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軍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始終。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增加識字數(shù)量,提高寫作能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縱觀如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閱讀教學效果,也一直處于不理想狀態(tài),因此,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是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目前應該高度關注和重點思考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情境 ?質疑釋疑 ?閱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064-01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這兩句話向我們闡述了閱讀的重要性,所以,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面對如今不容樂觀的閱讀教學現(xiàn)狀,應當盡快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下面,本文就從筆者自身教學實際出發(fā),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談幾點個人感悟和心得,愿能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一、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學生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能力,與文本進行交流對話的過程。但是,如今的閱讀教學課堂,若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讀得津津有味、沉浸其中,有的學生卻無動于衷、寡言沉默,究其原因,我們沒有為學生營造一種濃郁的閱讀教學氛圍,部分學生,并沒有被文本內(nèi)容所感動,他們感受不到閱讀的妙趣橫生,自然也就沒有閱讀的興趣。因此,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就應當通過運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閱讀情境,即營造與文本內(nèi)容情感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興致勃勃、興趣盎然地進入到對文本的閱讀當中。
比如,《桂林山水》這篇課文,作者主要是以簡練、優(yōu)美的語言,形象生動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為了讓年齡小、自控力差的小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和情緒投入到對文本的閱讀當中,仔細品味文本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課前,我要求學生利用網(wǎng)絡技術搜集桂林山水的資料、圖片,課堂上,我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播放了我自己制作的有關桂林山水的多媒體課件,悠揚寧靜的音樂,配以優(yōu)美生動的圖片,立即將學生帶入到了美輪美奐的桂林山水世界中,于是,我趁機提出問題“桂林山水到底美不美?它美在哪里?”由此,使學生在剛才欣賞優(yōu)美圖片的基礎上,對文本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從而在閱讀過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此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認識。
二、引導學生質疑釋疑,培養(yǎng)學生的解疑能力
我國古代學者朱熹曾說:“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是疑。過了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边@句話道出了質疑、釋疑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認真質疑、積極解疑,使“疑”成為學生進行閱讀的動力,并要求學生自己通過認真文本,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如此,既能加深對學生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認識,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解疑能力,進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時,在導入課題后,我對學生說道:“小朋友們,看了這個題目,你們都能想到什么問題?”“雪地上都有哪些畫家?”“畫家在雪地上畫了什么?”“他們是用什么工具畫的畫?”“誰畫的畫是最漂亮的?”“畫家為什么要在雪地上畫畫?”[1]……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興奮回答道,于是,我繼續(xù)說道:“小朋友們很棒,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現(xiàn)在,就請你們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課文,一起去找出問題的答案吧,一會兒記得把答案告訴老師?!甭犃T,學生都捧起課本,認認真真地讀了起來,讀完之后,也都積極踴躍地回答起了剛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學習氣氛顯得異常濃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高。這樣,我通過鼓勵學生質疑,并要求他們通過自主學習找尋問題的答案,既有效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解疑能力。
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在課堂上引導者和指揮者的身份作用,向學生傳授各種簡單易行、成效顯著的閱讀方法[2],使小學生在閱讀時,做到有法可依,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效果,增強他們進行閱讀的自信心。經(jīng)過我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了以下幾種閱讀方法:整體閱讀法、四部閱讀法、變序法、情境教學法等,現(xiàn)以整體閱讀法進行舉例。
整體閱讀法,即從教材整體出發(fā),通過整體感知、具體分析、總結深化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我便采用了這種方法:首先,通過題目,我讓學生明確了文本中心,知道這篇課文是講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的,繼而,要求學生逐段閱讀,分析課文內(nèi)容,弄清楚作者的寫作思路,即先講西沙群島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chǎn),最后寫英雄兒女守衛(wèi)祖國的南大門,最后,聯(lián)系整篇文章,概括出中心思想。這樣,我們在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指導,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之后,便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感知,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綜上所述,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閱讀教學對學生日后學習的重要意義,并廣為探索和研究各種符合學生認識特點和學習實際的閱讀教學策略,使學生盡快掌握有效、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嚴琳 《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江西師范大學2014-06-01
[2]李霓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華中師范大學200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