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語文教育不僅是“知識獲得的過程”,也是陶冶人性與情操、喚醒心智與靈魂、促進生命成長的文化精神建構過程。它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時代性和復合性特征,是民族文化精神和思想情感的教育,是時代文化精神的體現(xiàn)者和傳達者,是包容著多種文化審美基因的染色體。文化精神對語文教學價值的選擇與創(chuàng)造、教學風格的形成與流變有著潛制約的作用。文化的嬗變會促使教學主體價值需求的更新、價值理想的轉變,喚醒主體個性的初中語文教學論文解放,激發(fā)當代意識的自覺。
【關鍵詞】語文教育 文化精神 教學主體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3-0053-02
一、語文教育文化精神建構的使命
語文教育活動的各種功能,諸如培養(yǎng)聽說讀寫技能、提高語文素質,建構完整的精神世界和完滿的人格等等,都離不開人的發(fā)展這一語文教育的總的命題和終極目的。實際上,語文教育活動是以人為對象,建構人的完整性的活動,對人的塑造與建構,為了人的生存與發(fā)展,是語文教育活動的根本宗旨。所以,文化精神的建構與人的主體性的培養(yǎng),嶄新的文化心理結構與人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現(xiàn)代文化精神素質與人的自主性和個性人格的生成,是語文教育活動最本質的功能屬性之一。
二、語文教育文化精神的本質特征
何為“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是“一種文化的特有精神,一種文化具有決定力的價值系統(tǒng),由此價值系統(tǒng)所構成的文化模式在態(tài)度、評價及情緒傾向等方面表現(xiàn)出的精神品質”這就是說,文化精神即指一種文化中基本的、整合的、歷史發(fā)展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范式系統(tǒng),它是在主體歷史文化實踐中形成的,內在于其整體精神心靈結構的價值觀念、情操品質、行為范式的總合。就一個國家來說,文化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深層結構或思想基礎,是民族文化的靈魂和精髓,聚合著各種文化的本質屬性,是一個民族生存、延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支柱。文化精神作為一種多元復合的結構系統(tǒng),它具有多種復雜的內質特性。就其基本的構成要素來說,它在語文教育中主要體現(xiàn)為民族性、時代性、復合性等特征。
三、文化精神對語文教學活動的潛制約
任何時代的語文教育都是在一定的教學理念的支配和規(guī)范下進行教學創(chuàng)造的?!拔牡澜y(tǒng)“以人為本”也好,“主體性教育”、“民主化教學”也好,在種種教學主張的背后所隱含的往往是教學主體文化精神的面容與風貌。例如,與以倫理道德為主導的文化精神相適應,在語文教育中就有“以道為主”的教學觀念;與“以人為本”為主導的文化精神相適應,在語文教育中就有“主體性教學”、“個性發(fā)展”的教學觀念。無論是哪種教育理念都與其背后深隱的文化精神有關聯(lián)。這就是說,在語文教育活動中,文化精神和教育理念的選擇與確立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文化精神對語文教育活動有著潛制約的作用。教學價值的選擇與創(chuàng)造。教學行為的構成和展開基于教學主體教學智慧的控制。而教學主體的需要內涵和智慧根基,本質上是文化賦予的。教學主體文化價值意識的傾向性體現(xiàn)在教學行為中,促使教學主體對教學價值的選擇與創(chuàng)造帶有鮮明的定向性。在教學價值的生成建構過程中,首先體現(xiàn)為教學主體的價值意向,它帶有個體性和指向性。教學價值的定向選擇與創(chuàng)造過程,往往是依據一定的文化價值意識和行為范式系統(tǒng)才得以進行的。例如,傳統(tǒng)文化中以倫理為本位的價值傾向,就規(guī)引著語文教育的價值意向而選擇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就很可能重在傾向于倫理道德價值;而如果是強調教學價值的個體本位、主體本位,那么,教學活動中就很可能重在傾向于行為本身對價值生命、精神人格的建構功能。
在教學活動中,教學主初中語文教學論文體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民族的、時代的“文化意識”烙印在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方法之中。教學主體的教學風格正是在內隱的文化精神的浸潤中得以形成的。例如,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是“激情型”,或是聲情并茂的美讀,或是飽含深情的講述,或是畫面場景的描繪,即教學是以情取勝;有的教師是“機智型”,其表現(xiàn)是思維活躍、思路開闊,不依常規(guī),尋求變異,在教學問點的選擇、問題的解析或教法的運用等方面,常常是新意迭現(xiàn),出人意料,富有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活力,即教學是以智取勝。魯迅先生在談民族差異時曾經說:“法人善于機鋒,俄人善于諷刺,英美人善于幽默”,而中國人在思想、情感和行為方面,“更明朗、更純潔,也更合乎道德”。這正是不同文化傳統(tǒng)、文化精神塑造力量的體現(xiàn)。其實教師的教學風格的形成也是如此,教師的教學風格同樣是民族與時代文化的投射與凝結,是個體不同的文化心理結構和文化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與反應。獨創(chuàng)性是教學個性風格的主要特征,但若缺乏強大的文化精神能量,是不可能有獨創(chuàng)性教學風格的形成的。民族的與時代的文化精神的流變,從根本上改變著教學主體的思維方式、情感方式、行為方式和個性情趣及其品性特點,所以,也必然導致教學風格的形成與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