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麗
摘 要:數(shù)學是一門有著極強抽象性和邏輯性的學科,再加上教學過程常常顯得死板、單調,學生總是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因此,如何將抽象、復雜的數(shù)學概念、原理等簡單化,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就成為廣大小學數(shù)學教師高度關注和重點討論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寓教于樂;生動有趣
要想達到寓教于樂這一教學目的,就要在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工夫,下面,筆者就從以下兩個方面,對此論題進行闡述。
一、設計有趣的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能否積極投入其中、能否取得良好學習效果,與一節(jié)課的開始——導入環(huán)節(jié)有著息息相關的聯(lián)系。所以,應設計富有趣味性的課堂導入,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教學《克與千克》時,上課一開始,我就從口袋里拿出了兩袋糖,并對學生說:“你們覺得這兩袋糖,哪一袋比較重?”“左邊那袋?!薄坝疫叺摹!薄耙粯又??!薄瓕W生紛紛答道,“好,現(xiàn)在請幾位學生上來親手掂一掂。”(幾位學生經(jīng)過掂量之后,統(tǒng)一認為右邊的重。)“看來,大家光用眼睛看是不行的,必須通過親手掂一掂才能知道哪袋重,那么,這兩袋糖到底有多重?我們該用什么重量單位來表示?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克與千克》。”這樣,我通過在課堂一開始,拿出糖并且使用富有趣味性的導入語言,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融入趣味性游戲,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我們可將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戲融入其中,從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如,在教學《認識物體和圖形》時,我就帶來了各種圖形的實物,如魔方、牙膏盒、肥皂盒、乒乓球、彈力球、三角板、積木等,并裝到了不同袋子里,上課后,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接下來咱們玩一個游戲,你們四個人為一組,每一組老師會給你們一個裝有各種好玩物體的袋子,你們要把這些物體中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塊,哪一組做得又快又準確,哪一組就是勝利的一組,老師會給你們獎勵一朵小紅花,好嗎?”“好!”學生興奮地答道。這樣,我通過將趣味性引入其中,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有利于我們順利引出課題。
總之,我們要采取各種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嚴家麗.小學數(shù)學高效率教學行為特點探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