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梅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和發(fā)展,教師發(fā)現,實施有效教學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價值追求,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和核心理念。當前現象耗時、低效甚至無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已經引起了語文教學界的高度重視。因此,特意針對這一現象展開論述。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有效教學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1.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落后,學習方式轉變緩慢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在教學上純粹只是為了升中考試的升學率,而忘記了如何去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及如何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教師的傳統(tǒng)觀念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懂得轉變教學觀念,一味地傳授知識,而忘記了讓學生去體驗語文帶來的精華。并且在課堂上不懂得運用技巧,語文課程本就有點枯燥,在教師的這種教學方法下,就使得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煩悶枯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對于語文學科,學生也只能死記硬背,缺乏對優(yōu)秀文章的進一步閱讀。同時,也使得一篇好文章成為被冷落的對象,就是這種忽視實質的教育導致課堂缺乏和諧高效的氣氛。
2.課堂氛圍逐步走向枯燥煩悶的現象
在當前追求生成性課堂教學的浪潮下,課堂逐漸失去活躍性和生動性將會使課堂變成枯燥煩悶,讓人昏昏欲睡。如果在教學方法上不懂得從實際情況出發(fā),不懂得如何運用有效的課堂教學來發(fā)掘學生的潛力,這將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并且教師組織課堂活動少,遠遠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適當使用一些小活動來傳授新的語文知識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踴躍參與,還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感到在語文課堂上輕松舒適,毫無壓力,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提升了學習效率。
3.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形式化
教師不懂得怎樣運用教學活動來改善教學環(huán)境,有些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把教學活動搞得熱熱鬧鬧的,但是卻缺乏許多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沒有嚴格按照教材內容來授課,這樣則會導致學生掌握的知識不多且不牢固,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而有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則運用了太多的語文知識,則會使得語文教學課堂過于繁瑣,這樣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
4.教學課程設計不合理
教學課程的不合理是導致語文教學嚴重與實踐脫節(jié)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首先,各種制度都是圍繞應試教育而展開的,語文教材本身就存在著一個不足的地方,學習語文是非??菰锏模绕涫俏难晕?。然而教材所涉及的文章深淺不一,導致學生對于較為深奧的文言文缺乏學習的動力。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方法
1.轉變教學觀念,與時俱進
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在教學中運用教學激勵和評價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教育和評價,不再以考試分數來定義是否是優(yōu)秀的學生,應該從實際出發(fā)根據不同學生作出不同的評價和獎賞,這樣才會更好地激勵學生學習語文,對語文產生興趣。只有這樣小學語文教學才會提高到另一個層次上。并且教師應該與時俱進,時刻關注新教學模式的動態(tài),并選擇適合學生的一種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才能更好的教授學生語文知識,提升語文教學效果。
例如,互動教學模式,為了改變語文教學的現狀,教師們提出實施“教學互動”的方法,它是新課改中的一種有效的且可行的教學方法,是為了改變傳統(tǒng)課堂的重要實踐。教學互動的核心就是“教師啟動、師生互動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互動教學中,教師通過結合學生的特點來制造一個具有開放性的模擬教學情境。通過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而這種互動可以形成一種有效的信息交流。學生通過語文教學活動的學習與參與,與教師互動探討有關語文學科的問題,而這相互的探討和互動能夠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對于傳授知識和調節(jié)課堂氣氛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2.情境教學,改善課堂教學氛圍
由于小學生基本上都還處于七八歲年齡階段,因此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好奇以及愛玩的心理。在課堂教學時利用一些小活動、小游戲來改善課堂環(huán)境,營造活躍生動的課堂氣氛,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娛樂,在娛樂中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學習語文上迎刃而解,事半功倍,從而達到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這樣才是實施教育的根本所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從而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喜好,利用學生的喜好來合理組織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來教育學生更多更好的知識,做到學生與教材相融合,從實際思考,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而展開教學,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3.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不能過于形式化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不能過于形式化,要時刻貼近教材內容,利用教材里的內容來做一些活動,要有技巧地實行這些課堂活動。因此,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在面對這種枯燥乏味的科目來說,就必須有技巧來授課,使用一些教學活動來營造語文課堂的氛圍,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通過課外的有些知識去教授一些人生中的大道理,無形之中也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思維變化。
例如,合作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是為了使學生在未來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學會生存。想要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教師就必須善用合作學習教學的本質,還有教師要明確自身的定位和學生所扮演的角色。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要促進學生個性與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劃分科學且合理的學習小組,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4.制訂合理且有效的課程設計,合理篩選教學資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制訂合理且有效的課程設計。在教學資源選擇上一定要積極有用,符合實際生活的運用來對學生傳授有目標的學習和教學,對于學生的錯誤應該不必過早糾正,而是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糾正問題,在適合的時間再講出問題和解決辦法。并且要適時改變課程設計,要有新穎性。還有向學生提問題要注意時機,引領學生從不同角度切入,以此達到一個問多個答案,把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出去。并且在教學中,要堅持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向。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的指路明燈,作為這樣一個重要的角色,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開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引領學生研究,窺探語文中的有趣知識,豐富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綜上所述,改變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是必要的,也是教學發(fā)展的一個趨勢,人類的發(fā)展和壯大離不開對知識的需求,知識的獲得就是要通過教育和實踐所得。通過改變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培養(yǎng)了自主掌握的能力,讓學生在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使得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新一代優(yōu)秀的人才,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做出可行有效高質量的教學方案,激發(fā)學生獨有的語文學習態(tài)度和目標,從而達到最理想的學習效益和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安玫.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9).
[2]趙桂芳.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02).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