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英
【摘要】信息技術是一門理論性和操作性相結合的學科,要想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過程當中,能樂于學習信息技術,并且學好信息技術,那就得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yǎng),要學生學會自主閱讀知識、大膽質疑、主動探索操作、積極參與小組合作,使其各方面得以良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 習慣 閱讀 質疑 合作
在信息高速化發(fā)展的今天,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已經越來越突顯其學科的重要性。如何讓學生樂于融入到信息技術課堂中,如何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成為信息技術老師必須深思的問題了?!昂昧晳T終身受益”。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基礎。我以習慣為核心從四個方面談談我的教學思考。
一、三種渠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以“三種渠道”培養(yǎng)學習習慣:
首先,加強正確學習目的性教育。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好信息技術的前提,在給學生講第一節(jié)信息技術課時,要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知道信息技術是目前最廣泛應用的一門技術,最重要的它還是我們中考的考試科目,所以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講,我們都沒有理由不學好信息技術。
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信息技術課程不同于其它科目,更注重于學生的實踐操作,由于學生的能力不同,興趣不同,在課堂教學中就應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指導,在教材講解中和任務編排中,都要讓學生們“只要跳一下,就會摘到果子”,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享受成功的喜悅。
第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動力和源泉。因而在教學中要多渠道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生練習指法時,如果光憑教師講解手指分工及正確的指法,學生聽了印象肯定不深,我利用多媒體,先出示手指分工圖,然后播放正確的指法操作視頻,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指法,坐姿,最后再引入一些指法練習的小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得以鞏固,這樣他們就有了信心,對學習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就樂意去學。
二、落實“三性”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閱讀習慣
課本便于學生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更便于預習、復習和進行作業(yè)。如在學習WORD中賀卡制作這一節(jié)時,教師向學生展示一系列的賀卡,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接著向學生出示賀卡制作的具體任務,讓學生結合書本,在書本上對任務進行嘗試。如何讓學生針對任務進行有效性閱讀?
1、主動性閱讀,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
爭強、好勝、獵奇是孩子的天性,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制約了學生天性的發(fā)展,也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所以要在學習上給學生主動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起到輔助作用。讓學生在閱讀中明白目標,找到任務操作的關鍵,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學習的欲望。教師根據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的成果,調整教學策略。
2、探究性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使學生會思、善想。例如學生第一次接觸冰冷的計算機外殼和各種軟件花花綠綠的界面,他們不知道這黑匣子里裝的是什么貨,我們不可能給學生講CPU工作原理、主板結構、存儲器工作原理等抽象深奧的知識,但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計算機書籍等是我們教師必須做到的。
3、賞析性閱讀,拓寬學生的創(chuàng)新領域
學生有了創(chuàng)新的欲望,具備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要加強賞析性閱讀訓練,以強化學生創(chuàng)新的興趣,拓寬學生創(chuàng)新的領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多讀博思,養(yǎng)成創(chuàng)新的習慣。如:學生學會了畫圖軟件中的一些基本功能后,教師可出示一幅包含畫圖軟件中的各種功能的圖畫,引導學生主動去欣賞閱讀,并找出畫出這幅優(yōu)美圖畫的各種操作方法。
三、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探索、質疑習慣
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切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基礎,是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人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皩W貴知疑”,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了疑問就能主動的向未知領域作新的探索。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獨立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學中應經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并為學生質疑問難創(chuàng)造機會。如:在學生學會了如何制作表格后,教師要求學生去找自己喜歡的表格,下節(jié)課帶來自己制作。學生找來的帶有豐富顏色(底紋)的表格、帶有邊框的表格、帶有斜線的表格、線條有粗細的表格、有精美圖案的表格等等。怎么辦呢?學生帶著一連串想解決的問題,要求他們充分利用軟件中“幫助”功能去分析、解決問題。長期這樣,學生就自覺養(yǎng)成了如何用自己的小腦袋來解決產生的各種問題的好習慣。
四、營造氛圍,培養(yǎng)學生參與合作習慣
信息社會的人們既面臨激烈競爭,又需要密切合作。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網絡的普及以及遠程教育的出現,使人們空前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僅靠單槍匹馬已經不可能取得成功,要想成功必須協(xié)調各種關系,加強合作。在貫徹參與合作習慣培養(yǎng)時,我具體做以下兩點:
(1)啟做議練。即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進而帶著問題去動手操作,參與討論,發(fā)表意見,進而獲得合作的意愿。
(2)點化自學。通過教師點撥,學生自學,同學互相詢問、幫助,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起來,并加以遷移運用,深化提高,納入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
在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要使學生積極、輕松地學好信息技術,只要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常態(tài)性學習。在具體教學中注意學生自主閱讀知識,大膽質疑問題、主動探索操作、積極參與小組合作等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一定會帶動他們信息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應對中考更是綽綽有余,筆者近十年的教學體驗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