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shù)學學科的層級是不斷上升的,有別于小學和初中的基礎感性教學,高中數(shù)學更加側重于抽象理論的研究,這就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有著更高的追求,因為如此,學生在學習上就會產生不同的階層,這就使得分類教學應運而生。對數(shù)學教學上實行分類教學的策略方法及其優(yōu)勢做了一些淺顯的探討。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分層教學;實踐探究;教學方法
一、何為分層次教學
所謂分層次教學,就如字面的意思一樣,將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依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基礎以及知識的接受程度,給每一個層級的學生以不同的任務標準。這個標準需要做到既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完成,又不能過于簡單到不需要思考研究。這種分層次教學的好處就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又有助于教師的教學進度安排,可以很好地權衡兩者的關系,達到和諧共存。
二、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
1.將學生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分類。根據分層次教學的基本定義,在實施這種教學方案之前,勢必要將學生按照學習成績進行分組。這一過程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對學生有一定的了解,能夠在既不傷害學生自尊心,又不給予學生過多壓力的情況下進行分組。最基本的是將班級學生分成三組,即基礎文化組、鞏固提高組、嚴謹競爭組等三個組別。也就是基礎較差、基礎中等、學習優(yōu)秀這三組。這樣區(qū)分出三個組別來,就能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進行課程的講解和作業(yè)完成度的要求,這樣既能有效地發(fā)揮出優(yōu)秀學生的潛力,又能為基礎差的學生指出明路,不至于讓其在學習之路上越落越遠。
2.采用分層方式進行授課。通過將學生按照學習成績進行分組,我們就要制定出針對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案。尤其是在授課的過程中,不能一概而論。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分組學生來說,教學進度就可以適當?shù)乜煲恍?,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將教學進度放慢,多重視基礎知識的練習,則對其學習發(fā)展大有益處。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shù)》這一部分的時候,針對“基礎文化組”,教學時間安排就可以把概念章節(jié)和簡單聯(lián)系章節(jié)拉長,多占用幾個課時,而對于二次函數(shù)與一次函數(shù)的綜合應用這一部分就可以相對的減少課時的安排。
三、分層次布置作業(yè)
鑒于分層次教學的安排,有不同的分組和不同的教學安排,隨之而來的就要有不同的作業(yè)布置。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理解狀況做不同的作業(yè)安排和作業(yè)標準。針對基礎較差的分組來說,作業(yè)的難度就要適當?shù)亟档?,不僅如此,作業(yè)的量也要有所注意。可能部分家長會提到“孩子基礎已經比較差了,作業(yè)量再減少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成績”等問題,但教師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到,正是由于學生的基礎較差,更應該讓學生追求精準。即做一道題對一道題,而不是一味地用大量的題海來壓迫學生,這樣就有悖于分層教學的初衷了。而對于中等基礎的學生來說,其實題海戰(zhàn)術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一部分的學生多半是由于馬虎、不認真而導致成績提高困難。這就要求學生要進行題目的不斷練習,從而提高自己的習題熟練度和認真度,以取得更好的成績。涉及提高組,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行去尋找自己應該做的習題,為什么可以這么放任呢?正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知識水平掌握度好的學生,多半是依靠自己獨有的學習方式,教師如果強行對這一部分的學生進行標準化要求,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高中數(shù)學作為一門比較困難的學科,其教學內容深度大、角度多,強行以一樣的標準進行教學的要求,是對學生的不公平。分層教學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講有區(qū)別人的感覺,但實際上,是為了縮小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而存在的。分類教學的實質是符合孔子的“因材施教”的規(guī)則的,這種方法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獲得知識,從而完成健全人格的發(fā)展。筆者也真心地希望,每一位數(shù)學老師都能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fā),為學生量身打造一條通往成才的大路。
參考文獻:
[1]邵麗明.高中數(shù)學實施分層教學探討[J].青春歲月,2011(16).
[2]李增濤.高中數(shù)學實施分層教學的實踐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3(8).
作者簡介:徐金祥,1981年8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四川省峨邊中學,高中數(shù)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