不同,沒有得到很好地重視。有效教學作為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將這一教學方式應用于小學科學中,從有效教學基本理念出發(fā),結合相關現(xiàn)狀進行分析。
關鍵詞: 小學科學 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科技迅猛發(fā)展帶動社會不斷前進與進步??萍及l(fā)展需要人才推動,而人才培養(yǎng)最根本的途徑就是教育,大力發(fā)展科學教育,培養(yǎng)為技術服務的人才以此解決需求。在小學階段可以通過科學學習讓學生接觸科學領域,掌握基本科學知識,奠定良好基礎。但小學科學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不穩(wěn)定因素,一方面由于小學科學地位較其他課程而言較低,教師沒有重視科學的教學活動,課前準備不夠充分,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中基本與學生零互動,無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針對這些問題的存在,有效教學與小學科學課堂的結合能起到改善作用,所謂有效教學就是從課堂教學出發(fā),教師在遵循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將有限的課堂時間利用最大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將有效教學與小學科學課堂相結合,提出如下策略。
1.教師課堂教學與作業(yè)鞏固相結合
發(fā)揮教師的作用是實現(xiàn)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步驟。教師是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專業(yè)知識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這就要求教師的專業(yè)知識達標。教師不能處于原地踏步階段,一直運用原有知識進行教學,這樣的結果必然會適得其反。因此教師要跟隨時代步伐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庫,通過網絡、培訓及閱讀書籍等方式進行自我完善發(fā)展。另外,有效的課堂需要作業(yè)加以鞏固,讓學生對理論化知識加深理解,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以重質不重量的原則進行作業(yè)布置,也可以通過單元測試等形式檢測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進行錯誤分析,使學生明白哪些知識點還不能有效掌握,老師通過多種途徑促進學生學習,為日后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比如,上到有關電路的課程時,將書本上一些來不及講解的問題像電池與小燈泡是怎樣安裝的?電路中電流的路徑是怎樣的?試著標出電流的路徑,等等,以作業(yè)形式讓學生寫下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理清學生思路,從而有效鞏固科學知識。
2.在小組合作模式前提下的有效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運用到小學課堂教學中。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教學模式仍然以老師講課為主,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就像一個容器只需要吸收就好,其實這樣的模式極其不利,因為學習是學生的責任,老師只起到引導作用。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知道埋頭苦講,不重視課堂互動,則會出現(xiàn)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私下搞小動作浪費時間等現(xiàn)象,從而影響學習,不利于學生發(fā)展。因此有必要采用這一模式,老師根據(jù)對學生的基本掌握情況,從學習成績、性格及興趣愛好等方面把不同學生分為幾大組,之后學生憑借自身能力差異分工合作,老師在學生討論時進行相應指導,讓學生的討論中心始終圍繞教學目標。老師也可以在討論結束后,抽取部分同學進行回答,不像以往讓小組指定的人回答,這樣做可以簡單地抽查是否小組每個人都積極進行討論。比如,上到《生的事物和熟的食物》時,老師通過以雞肉為例的實驗操作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將實驗后的物品分配給各小組,老師可以提出燒熟的雞肉與生的雞肉有什么不同?生的為什么不能食用?等等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3.結合簡單游戲進行有效教學
小學科學學習相對于其他課程學習是比較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以興趣為出發(fā)點采取相應措施激發(fā)學生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打開事件大門的關鍵鑰匙,一件事情要想做成功必然有對這方面的興趣,才能花心思在這方面。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有關科學的基礎知識還比較薄弱,活潑好動很難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等缺點,同時優(yōu)缺點是相對應的,老師如果能在教學活動中正確引導學生思路,則學生能夠很快吸收相應知識點,正因為小學生還處于愛玩的階段,對學習的重要性還沒有清楚的認知,沒有花時間在學習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融入游戲環(huán)節(jié),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對于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提供相應獎勵。同時游戲融入不能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要注重時間的把握程度,實現(xiàn)學生注意力集中這一目標時就可以進入正式教學活動中。如上到巖石內容時,可以巖石為中心進行知識搶答比賽,回答出問題最多的人可以得到教師相應的獎勵。
在教育改革中我們要摒棄不利于發(fā)展的因素,繼承傳統(tǒng)中的優(yōu)秀精華,大膽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我國教育對學生而言一直都是體現(xiàn)著“讓我學”而不是“我要學”,充分表明要讓學生對科學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的必要性。如何對科學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打造一個有效的課堂模式使學生積極有效地學習科學知識,需要不斷探討與經驗總結。本文從教師專業(yè)、課堂模式及學生興趣方面進行討論,提出相應對策實現(xiàn)有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劉志軍.課堂評價論[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李朝軍.教師應如何運用課堂教學中的反饋[J].中國教師,2007.
[3]陳靜,楊莉萍,高靜.談有效課堂教學[J].時代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