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維珊
【摘 要】受考試政策影響,語文教學目標被人為異化,課程改革后的課堂流于形式化,語文教學與生活的距離越來越遠,語文的本質(zhì)正在被忽視甚至遺忘,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不利影響。廣大教育工作者對此應予以重視。
【關鍵詞】語文;教學目標;優(yōu)質(zhì)課堂;生活;語文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在不斷更新,教學改革似乎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但語文教學的一些現(xiàn)狀,仍令教師們無比困惑,甚至是擔憂。
一、語文教學的目標究竟是什么
語文教學的目標是什么?我想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其終身學習和個性發(fā)展奠定基礎。但在我們的教學中,考試卻成了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不考的就不教不學”,語文課堂變成了無盡無休的習題訓練課。
這一切在高三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高三的語文課,幾乎變成了枯燥乏味的練習課。各類專題,各個考點,從字詞到作文,由總結(jié)方法到習題演練,一個都不能少??勺罱K結(jié)果是學生有可能考得了高分,而沒有去完整地閱讀過一本名著;有可能寫得了一篇50分的考場作文,而寫不了一張規(guī)范的請假條。
甚至在高二下學期,為了攻克會考,提升學生的會考率,老師們便放棄了許多優(yōu)秀的篇章,開始引導學生進入所謂的會考復習,從必修一到必修五,從字音到作文,面面俱到,但考下來成績并非如想象中的那樣理想。
無論是什么考試,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對教學的一種評價和檢測,也對語文的教學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平時的教學關注這種導向也是必要的,但結(jié)果往往急功近利,僅僅盯住考試,盯住最后的那個會考率,平均分,及格率,最終只會使高中的語文教學之路越走越窄。
這一切是什么原因?qū)е碌哪兀靠荚嚨男问讲蛔?,衡量學生和老師的標準仍是分數(shù),學生需要靠分數(shù)考大學,老師需要靠分數(shù)評職稱,甚至學校也需要靠成績來評等級。考試模式不變,語文教學只能是“帶著鐐銬跳舞”。語文教學的目標會在這樣帶著鐐銬的集體舞中慢慢被異化。就現(xiàn)實而言,其實已經(jīng)被異化了。異化的目標將使語文不僅使去人文性,連起碼的工具性也將失卻。最終,語文和其他學科一樣,只是學生借之進入大學校門的考試工具,從中學到什么能有益于其終身的東西大家并不關注,大家只關注其中哪些東西能讓他們順利通過考試。
二、真正優(yōu)質(zhì)的課堂該是怎樣的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改理念也要求“以人為本,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在實際操作中,不少課堂違背了語文課的本質(zhì),誤解了“自主、合作、探究”,有的就把桌椅的位置變化一下,讓學生圍一個圈,吹吹牛,就變成了合作學習;再比如自主學習,有的語文課堂就規(guī)定教師只能講15分鐘,剩下半小時讓學生討論和發(fā)表意見,學生在討論中出現(xiàn)錯誤也不給予正確的評價和引導,盲目表揚,還美其名曰“翻轉(zhuǎn)課堂”;有些教師在課堂中脫離知識與技能,機械地注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歷史課、藝術課等。
今天的“以生為本”,課堂更加熱鬧了,有音樂,有影像,有表演,有朗誦……表面上有聲有色,實際卻喪失了語文課的本質(zhì)。若遇到臨時聽課,總會漏洞百出。即使遇到上公開課或示范課,也是故意演練成“以生為本”的課堂,反復磨練,爭取做到無懈可擊,但其實還未必能打造出真正的優(yōu)質(zhì)課。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的性質(zhì)有明確的規(guī)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币虼耍蚁?,只有工具性與人文性并重的課才是優(yōu)質(zhì)的語文課。無論學生在課堂上如何侃侃而談,連一張請假條都寫不出來的學生注定就是沒有學好語文的。
三、語文教學與生活的關系該怎樣處理
語言依存于生活,所有語言作品的創(chuàng)造也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語文教學中,即有語言知識的教學,也有語言作品的教學。要讓學生理解語言知識和語言作品,都應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
現(xiàn)實卻是,學生每天的時間被大量的習題訓練和補課占據(jù)著,基本上是“家庭--學?!币痪€式生活模式,對周圍的世界變化感知相對較少,越來越缺少了捕捉生活的敏感度。與此同時,語文教師受考試指揮棒影響,生怕自己的學生考試時考不好,也不愿真正從學生素質(zhì)成長角度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體悟生活,聯(lián)系生活學習語文、思考語文,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筆者在聽課中發(fā)現(xiàn),很多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中為引導學生理解文本,也在不斷地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但遺憾的是,學生與生活現(xiàn)實總體上有很大的距離感,難以與老師形成共鳴,更難在情感上深入文本之中。如此狀態(tài)持續(xù)下去,語文教學將就文本而談文本,與生活距離越來越遠,越來越趨于形式化。而形式化的語文教學,勢必直接阻礙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在這種背景下,請假條都寫不出來的學生的出現(xiàn),就再正常不過了。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姑且對語文教學做一個呼吁,呼吁有一天不以一張試卷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教師的教學水平,也不要以課堂的熱鬧程度來衡量課堂的優(yōu)質(zhì)與否,希望我們的師生都能自覺地參與閱讀,增加學生,提升修養(yǎng),讓教師在教書中獲得樂趣,學生在學習中也能真有所獲。
【參考文獻】
[1]錢動水.用“合二而一”思想指導初中語文教學[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14(12)
[2]楊懷萍.讓研究性學習植根于初中語文教學中[J].新課程學習(上).2011(12)
[3]王孝禮,杜秀明.淺談初中語文教學多元化[J].當代教育科學.2011(14)
[4]應德領.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之我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