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玥,何云峰,張 麗
(山西農業(yè)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文科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及教育對策*
陳倩玥,何云峰,張麗
(山西農業(yè)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山西太谷030801)
[摘要]學術道德失范是近年來教育界十分關注的問題。文科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失范,主要表現(xiàn)在學術精神缺失,學術責任感弱以及學術不端行為頻發(fā)等方面。其根源在于社會環(huán)境的壓力、學術評價及監(jiān)督制度不完善、導師的引導力弱以及研究生自身學業(yè)倦怠等方面。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就必須從加強學術道德的宣傳教育,完善評價監(jiān)督機制,加強導師的責任感并且強化研究生的自我教育管理。
[關鍵詞]文科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表現(xiàn);影響因素;教育對策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7.026
文科研究生以人類社會現(xiàn)象和精神文化世界為主要研究領域,承擔著建設發(fā)展社會精神文化的重任。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文科研究生在學術道德方面存在著學術精神缺失、學術責任感弱、學術規(guī)范認識不清,少部分人甚至存在明知故犯嚴重違規(guī)等無法寬容的道德失范現(xiàn)象。在此我們以文科研究生為研究對象,探析這一群體的學術道德現(xiàn)狀,思考其相關教育管理措施。
一、文科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現(xiàn)
(一)缺乏獨立自主意識,學術精神缺失
“研究學術最主要的就是有自主的意志和獨立的精神?!睂W術精神應該是一種獨立自由探尋真理的精神,具體到文科研究生應包括積累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感知生活理智看待社會現(xiàn)象、不盲從權威勇于批判質疑、保持志趣愛之樂之等精神。但現(xiàn)階段部分文科研究生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因環(huán)境和個人原因表現(xiàn)出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無法保持毅力進行專業(yè)閱讀積累;盲目信從導師或者權威的言論,人云亦云不假思考;對學術研究隨意敷衍,得過且過等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導致文科研究生在就讀期間學習方式呈現(xiàn)出本科化趨勢,學術研究的質量不理想,給整體學術氛圍帶來消極影響。
(二)對學科價值認識不清,學術責任感弱
除了教育和科研,服務社會也是高校作為一個人才培養(yǎng)輸送機構的重要使命。人文社科關注社會文明的發(fā)展和人類的精神世界,它同自然科學同樣具有科學性和真理性。部分文科研究生對自身學科的價值認識不清,沒有意識到自身服務公眾和社會的責任,認為人文社科的研究在價值上無法與自然科學相提并論,對學術研究缺乏熱忱和興趣;有的學生則將自己定位成“文字公知”或“鍵盤俠”,在學術研究上缺乏嚴謹務實的秉性,過度依賴感性思維,不能理智辯證看待問題;有的學生則干脆對社會發(fā)展持消極態(tài)度,缺乏對生活的體驗和積極的態(tài)度,對自己所從事的研究漠不關心。
(三)對學術規(guī)范認識不清,學術不端行為頻發(fā)
對學術規(guī)范認識不清是存在于文科研究生群體中比較明顯的問題。由于所從事研究總是與文字類信息密不可分,但由于缺乏清晰明確的認識和相關規(guī)章制度及法律條文的系統(tǒng)性,文科研究生在撰寫論文時對涉及的注釋、征引、參考文獻等事項缺乏明確而規(guī)范的認識,造成無形之中的抄襲剽竊。當然也不否認存在部分人治學態(tài)度不端正,明知規(guī)范而故犯,剽竊他人研究成果弄虛作假,在自己沒有參與的研究課題中署名,甚至找槍手代寫論文、代為答辯等。近年來屢次曝光的學術不端事件已經引起學術界教育界的關注重視。這不僅是學術道德的失范,更是對社會誠信的蔑視,從而對整個高等教育的教育環(huán)境、學術研究以及人才培養(yǎng)質量都有嚴重的消極影響。
二、文科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影響因素
(一)社會環(huán)境因素:社會道德滑坡,誠信意識淡薄
在我國的文化和傳統(tǒng)觀念中,誠信一直被視為個人的“第二張身份證”。有學者認為,“研究生學術誠信的缺失是整個社會誠信缺失在校園的反映。” “在社會市場經濟和物質利益的巨大沖擊波面前,追逐經濟利益、尊崇現(xiàn)實社會風尚已經成為大學難以抵擋的誘惑。”文科研究生作為社會生活和文化等信息的活躍受眾,為了解社會的現(xiàn)狀也更容易被其中的觀念所影響。整個社會范圍的誠信危機,加之個人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的滋長,校園小社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大環(huán)境的影響。
對于文科研究生來說,定性研究要遠大于定量研究,文獻研究和資料信息的整理歸納是主要的研究方法。部分學生受到消極價值觀的影響,在利益的驅使和誘惑下,將不良手段運用到學術研究之中。尤其是在撰寫學術論文的時候,以借鑒和參考為名義不合理地引用抄襲弄虛作假,漠視誠信價值觀,將所謂的學術研究正當手段建立在對誠實信用的破壞上。此類行為不但扭曲了個人的價值觀念,同時也加劇了學術環(huán)境中正面價值觀的流失。
(二)學校教育因素:學術評價標準不健全,監(jiān)督懲處機制缺位
現(xiàn)階段對研究生的學業(yè)評價標準較為單一,學術研究成果占絕對的評價分量。高校規(guī)定研究生發(fā)表一定數(shù)量和規(guī)格的論文,本意是在制度上激發(fā)學術研究積極性。然而就現(xiàn)狀來說,這一制度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造成了學生心理上的壓迫感。尤其對于文科研究生來說,當論文的撰寫與發(fā)表作為唯一的學業(yè)考核指標時,就會忽視課程的學習更無心做基本的閱讀積累,無暇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社會生活和文化發(fā)展中的存在問題,因而論文質量堪憂。部分人由于種種原因無法達到目標便產生了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
雖然學術道德本質上是一個倫理問題,但同時也應看到外在硬約束的缺失也將學術道德置于無法直接監(jiān)督的尷尬境地。學校管理部門的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對學術道德規(guī)范從告知到培養(yǎng)指導再到監(jiān)督檢驗等環(huán)節(jié)沒有形成完善體系,使學術道德在研究工作中被邊緣化,更缺少規(guī)章制度的硬性保障。除此之外,學術失范的懲處機制更是鮮少被實施。沒有懲處執(zhí)行機制,導致了研究生在心理上僥幸成分大增,在做文獻研究的借鑒和參考時嚴謹和慎重度下降。心理上警戒線的消失導致失范行為無法得到有效制約。
(三)導師因素:治學態(tài)度不夠嚴謹,影響力較弱
“教師是教育過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義的人物,是學生可以視為榜樣并拿來同自己作比較的人物?!睂煿芾碇谱屟芯可鷮煹钠沸?、人格、治學態(tài)度都有著更深層次的認識,從而也受到更深刻的影響。從內心角度來講,導師是研究生的直接引導者,其治學態(tài)度、品格志趣、行為方式都無形中成為效仿的對象。
近年來屢次見諸媒體的學術道德負面新聞大部分都與高校教師相關。有的導師爭名逐利,不能潛心于學術,他們受利益驅使,不恪守師德,這樣品格的導師無法給予研究生正面的引導示范。有的導師忙于自身的學術研究,對學生往往實行“放養(yǎng)”式培養(yǎng),除了完成日常教學任務外,對學生的學術研究指導較為簡單和草率。管理理念和手段上的匱乏造成師生關系的疏離,讓學生對學術研究的重視度也有所下降。有的導師則在自身學術水平的提升上態(tài)度消極、安于現(xiàn)狀,學術觀點陳舊,無法適應社會和文化在新時期的變化。如果缺乏對學術前沿動態(tài)的觀察了解,在指導學生進行學術研究的時候也必然會出現(xiàn)力不從心的狀況。
(四)文科研究生因素:自身學業(yè)倦怠,專業(yè)承諾水平低
“有研究表明文科研究生的學業(yè)成就感低,學業(yè)倦怠總分高于理科研究生;文科研究生的情感承諾、規(guī)范承諾低于工科和理科研究生,文科和理科學生的繼續(xù)承諾、承諾總分低于工科研究生?!睂W業(yè)倦怠和專業(yè)承諾是反映學生消極和積極學習心理的兩個重要的綜合指標。
文科學生在考取研究生的動機上有相當一部分是迫于就職壓力,因而在就讀過程中努力和鉆研的熱情會有所削弱。松懈怠惰的狀態(tài)伴隨著迷茫的心理在學業(yè)的中期階段會表現(xiàn)得較為明顯。學術精神和責任感由于缺乏足夠情感承諾的支撐則會顯得尤為薄弱。由于學科性質,跨學科考取人文社科類研究生難度稍低。文科研究生中跨專業(yè)學生群體在專業(yè)知識的儲備、研究課題的思路、學科前沿的敏感度上都缺乏足夠的功底,因此會在研究中出現(xiàn)不得其法、急于求成、自暴自棄等現(xiàn)象。除此之外,也存在部分人無視學術道德規(guī)范,無心研究,只想走捷徑,對學術研究的整體環(huán)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因此在學術失范的問題上,文科研究生自身存在的心理、能力、品性等方面的問題也需要正視。
三、文科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的對策
(一)加強學術道德宣傳教育,營造誠信學術氛圍
針對學術道德失范事件頻發(fā),很多高校已經將學術道德規(guī)范作為研究生的必修課納入專業(yè)課程范圍。只有通過系統(tǒng)性地修習相關課程,研究生才能清晰條理地明白學術規(guī)范有哪些,撰寫學術論文時不可觸碰的警戒線在哪里,針對性的獎勵、懲處有什么,同時認識到自身學科的價值和努力方向,激發(fā)學術熱情,增強責任意識。
相關課程可以讓研究生對學術道德規(guī)范得到明確清晰認識,而營造整個誠信的學術氛圍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陡叩葘W校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規(guī)范手冊》《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不端行為處理的意見》《知識產權法》等涉及學術規(guī)范的文件制度可通過手冊、專欄、網(wǎng)絡平臺等形式進行宣傳,簽署誠信承諾書可使研究生進一步認識到學術道德的嚴肅性。優(yōu)秀畢業(yè)生、成功校友的事跡宣傳和報告會,則可以較為感性地喚起學生的信心和責任感,為學術研究增添心理動力。
(二)完善學業(yè)評價機制,健全監(jiān)督懲處政策
在制定學業(yè)評價制度的時候,首先,我們應注意到即使論文的發(fā)表是一個衡量研究生學業(yè)是否達標的標準,也要更為注重這個標準的合理性。如果超出大部分學生的預期水準,則會讓學生的信心打折扣。對于文科研究生來說,在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要比理工科研究生的難度大很多,如果學校使用統(tǒng)一的標準則會加大文科研究生的學業(yè)難度,讓學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其次,多種形式的綜合考評更利于文科研究生學業(yè)水平的提高?!靶韧馀e辦的各種學術交流、學術沙龍、學術講座、參加學術課題的研究等都可以作為考評的指標?!痹俅?,除了教育和科研,服務社會也是高校重要的職能之一。研究生如果只知圣賢書不聞窗外事,就將教育的意義狹義化了。人文社科的研究領域無法脫離社會、文化和生活,培養(yǎng)文科研究生的社會責任感也是學術道德應有的題中之義。因此在對文科研究生進行學業(yè)評價時可將服務社會的專業(yè)實踐納入考查范圍。
我們將培養(yǎng)良好的自律作為解決學術道德問題的根本措施,同時也應建設嚴密的監(jiān)督和懲處制度?!拔靼搽娮涌萍即髮W制定《研究生學風誠信檔案管理暫行辦法》,建立誠信檔案,客觀動態(tài)地記錄研究生在學術研究和考試等方面的誠信狀況,利用誠信檔案為就業(yè)單位和學生提供有效的雙向選擇?!贝祟惐O(jiān)督措施不但營造了健康的學術氛圍,還可對學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霸S多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大多數(shù)科研機構都針對學術不端行為制定了相應的制裁措施,規(guī)定了行使制裁權力的主體機構,確定了制裁的不同形式。制裁措施也涉及到了經濟、學術以及法律等相關方面。”[10]現(xiàn)階段我國大多數(shù)高校對研究生畢業(yè)論文進行網(wǎng)絡篩查,對重復率也有一定的要求。但對于違規(guī)后的懲處措施仍缺乏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對此應借鑒西方國家,制定統(tǒng)一的指導規(guī)范,明確制裁的主體和職責范圍,擺脫現(xiàn)在僅靠媒體輿論進行監(jiān)督的尷尬處境,真正掌握促進學術道德提升的主動權。
(三)提升導師自身素養(yǎng),強化育人責任感
“教師真正的教養(yǎng)性表現(xiàn)為:學生能從他身上看到一個引導他們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從他的話里聽出他在號召他們成為忠于信念,對邪念不妥協(xié)的人?!盵11]研究生導師不僅應“學為人師”,更應“德為人師”。對研究生進行培養(yǎng)教育時,應將學術道德規(guī)范內容穿插滲透,更應用實際行為進行感染教育。抵制利益誘惑,潛心學術研究,熱愛知識和生活,導師的人格魅力對于學生是最實際的典范教育。除了寄希望于導師自律,學校管理部門還應制定相關制度對導師的道德素養(yǎng)提出要求并體現(xiàn)在職稱晉升、崗位考核等方面。
除了道德方面的引導和影響,導師在對研究生的培養(yǎng)教育方式上也應適應時代有所改進。對于文科研究生來說,良好的閱讀習慣和信息檢索能力是學術研究的基本功。在擁有大量自由支配時間的情況下,導師應用學術沙龍、實踐考查等多種方式引導研究生廣泛涉獵文獻資料,積累本學科、相近學科及人文社科基礎學科的知識。引導研究生關注時政、社會和生活中新鮮而富有時代感的話題和問題,在閱讀的基礎上整理分析,在觀察的基礎上思考判斷。大部分覺得無材料可用無思路可寫的研究生并非文字功底欠缺,而是缺乏觀察和積累。
(四)強化研究生自我教育管理,提升專業(yè)承諾水平
研究生是進行學術研究的責任主體,外部約束措施自然是必要的,但要想真正提升學術道德水平仍然要抓住研究生自身這個根源。一方面應認真學習學術規(guī)范,對撰寫論文及著作中涉及的注釋、征引、參考文獻等事項達到明確而系統(tǒng)的認識程度,看清制度的警戒線,不做無察覺的觸犯。另一方面,要從改善學業(yè)倦怠、提升專業(yè)承諾水平入手,漸進式改變文科研究生在學術精神和學術責任感方面的缺失。給予學生更大的空間和學習的自由度,讓他們在社會活動和生活實踐中提升對問題的敏感度,在實踐中增加對專業(yè)的認知度和認同感,從而意識到所學專業(yè)的現(xiàn)實價值所在。只有激發(fā)文科研究生對專業(yè)領域的熱愛,提升他們的專業(yè)承諾尤其是情感承諾水平,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術精神缺失、學術責任感弱的現(xiàn)狀。對學術研究有了良好的基礎和情感上的認同,自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違規(guī)行為的發(fā)生概率。
[參考文獻]
[1] 李曉衛(wèi).論歐洲中世紀文學與古希臘羅馬文學的關系[J].外國文學研究,2003 (6):125-129.
[2] 張學文.大學理性失范:概念、表現(xiàn)及其根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21-30.
[3] 楊玉良.永遠做學術精神的堅守者[J/OL].http://news.fudan.edu.cn/2009/0901/22022.html.
[4] 顧越樺.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的道德心理成因分析和對策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3 (6):59-63.
[5] 何云峰,丁三青.大學教學的品性、發(fā)展困惑及改革路徑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12(4):104-107.
[6] 布魯納.教育過程[J/OL]. http://www.djyw.org/user3/1403/archives/2007/16135.html.
[7] 程陶,李納娜,桑軻.碩士研究生學業(yè)倦怠、專業(yè)承諾的狀況及其關系[J].心理研究,2008,1(2):91-96.
[8] 郭德俠.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與制度構建[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10(1):78-86.
[9] 西安電子科大“四個立足”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EB/OL]. http://www.jyb.cn/high/zjzz/201501/t20150103_609216.html.
[10] 段立斌.科學不端行為治理對策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08.
[11] 盛永梅.新課程標準下語文學科的反思性教學實踐與探索[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收稿日期]2015-04-24
[作者簡介]陳倩玥(1985-),女,河北唐山人,山西農業(yè)大學教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 何云峰(1973-),男,山西翼城人,山西農業(yè)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通信作者:hyf730831@126.com)。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285(2015)07-0103-04
The Academic Moral Anomie of Liberal Arts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Chen Qianyue,He Yunfeng,Zhang Li
(CollegeofPublicManagement,ShanxiAgriculturalUniversity,Taigu030008,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academic moral anomie has turned out to be one of the focuses in academia, and the academic moral anomie on part of liberal arts graduate students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lack of academic spirit and responsibility, frequent academic misconducts, and imperfect of academic assessment and supervision system, so on and so forth. It is also due to the weak guidance of the tutor and the academic burnout in graduate students.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academic moral, improve the evaluation and supervisory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tutor′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graduate students′ self-education.
[Key words]liberal arts graduate students;academic moral;display of anomie;influential factors;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2013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課題“行業(yè)院校文科研究生‘學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機制研究”(2013021)之成果。
張麗(1982-),女,山西汾陽人,山西農業(yè)大學講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