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芳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新教育》理念的產生,“應試教育”早已成為“過去式,“素質教育”才是當下“進行時”。人的素質結構表現于多個方面:如知識、能力、思想、習慣、觀念、意志、興趣、品德等。數學教學如何適應這個要求?現就教育方針中的美育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結合問題,闡述一些見解,企望引起同行的共議,以推動數學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數學教學 美育教育 滲透
一、滲透美育教育是數學教學的變革
數學教學發(fā)展為數學教育,是對數學自身價值的重新認識,也是對數學教學“育人功能”的高度評價,無疑是一大進步。數學教育應包括美育教育,這種深層性的認識,早已被教育工作者提出和論證,也被少數教育工作者接受并付諸實踐。然而,整個數學教學實踐中,美育教育還未取得廣大數學教師的共識,還未被視為“教學過程”。特別是有的雖口頭上承認而在教學中卻不去實施,以至數學教學長期跳不出舊有的框架,習慣地把美育教育單純地看成是一個專業(yè)化的教學科目,只重于知識的傳授和特定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德育功能,缺乏美育情趣。無疑,客觀上削弱了數學的魅力和教育性。
二、數學本身存在著科學美
數學是以羅輯思維為構架研究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從美學角度看,數學有它自身的美。這種美,是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tǒng)一,也可視為形象美與觀念美的結合,統(tǒng)稱為感性與理性兼?zhèn)涞目茖W美。德國數學家龐萊說:“感覺數學的美,感覺數與形的調和。感覺幾何的優(yōu)雅,是所有真正數學家都知道的真的美感?!蔽从懈惺艿綌祵W美的人,其實還未步入數學的門檻;感悟到數學的美,才是對數學的奧秘和真諦有所認識和理解。
具體說,數學美突出表現在五個方面:(1)簡潔美。如數學符號與數學公式,用“△”表示三角形,用an表示n個a相乘,用S=πr2表示圓的面積公式等,無一不顯示其簡潔美。(2)統(tǒng)一與和諧美。統(tǒng)一與和諧也是數學內涵的本質特征。從黃金分割,實數與數軸上的點,函數的圖象與其解析式中都反映了數與形之間的統(tǒng)一與和諧。(3)有序美。如有序數對、有序數組、多項式的排列及幾何圖形,方程按本質屬性分類,均是有序的美。(4)對稱美。如幾何中的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利用對稱性添加輔助線,代數中的對稱多項式,數學概念的對偶性。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北大方正”“中國聯通”“工商銀行”等商標圖案都具有強烈的美感。(5)奇異美。數形結合是奧妙的。有些問題,看起來難以解答,但通過特殊的方法,如換元法、反證法等。把問題化難為易,體現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奇異與靈巧。從而也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與關注。
三、數學教學可創(chuàng)造教學美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學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教員和學生都感到愉快的藝術。”教學藝術是指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理所當然地包含教學過程對美的創(chuàng)造,即教學美。教學美可分為教學中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美,學生的學習美和老師表現出來的情境美。情境美應側重于四方面:(1)語言美。數學教學語言除要求準確精練外,還要求有科學的特點,有啟發(fā)性和思考性,有幽默感和潛臺詞,使語言成為打動學生心扉、啟迪學生思維、激勵學生學習的有力手段。(2)板書演示美。工整美好的文字,布局合理的板書,正確鮮明的畫圖,精致的教具和靈巧的演示操作,能直接給學生視覺神經產生美感,達到終生難忘的效果。(3)教態(tài)儀表美。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熱情親切,可激勵學生積極學習,教師儀表端莊文雅,能使學生心曠神怡,敬仰老師。(4)教學設計美。教學程序安排有節(jié)奏感,解決重難點的技巧具有多樣性,即使是同類的內容,但每次都不重復,都有新意,體現教師的教學設計獨具匠心,給學生美的感受。
同時,一樣內容的數學課,有的教師上的平淡無味,學生討厭。有的教師上得生動活潑,學生入迷,兩者差異,與其說是教學技藝的不同,倒不如說是對教學美的創(chuàng)造力不同,當代數學教學成功的秘訣,在與創(chuàng)造教學美。前面說過美不僅是多向的,而且是多層次的,多格調的。不論哪種形式,教師首先由較高的知識水平和藝術素養(yǎng),對教學內容理解深透,運用自如,作藝術加工。其次要有強烈的審美意識,有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能夠在平淡的教材中找出閃光點,在三尺講臺上,從語言、板書、演示、教態(tài)、教學程序等方面,創(chuàng)造美感。
四、滲透美育教育可優(yōu)化課堂教學
數學教學中表現美的內容較多。如何滲透?首先要防止三種傾向:一是不能把美育教育作為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或平行內容,造成喧賓奪主;二是不能美的內容隨意夸大,無限發(fā)揮,弄成牽強附會;三是不能無中生有,強硬加工穿插,以至弄巧成拙。所謂滲透,應是在教學過程中作“適當”的結合,即(1)對數學美的內容要盡量挖掘,選準,作中肯而扼要的點評,引導學生審視、鑒賞。(2)注重創(chuàng)造教學美,從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來展示美感,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3)鼓勵學生塑造學習美,要求學生規(guī)范學習,作為工整,積極上進,形成學習行為美。如果教學中能堅持細水長流的滲透,必然能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達到提高素質的目的。
數學教學滲透美育教育勢在必行。其優(yōu)越性可概括為“五個有利”:(1)有利于誘發(fā)學生的數學興趣。美具有愉悅性,滲透美育教育可使美感對學生產生誘發(fā)力和吸引力。學生對數學美的感覺越深,越能激發(fā)他們對數學的追求與愛好,從而使學習活動成為滿足精神需求的自覺行為。變苦學為樂學。(2)有利于貢固所學知識。美具有鮮明性,滲透美育教育能把知識的結構、特色、規(guī)律,以直覺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看得更形象清晰,理解更透徹。(3)有利于發(fā)展學生能力。鑒別美需要觀察、對比、想象、分析,概括等心理活動。這種心理過程就是使學生的觀察力、判斷力、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等得到有效訓練的過程。(4)有利于完善學生素質結構。美育是“五育”之一,關系到人們內在人性和心靈的塑造。美育教育能培養(yǎng)高尚情操,能掏冶感情,凈化思想,美化人生,促進良好的行為品德的形式,逐步做到全面發(fā)展。
五、結束語
愛因斯坦說:“學校的目的始終應該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一個專家?!币虼?,僅僅“用專業(yè)知識育人是不夠的”,在數學教育中把數學知識教學和美育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生既學到專業(yè)知識,又能產生對美的追求。這不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品質都具有重大意義。故此,數學教學需要滲透美育教育。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
[2]陳心五.中小學教育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
[3]蕭宗六.學校管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