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夢羽
摘 要:孩子的學習主要靠模仿,模仿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文章探討以陶行知理論指導(dǎo)幼兒模仿行為,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關(guān)鍵詞:生活教育理論;幼兒;模仿;影響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5-0078-01
模仿,從心理學角度指的是在沒有外來壓力條件下,個體受他人的影響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相同的現(xiàn)象。對幼兒而言,幼兒的動作、語言、技能以及行為習慣的形成和發(fā)展都離不開模仿。良好的模仿行為給幼兒的成長和學習帶來很大的益處,但模仿不當會給幼兒的成長帶來傷害。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薄皼]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的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的書本?!币虼耍瑢⒆拥哪7滦袨檫M行引導(dǎo)應(yīng)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通過幼兒的生活來指導(dǎo)他們的模仿行為。
一、現(xiàn)狀與討論
1. 模仿行為的普遍性
案例:戶外鍛煉時間,我?guī)Ш⒆觽兊綀龅厣线M行自由活動。有的小朋友在玩竹竿,忽然,我聽到小J說:“全部殺掉你們!”我轉(zhuǎn)過頭,只見小J拿著竹竿對著小H做出格斗的姿勢。我學著小J做了該動作,問:“小J,你這個動作是學的誰呀?”他回答說:“我是……,我要消滅敵人,拯救隊友!”小H也不甘示弱回應(yīng)道:“看我把你打回去!”接著兩人便開始打起來。分析:幼兒園的孩子正處在學習、成長的關(guān)鍵期,好奇心強,模仿性強,可塑性強,是他們顯著的特點。教師、家長應(yīng)為孩子選擇好的電視節(jié)目,杜絕玩暴力游戲,或是看具有暴力傾向、打斗場景的動畫,以杜絕不良模仿的源頭。幼兒的模仿往往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因為他們年齡小,辨別是非的能力比較弱。因此,他們的模仿有時可能沒有明確的道德標準,而是從興趣出發(fā),對什么感興趣就模仿什么,覺得什么新奇、好玩就模仿什么。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孩子有意、無意地模仿動畫人物,那些打斗鏡頭定格在孩子的腦海里。因而,在這個時期對幼兒的模仿行為進行積極引導(dǎo),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要積極引導(dǎo)幼兒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使他們明確什么值得模仿,什么不應(yīng)該去模仿。
2. 模仿行為的主動性
案例:模仿做操。晨間出操的時間到了,小朋友們在我的帶領(lǐng)下來到了操場。我園是大班和中班的孩子先做早操,然后才是小班孩子做早操。當我們大班的孩子結(jié)束早操以后,便進行了自由活動。這時,小班的孩子也陸陸續(xù)續(xù)來到了操場進行早操。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認真地模仿小班老師做操,做得一板一眼,有模有樣,早操結(jié)束了他們還樂此不疲地模仿了一段時間。分析:愛模仿是幼兒的特點,是幼兒的另一種學習方式。教師和同伴的一日生活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模仿源。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著不同的影響,他們會不由自主地模仿他人的行為。對兒童來說,模仿就是一種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它可以鍛煉孩子的動腦動手的能力,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可以獲得許多親身體驗,這些體驗正是孩子將來學習知識和走向生活的基礎(chǔ)。然而,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足,他們對感興趣卻不適宜的行為也可能去模仿。因此,孩子在幼兒園教育階段,教師應(yīng)積極引導(dǎo)孩子由無意模仿向有意、有目的模仿發(fā)展,從而促進孩子的良性學習和發(fā)展。
二、教育建議——對幼兒模仿行為的積極有效引導(dǎo)
1. 積極引導(dǎo)幼兒的模仿行為
一個孩子生活在彬彬有禮的環(huán)境中,他就會通過模仿,潛移默化地成長為一個有禮貌的孩子。作為家長、老師,要盡可能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教育環(huán)境。在教育的過程中,老師和家長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凈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關(guān)注孩子的模仿行為,避免孩子不適宜的模仿行為的發(fā)生。(1)對孩子已有的不良模仿行為,家長、教師應(yīng)積極地加以糾正。如有的孩子喜歡模仿電影中的壞人,我們應(yīng)告訴孩子,壞人干壞事,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就應(yīng)該機智地報警。這樣,孩子就會憎惡壞蛋,而模仿正面形象——警察。(2)提高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克服盲目的模仿行為。幼兒的模仿往往有很大的盲目性,他們年紀小,辨別是非的能力弱,僅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去模仿。因此,父母和教師要引導(dǎo)孩子明確模仿什么,追求什么,對他們的玩耍要經(jīng)常留心觀察,對孩子模仿不良行為要及時加強教育,講清不良行為所帶來的危害,讓他們在未形成不良習慣前就加以改正。
2. 樹立模仿榜樣
老師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作為幼兒園老師,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修養(yǎng),時刻謹記老師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但老師并非不會犯錯,及時承認錯誤,及時改正,也是幼兒的良好榜樣。以平等的姿態(tài)和孩子對話,尊重孩子,才能讓我們的榜樣作用真正潤澤孩子的心靈。教師應(yīng)做到“榜樣為先”,榜樣為先是指“教師要為孩子樹立榜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身作則、以身示范,樹立了榜樣才可為幼兒提供具體的行為標準,對幼兒規(guī)則意識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同時,家庭是幼兒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生活,更為幼兒社會性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因此,父母須身正為范,做孩子的良好榜樣。
三、結(jié)束語
通過對本班幼兒進行觀察,對他們的一些模仿行為進行記錄,再對所記錄的案例進行具體分析,發(fā)現(xiàn)幼兒的模仿行為是極為普遍的。孩子的學習主要靠模仿,教育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師應(yīng)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dǎo),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生活,對他們的模仿行為進行正確引導(dǎo),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熊文琴.兒童情緒社會化發(fā)展及其德育價值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