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生為本”是新課改的最重要理念之一。近年來,“前置性作業(yè)”越來越受到教育學者的關注,是因為它超越了傳統(tǒng)的預習,它引導學生怎樣去預習,怎樣做好“先學”,怎樣進行知識融合,而最重要的是它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文章就前置作業(yè)的如何科學編制做了簡單的說明。
關鍵詞:前置作業(yè);生本理念;科學編制
一、提出前置作業(yè)的原因
“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前置作業(yè)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前置作業(yè)是生本理念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環(huán)節(jié),它指的是教師向學生教授新課內容前,讓學生先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所進行的嘗試性學習。前置作業(yè)不等于課前預習,它在傳統(tǒng)預習的基礎上,拓展了內容,更具有科學性和趣味性。通過前置作業(yè)的檢查、交流,既有利于教師掌握學情,以學定教;又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提高。而基于此的課堂教學工作重點就是對學習內容的深化。
二、編制前置作業(yè)的思路
前置作業(yè)是教師的導學、學生自學的一種形式,有效的前置作業(yè)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的催化劑。如何編制有效的前置作業(yè)?
1.基于學生的學情為出發(fā)點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彼裕爸米鳂I(yè)的目的就是將學生的學習前置,教師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確定課堂的教學活動。
如何設計符合學生情況的前置作業(yè)?設計者首先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能完成這項作業(yè)嗎?他們的作業(yè)起點是什么?學生有必要去做這項作業(yè)嗎?作業(yè)背后對學生的化學學習有什么意義?所以,為保證前置作業(yè)的有效性,每次設計前應盡可能先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訪談、問卷調查等,初步了解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實驗操作能力、對問題思考的思維方式、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情況,再進行實際性的設計。
案例1:“同周期的元素性質”前置作業(yè)
設計前,讓學生先完成問卷調查,重點了解學生對元素周期表結構的了解情況,以及元素性質(金屬性、非金屬性)與其對應物質化學性質的關系。問卷的反饋發(fā)現(xiàn)學生對1~20號元素的原子結構和表的位置比較熟悉;對結構與化學性質的關系掌握比較好;但存在對“金屬性”“非金屬性”“核電荷數(shù)”“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等重要術語理解不是很清楚;如何進行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強弱判斷方法;物質的性質強弱,較難從元素的性質著手,也較難與元素周期表建立關系等問題。
“同周期的元素性質”教學的調查問卷:
①你能正確寫出1~20號元素的符號、名稱和它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嗎?
②你知道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排出來的嗎?
③你知道氯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嗎?
④你知道原子的化學性質由什么決定嗎?
⑤你知道鈉與鉀哪種物質金屬性更強嗎?能通過哪些例子證明嗎?
⑥你知道什么叫做最高價的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嗎?
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對應的前置作業(yè):
通過閱讀課本或查閱資料等手段,①了解“金屬性”“非金屬性”“核電荷數(shù)”“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等相關術語的意思。②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強弱判斷方法有哪些?③你能用Na、Mg原子半徑大小的區(qū)別解釋為什么Na的金屬性比Mg強嗎?利用金屬性強弱的判斷方法能證明Na的金屬性比Mg強?④利用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方法嘗試比較一下S和Cl的非金屬性大小關系。
除外,前置作業(yè)中的問題設計還應做到因材設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收獲,不斷提高化學的學習水平。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習動機,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也油然而生。
2.盡可能體現(xiàn)學科自身的特點
化學的學科特點及其認知規(guī)律既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前提,又是前置作業(yè)設計的依據(jù),也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發(fā)展。前置作業(yè)的內容一旦脫離了學科教學的特點,其價值必然受到削弱。而化學學科的特點之一是實驗性較強的學科,化學上的規(guī)律、理論都源于實驗并要在實踐中接受檢驗;同時與生活、生產聯(lián)系比較密切,所以前置作業(yè)應該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
案例2:《糖類 油脂 蛋白質》前置作業(yè)的其中一題:真假碘鹽的鑒別
碘有極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人體缺碘,會形成甲狀腺腫(大脖?。?。人體一般每天需要攝入0.1mg~0.2mg的碘,通過食用加碘鹽可以消除碘缺乏病。食鹽中的碘是以碘酸鉀(KIO3)的形式存在的,家庭鑒別的簡便方法是:
用品:碘鹽、土豆片。
步驟:(1)將碘鹽樣品取少量放在鐵勺子中,在火焰上爆炒10分鐘左右后放入碗中;
(2)向碗中加入等量的碘鹽,進行攪拌,再放入一塊土豆片。然后加入少量的白醋;
(3)大約10分鐘的時間,如果是加碘食鹽,能看到土豆片的顏色變?yōu)樗{色。
請你查閱資料,分析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分析:該作業(yè)的設計,是以學生家庭環(huán)境為背景而開展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運用知識、獲得新知識,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同時,化學探究的主要方法就是親自動手實驗,在實驗中親身感悟所學知識的價值和意義。
3.要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生本理念提出的教學原則是“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不教而教,教少學多,以學定教”。所以,前置作業(yè)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通過前置作業(yè),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感受到前置作業(yè)的意義和重要性。
案例3:“元素及其化合物”模塊所涉及的知識點是非常廣的,對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要求高,也是高考的重點內容。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該模塊的相關知識,并做到舉一反三,在前置作業(yè)的設計上,應引導學生從四方面進行學習:(1)從物質分類的角度推出共性;(2)從化合價的角度推出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3)分析其穩(wěn)定性;(4)歸納其特殊性。endprint
“濃硫酸的性質”前置作業(yè):
(1)先從物質分類的角度推斷濃硫酸能發(fā)生哪些反應;
(2)由組成的各元素化合價推斷濃硫酸是具有氧化性還是還原性;
(3)思考:初三濃硫酸使蔗糖炭化實驗中,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的原因;
(4)濃硫酸的用途之一是作為干燥劑,說明濃硫酸有什么性質?濃硫酸滴加到膽礬中,會產生什么現(xiàn)象?
三、實施的效果和反思
為了更好地實施前置作業(yè),并了解學生對前置作業(yè)的態(tài)度和意見,實施一段時間后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學生問卷總共發(fā)出49份,回收有效問卷49份)
調查內容:
(1)你完成前置作業(yè)的態(tài)度。
A.認真完成B.一般C.應付完成(A為61.2%,B為32.7%,C為6.1%)
(2)你認為前置作業(yè)對你課堂新知識的學習有幫助嗎?
A.有B.無(A為65.3%,B為34.5%)
課堂上你的參與度有增加嗎?
A.有B.無(A為61.2%,B為38.8%)
(3)前置作業(yè)能增加你的課外知識嗎?
A.有B.無(A為71.4%,B為28.6%)
(4)你對設置前置作業(yè)的做法有什么意見?
由學生反饋的情況得知,實施前置作業(yè)對學生的學習是有一定幫助的。前置作業(yè)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課外的充分研究可讓課內的學習更加深入,課內的交流更加寬泛。通過學生親身體驗,深切感受到獲取自主學習的成功感與快樂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隨之顯著增強。
實施前置作業(yè)以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了明顯的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得到改善。教師“功字課前”的教學行為大有轉變,教師在實驗過程中的不斷反思、總結、升華,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但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和完善:(1)要真正設計和實施好每一次的前置作業(yè),老師都要思考:這節(jié)課要設計前置作業(yè)嗎?設計什么內容?怎樣設計?這就要求老師對每節(jié)課的教材內容、教學目標、章節(jié)知識點之間關聯(lián)都理解透徹,特別是涉及跨學科知識的問題時,對老師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所以,教師自身還要不斷學習。同時,部分前置作業(yè)的內容需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相關的課外知識,教師也要思考前置作業(yè)如何使用對學生才不是一種“增負”。(2)部分學生對前置作業(yè)的重視不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就沒有熱情與動力。后續(xù)要繼續(xù)研究如何使設計的內容有創(chuàng)意、有吸引力和趣味性。除此之外,還要繼續(xù)研究如何解決:如,課堂交流時,部分的學生只愿當聽眾,參與到課堂的主動性不強的現(xiàn)象;如何完善評價方法等問題。
作者簡介:戎雪云,女,本科,就職于廣東省廣州市西關培英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