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崇盈
【摘要】古往今來,兒童教育問題由于其特殊的意義,一直是教育學的主題之一,本文通過閱讀、比較若干本關(guān)于兒童教育的論著,以期發(fā)現(xiàn)對于兒童教育問題上,中國古往今來的共性、特點、差異性和延續(xù)性,以對日后的教育和學習有所借鑒和裨益。
【關(guān)鍵詞】兒童教育;歷史;重要性;愛的教育
關(guān)于兒童教育的問題,自古以來一直是社會和家庭關(guān)注的重點問題之一,包括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等諸多內(nèi)容,領(lǐng)域也涉及到品格、科學、社交、藝術(shù)、健康等等,對于兒童教育的著作也卷帙浩繁。國內(nèi)外近半個世紀有關(guān)研究表明: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guān)鍵期,2歲半至3歲是教孩子怎樣做到有規(guī)矩的關(guān)鍵期,3歲是培養(yǎng)獨立性和計算能力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3歲半至5歲是音樂才能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4歲至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guān)鍵期。由此可見,兒童時期的教育對于日后的身心發(fā)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無論是教育界或是家長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充分認可了這一點。
我國歷來有訓蒙教育的傳統(tǒng)。秦漢就各有號為“三倉”的三種啟蒙識字讀本,都是向?qū)W童介紹日常生活事物,以識字為目的。而在這些著作中,最為著名的還是《三字經(jīng)》。中國歷來的觀念是傳統(tǒng)和嚴格,所謂“嚴是愛,松是害”,因此,在中國的古典典籍中,對于兒童的關(guān)愛,更多地體現(xiàn)為嚴格的制度和規(guī)章。成書于宋末的原版蒙學書《三字經(jīng)》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遺產(chǎn),最早的《三字經(jīng)》傳為南宋學者王應麟著,又經(jīng)明清人增補而成。它在識字啟蒙的基礎(chǔ)上注入儒家禮教的思想內(nèi)容,體現(xiàn)了修齊治平、勸學勵志的教育思想,涵蓋了書、經(jīng)、禮、史等小學知識,三綱、五常等倫理道德規(guī)范,以及五帝以下各朝代的歷史系統(tǒng)知識。內(nèi)容豐富,知識面廣,傳播性強,婦孺皆知。
《三字經(jīng)》以人性本善為開篇主導思想,其對兒童教育的觀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承認師長、學校和社會對兒童教育的重要作用,所謂“養(yǎng)不教,父之過”;其次,提出環(huán)境在兒童教育中的影響力。環(huán)境和教育提供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決定性條件,“昔孟母,擇鄰處”,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我們在進行幼兒教育時,要充分利用環(huán)境中的有利因素,避免和抵制不利因素,消除有害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書中指出,家長與幼兒教師要身教重于言教,一言一行都要成為孩子學習的表率,這是最最重要的。再次,關(guān)于兒童教育方法的問題,《三字經(jīng)》在講述孟母教子的“子不學,斷機抒”之后,特別提出“教不嚴,師之惰”,其解說詞更強調(diào)“師長之于弟子,不患無教,但患不嚴”,這十分中肯。第四,在兒童教育態(tài)度的問題上,強調(diào)堅韌、嚴謹、刻苦的教育態(tài)度?!度纸?jīng)》中有一些有名的警句,如“教之道,貴以?!?,“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勤有功,戲無益”等等,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第五,關(guān)于德育問題,《三字經(jīng)》中,還穿插了不少故事:九歲的黃香“溫席”,四歲的孔融“讓梨”,講的是孝順父母,尊重兄長;古圣賢的孔子尊七歲的項素為師;貴為宰相的趙普,勤學好讀,自嘲以半部論語相太祖,以半部論語相今皇……書中共引用了古人十余人,說明他們?nèi)绾伟l(fā)奮求學問,邊引邊議,頗為感人。雖然,由于時代和社會的影響,《三字經(jīng)》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封建文化的烙印,但是這絲毫不能否定該書在兒童教育問題上的積極意義和指導價值。
同樣,在國外,對于兒童教育問題的名篇著作也浩如煙海。這里筆者想提到的,是亞米契斯的名作《愛的教育》?!稅鄣慕逃罚ㄔ鸆uore,曾翻譯為《心》)是著名意大利作家、教育家亞米契斯在1886年寫的一部兒童小說。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從4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記載了小學生安利柯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全書共100篇文章?!稅鄣慕逃芬粫忻鑼懥艘蝗撼錆M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和他們的家人師長。這些孩子中,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有的問題重重,當然也有一些幸福的孩子們,雖然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各不相同,但都愛朋友、愛親人、愛師長,更愛自己的祖國??蓯?、勇敢、堅強、善良,富有同情心。
《愛的教育》一書是兒童教育領(lǐng)域的佳作,其核心思想是教育孩子對生活和對社會的理解、發(fā)現(xiàn)和關(guān)懷。該書很好地詮釋了教育兒童“如何去生活”的問題。《愛的教育》一書告訴我們的社會、學校和家長,在兒童教育的問題上,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chǔ)。《愛的教育》一書可以說,為我們的兒童品格教育提供了一個優(yōu)秀的典范,她告訴我們,所謂“愛的教育”必先有“愛意之心”,師長有愛心,學校有愛心、社會有愛心,這才是培養(yǎng)出充滿愛心和感激的孩子們的前提和基礎(chǔ)。有了愛心還不夠,教育須采用春風化雨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感染兒童,讓他們在無意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教育的愛,并不自覺地受到影響去努力踐行和影響身邊的人。有愛心,有愛意,有愛的行動,才能培養(yǎng)出懂愛會愛的孩子們,這也正是我們教育的真諦??梢哉f,該書對于兒童時期的思想品格教育、意志品質(zhì)教育。相比中國古代的類似作品,該書更加的親切,更易為孩子所理解和認同。
同樣,在中國近現(xiàn)代,也有一位著名的提倡對兒童進行“愛的教育”的教育家,那就是冰心,在《冰心兒童文學全集》里面,愛的教育是冰心著墨最多、用情最專的情感教育方式。
冰心提倡培養(yǎng)兒童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對少年兒童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啟發(fā)他們的自尊心,激發(fā)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是冰心創(chuàng)作思想中的一根重要的支柱冰心本人就是一位愛國主義者,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在《寄小讀者·通訊二十九》中這樣向小讀者慨嘆:“小朋友,你若是不曾離開中國北方,不曾離開到三年之久,你不會贊嘆欣賞北方蔚藍的天!”
在對兒童的關(guān)愛問題上,冰心對兒童時期的環(huán)境和訓練看得尤為重要。她主張要為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優(yōu)美舒適、健康和諧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并對兒童進行有意義、有價值、有利于兒童性格健康發(fā)展的訓練。冰心認為童年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許多印象,許多習慣,深固的刻劃在他的人格及氣質(zhì)上,而影響他的一生?!币虼?,兒童生活的環(huán)境和這一時期所接受的訓練就顯得特別重要。
冰心還重視培養(yǎng)兒童的審美情趣。冰心長于寫景和以景代情,哪怕是一時一地景色或剎那間的感興,都能寫得純美簡明,引人入勝。從踏上旅程開始,凡進入眼底的儀態(tài)萬千的祖國風光景致,太平洋和美國大陸的水光山色以及大自然的日月星辰,花鳥蟲魚都自然地組織在通訊中,構(gòu)成一個個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意境,讀來使人如同與她同游共覽,獲得美的愉悅和滿足。
除了冰心之外,中國近現(xiàn)代還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作家,也談到了對兒童愛的教育的問題,其風格與冰心的風格迥然不同,但是,他對兒童教育的觀點同樣為社會所稱道和學習。那就是大教育家魯迅。其對兒童教育的作品很多,其中,極具代表性的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強烈抨擊封建制度對于兒童教育和兒童思想的迫害和壓制。魯迅認為中國人對子女的教育很不重視。在中國,娶妻早是福氣,兒子多也是福氣。孩子只不過是父母福氣的材料,所以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魯迅把這種“只會生,不會教”的父親叫做“孩子的父親”。不過有另一種父親,魯迅把他們叫做“人的父親”。人的父親生了孩子,還要想怎樣教育,才能使孩子,將來成一個完全的人。魯迅曾遺憾地寫道,中國所多的是孩子之父,以后只要“人”之父。魯迅有意地強調(diào)兒童是“人的萌芽”,因此對兒童的教育應該是使他們長大成人,就是要按人的標準去培養(yǎng)、教育兒童。由于兒童年齡小,人生觀、世界觀正在形成,可塑性很大,所以其教育應該引導兒童朝健康的方向發(fā)展,不能讓他們的身心受到任何毒害。魯迅根據(jù)中外兒童教育的經(jīng)驗提出父母是孩子的指導者、協(xié)商者,而不是命令者。封建家庭的父母往往用心讓孩子理順封建家庭長幼尊卑的秩序,然而在這污濁的環(huán)境下,心靈純真的孩子常常不知不覺地成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父母對孩子不應該一味呵斥、打罵、使他仿佛奴才一樣長大,也不應該嬌縱孩子或者溺愛孩子。魯迅還主張父母有責任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不但有耐勞的體力,而且有純潔高尚的道德,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而不被淹沒的力量。
從中國的《三字經(jīng)》,到意大利的《愛的教育》,從婉約的冰心的《寄小讀者》到魯迅的三味書屋,兒童教育是貫穿其中的主旨,無論中外,無論風格,都貫穿著對兒童的愛,對孩子的教育教學方法的探討,對兒童教育的重視,對孩子思想品格的鍛造等等。兒童教育一直是我們社會、學校和家長關(guān)注的重點和專題,從古往今來的名家名作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借鑒和經(jīng)驗。
參考文獻:
[1]衡平,三字經(jīng)與訓蒙教育,綿陽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1997(16);
[2]朱芙蓉,三字經(jīng)教育思想初探,邵陽師專學報【J】,1997(06);
[3]翟瑞青,兒童——冰心心中的一片綠洲,濟南大學學報【J】,1999(09);
[4]林琳,論冰心的兒童教育觀的形成及其特點,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J】,2005(06);
[5]洪錫英,魯迅論兒童教育問題,蘭州學刊【J】,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