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俊雪
摘 要:應當說現(xiàn)階段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對于教學來說所需要進行改良的也不僅僅是教學的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思想和方法方面的變動。因而對于新教育改革的實現(xiàn),也不僅僅是教材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體系方面有足夠的改變。因而可以說教學方法上面就需要對于學生的主動性做出更多的鼓勵,從而對于其主動學習的行為進行激發(fā)。對于小學教育來說,由于小學生本身在學習習慣方面沒有慣性就更是如此,在進行數(shù)學教學的時候,就很有必要對于提問教學策略進行一些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學;提問教學策略;主動型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9-310-01
對于小學教學來說,數(shù)學課的培養(yǎng)的不僅僅是一般的數(shù)學知識,更是對于學生的一種思維模式的塑造。因而從這方面來說,數(shù)學課在策略方面的引導可以說是非常的有必要的。而且,隨著教育改革的到來也需要結(jié)合自身的實際狀況,對于教學模式和方法做出相應的思考。應當說提問教學策略這種東西并非憑空而來,已經(jīng)是有了很長時間基礎的存在,因而對于其作用的發(fā)揮也不必質(zhì)疑,更需要仔細的思考能夠創(chuàng)造發(fā)揮作用的環(huán)境,來保證是否做到將提問教學策略真正的應用到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來。
一、小學教育改革的背景
教育改革的背景可以說是比較明顯的存在,由于現(xiàn)階段教育本身的發(fā)展給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由于對于長期比較單一的應試教育模式存在弊端而試圖進行修正,因而對于教育模式和方法試圖進行全面的修改。應當說教育改革本身是典型的全面性的變更,對于任何一個階段來說都是如此,而其所有部分都需要按照素質(zhì)教育進一步落實的狀況來進行。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都可以說是在這個背景下的事件。
而對于小學的教學來說可以認為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環(huán),由于小學教育本身是針對年齡較小的學生的,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學習習慣和模式都沒有形成,是需要學校教育來進行培養(yǎng)的,因而對于他們來說改變教育模式和方法,樹立新的教學理論可以說是比較容易的。小學生并沒有學習方面的慣性,再加上很多模式都在形成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因而通過提問教學模式的使用,可以有效的促進他們對于主動學習方式的認同,也能夠帶動學生本身對于學習方法的習慣養(yǎng)成。因而不得不承認這個時間段內(nèi)應當花更多的功夫在塑造,而不是灌輸方面,這也可以認為是新舊教學模式的理念方面的重要區(qū)別。
二、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的意義
1、針對思維完善的培養(yǎng)
應當說提問式教學策略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于思辨的重視,通過啟發(fā)誘導的教學方式,一步一步的去對于結(jié)果的思考的過程。應當說這個思考的過程對于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說不僅僅是學習,在生活中實際上都需要對于這個思辨的過程有一個了解,才能夠真正地對于事情又比較深刻的認識。
對于小學生本身來說,自身的思維能力還沒有塑造好,而且思維習慣方面的模仿痕跡還比較重,因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不自覺地去形成和受到引導,并且對于思考的過程的重視程度進一步超過結(jié)果。由于這樣的思維過程是主動的去分析并且尋求解決,可以說是對于數(shù)學學習中最為可靠的方式,更是對于將來對問題的分析和探究的必要方式。因而對于沒有完全形成慣性的小學生來說,可以認為思維完整的培育,是其最重要的價值。
2、針對學習方式的塑造
而學習方式的塑造可以說也能成為其關鍵性的價值,由于學習方式跌影響也可以說是深遠性的,主動的學習與自身根據(jù)引導進行一步步的探索,相對于僅僅知道結(jié)果的被動灌輸來說,自然是一個很大的提升。小學生本身的認知能力偏低,而且感性認識更強,因而對于其知識的傳授更需要注重自主性。因此,提問教學策略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能夠更好地完善的傳授學習的方法,并且引導學生去完成整個思考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說,也可以認為必然的就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加以改良,并且更加重視引導的價值。
三、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教學的方法
1、注重實際的結(jié)合,把握問題本身的引導程度
問題與實際結(jié)合可以說是相對直觀的方式,而且相對于小學生的感性認識更強的特性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針對性。而問題本身的啟發(fā)性也是提問教學的前提之一,本身的價值更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引導,才能夠保證對于效果的發(fā)揮。
對于數(shù)學課的提問教學,可以稍微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教師在進行十進制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對于十位數(shù)字對于學生提問,并且通過對于逢十進位的道理進行啟發(fā)來對于兩位數(shù)本身的構(gòu)成進行說明。詢問可以以最簡單的方式:13中的1所代表的意義是什么之類的問題,可以對于學生的理論思維有一定的闡發(fā),也能夠保證其自主思考以及問政的分析過程[2]。
2、更多的進行鼓勵并且進一步引導探究,以完善問題的價值
對于提問式教學來說,也不可能僅僅是在進行提問之后就能夠完全的達到目的,在學生進行回答的時候,也需要教師對于其回答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比照和評價。在這個時候就應當盡量的避免正確和錯誤的簡單論斷,而應當盡量的去分析其中分析過程的合理性和不足之處,盡可能的啟發(fā)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和完善問題,這樣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來說,以及對于數(shù)學本身的探討而言,都可以說更為有效。
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更需要對于教學方式進行注重,肯定了方法上面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才能夠真正地掌握和鼓勵教學模式的實踐。
參考文獻:
[1] 安國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提問藝術(shù)[J].成功教育2008(03).
[2] 薛愛建.讓課堂提問成為開啟學生思維的有效環(huán)節(jié)[J].基礎教育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