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丹
目前,高中語文課文大多是一些篇幅較長的文章。而根據新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高中語文課程應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教學與要求之間的距離。高中語文課文內容一般要求兩個課時講解完畢,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因此,長文短教是一個最佳的途徑。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對“長文短教”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做以初步探究。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學設計的主導作用。要做好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是關鍵,教師需要理解長文的教授時間,你有什么樣的教學目的,你要教的學生想學到什么,用什么方法進行教學,什么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學習來解決這些重難點,然后在梳理好這些問題的前提下,形成教學程序并進行優(yōu)化。
例如,蘇教版課文《肖邦故園》,在分析長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逐步分解為以下四點:要了解肖邦的生活和音樂背景;思考肖邦家鄉(xiāng)和肖邦之間的聯系;肖邦的愛國精神是怎樣表現的;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和場景描述方法。既定的教學目標是按照主干澄清課堂的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師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實現這一目標。至于與肖邦相關的文化知識和理解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安排相關的功課,和通過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預覽,通過網絡查找,然后發(fā)表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感知到作者語言的使用和描述,然后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段落進行擴大,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教學目標。
教師都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并且了解庖丁解牛神奇的原因,因為他發(fā)現牛的關鍵點,根據牛的骨骼、關節(jié)的框架,并沿著關節(jié)之間的接口,而不是用刀砍骨頭。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文本可以比喻為一頭牛,教師負責牛解,可以學習文本的內容和知識,分析整個文本上下文,總結長文的特點,并找到精確的切入口,引導學生深入閱讀長文。
在蘇教版語文課本中,每個模塊都有一個主題,在結構、內容或表現形式上,各模塊的文本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以青春舉杯”的首卷下分“詠青年”“洞察人生”“設計未來”三個不同的主題,每一個主題由不同的文章來闡釋,這些主題明確指出長文的所有文字的“切入點”,教師可以在進入單元前使用這些單元的主題,指導學生閱讀材料單元的導語,使文章主題與單元結構相統(tǒng)一。基于這些切入點,在下一課學生就能識別研究的方法,通過類比,學生學習會方便很多。如“洞察生活”,四個模塊不同的標題反映了這一部分的中心思想,這些知識點可引導學生“調查”全部文本。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廣泛閱讀,首先是了解中心思想,通過一系列的閱讀理解,可以知道文章的整體內容及中心思想。
長文長在內容,由于課時的限制,教師不可能對整篇課文進行詳細解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肯定會對教材中長文的內容有一定的取舍。如果對課文的取舍內容不明確,在內容的選擇上隨便進行刪減,隨意挑選一些內容來進行教學,就會導致雖有教學過程,但無教學質量的低效的課堂教學。因此,長文短教對課文內容的取舍得當是很關鍵的,必須明確該文相應的重點和難點,然后通過結合相應的教學目標,挑選其中比較典型的段落或者長文中的一些關鍵詞語和句段進行詳細的分析解讀。
比如蘇教版課文《林黛玉進賈府》內容比較長,而且屬清代的小說,難以吸引學生的閱讀愛好和興趣。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可以節(jié)選具有代表性的段落進行講解和分析。如黛玉見熙鳳、見寶玉的情景,分析曹雪芹對人物的表現手法,對重點人物的個性的描寫等方面。
有些長文看起來內容比較復雜,毫無章法可言,其實都是圍繞著某一個詞或者句子來展開和敘述的,這些詞句能夠折射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價值觀和態(tài)度,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如果正確引導學生找到這些詞句,也就等于把握住了長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如蘇教版教材中的《肖邦故園》,寫景、憶史、抒情交錯進行,文章讀起來讓人找不著思路,實際上只要找到文中的重點句子,便能理清該文的主線及中心思想。該篇文章的一個重點和難點便是找出肖邦故園與肖邦音樂之間的密切聯系,具體的答案就體現在長文中,“誠然,它沒有那種招搖的俏麗。但它蘊藏著許多細微的色調變化,只有久居這一帶的人才會跟這里的景致結下不解之緣,才能看到這些形、聲和色彩的微妙差別,并且給予應有的評價”,“誰若真想探究肖邦音樂的精神,理解肖邦音樂跟波蘭有著何等密切的聯系,誰就應悉心體會歐根德拉克洛瓦所謂的蔚藍的色調,她是波蘭景色和在這大平原上誕生的藝術家的音樂的共同色調”。所以,只要選取長文中的關鍵段落和關鍵語句進行分析,見微知著,就能理解長文的思想內涵和深刻意義。
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清楚:人的表達是思維的出聲而已。每一位教師,在上課以前都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精心設計。教師不能局限在自己的教案里,要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具體情況即時調節(jié)自己的教學進程?!伴L文短教”中教師千萬不可代替學生思考和表達,我們要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表達的機會,進而引導體會感悟,從而引發(fā)思維的“碰撞點”。
“長文短教”是目前教學改革過程中針對課文長、課時短的現實而形成的教學策略,對于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起了重要的作用。所謂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在今后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中,我們應立足學生發(fā)展,尋找更多的角度與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總的來說,記住一個訓練思維不變的原則和宗旨,就是高中語文教師要善用各種方式方法,只引不發(fā),開而弗達,指路不帶路,要給學生充足的思考、表達的空間,讓他們學會尋找到突破難點的各種方法。只有讓學生去經歷這樣的閱讀訓練過程,他們的思維才能得以發(fā)展。這樣做不僅能實現學習課文內容的有效,也是能實現思維過程的有效。只有思維的有效,才能實現“長文短教“的課堂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