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利潔
摘 要: 數學是中職學校的必修課,對于學生將來的就業(yè)和發(fā)展意義重大。因此,數學老師必須優(yōu)化教學過程,激發(fā)課堂活力。本文從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展因材施教、發(fā)展學生數學思維等方面對中職數學教學進行探究。
關鍵詞: 中職學校 數學教學 優(yōu)化方法
只有優(yōu)化教學過程,才能激發(fā)課堂活力。那么如何在中職學校數學教學中實現這一目標呢?下面是我對此問題所做的探究,僅供參考。
一、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這就使得數學課的理論性變得更強,對于基礎較差的中專生來說,理解和消化所有的數學知識非常困難。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其他活動是一樣的,如果在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中,就會生成較好的學習情趣,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好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習?!币胱寣W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從而解決具體問題。例如,在教學《橢圓》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雞蛋是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事物,它是什么形狀的?想必每一位同學都非常清楚吧?”學生紛紛回答:“是的?!比缓蠼處熇^續(xù)引導:“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與之相關的內容?!贝藭r學生的興趣感被充分激發(fā)起來,他們的熱情非常高漲,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氛圍是活躍的、活潑的、令人振奮的,試想,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怎能不興致十足?怎樣不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所以說,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開展因材施教
根據中專學生的現狀,課堂教學活動應促使全班每位學生都達到基本的教學目標。數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有效地實施差異化教學,采用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讓每一位學生都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獲得發(fā)展與進步。針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關注和幫助,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我發(fā)展空間,并注重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指導學生閱讀數學材料,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才能。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睘榇?,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參差不齊,但是他們對于學習仍然存在渴望,這就說明學生想掌握新的知識與技能,想進一步拔高自己,這就是基本的學習動機。此時,教師要注重因勢利導,因為數學知識往往是比較乏味的,這就有可能讓一些原本有自信心的學生變得沒有信心,從而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基本數學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盡量補充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數學小故事等。例如,在教學三角函數時,其中涉及直角三角形,學生聯想到了勾股定理,教師可以引入“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所想出的方法進行證明,這樣就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很多失去學習興趣的學生來說,如果引入數學史方面的知識,那么他們就只會對故事本身感興趣,因為他們僅僅關心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知識,認為學習數學知識沒有多大用處,只需學會簡單的加減乘除即可。針對學生這樣的想法,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得以應用的實例。比如:在保險公司買保險時,可以用數學知識判斷出哪些種類的保險更適合自己。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產生濃厚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才能使數學教學活動更順利地開展。職業(yè)中專在培養(yǎng)學生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其特點是直接面向社會。因此,教師要盡量淡化數學知識的邏輯組織關系,強化數學的應用價值,尤其是對專業(yè)的應用價值。教師可以圍繞學生專業(yè)創(chuàng)設情境,指出數學在專業(y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確數學與專業(yè)之間的密切關系。例如,對于財會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在學習“集合”知識時,要指出財會中的賬戶分類、會計報表等,都需要用到集合的知識;在學習“數列”知識時,要指出會計專業(yè)中的“本金和利息”的計算都需要用到數列的知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建立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運用研究性學習法,發(fā)展學生數學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采用研究性教學法可以通過開放性問題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開放性數學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解決開放性問題時,學生是知識的發(fā)現者、探究者,因此,學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體驗研究數學的活動,并深入領會數學實質。例如,有兩個二面角,它們的面對應平行,通過觀察能夠得到怎樣的結論?并加以證明。解題策略:將結論隱藏,鼓勵學生猜測和驗證。比如:直線y=2x+m與拋物線相交于A、B兩點,求直線AB的方程。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他們補充的條件有以下幾種:已知|AB|=m;若O為原點,∠AOB=90°;AB中點的縱坐標為6;AB過拋物線的焦點為F等。其中所涉及的數學知識有:弦長公式、韋達定理、中點公式、拋物線的焦點坐標、兩直線相互垂直的充要條件等。對以上開放性問題的研究與探究,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應變能力和探索品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在中職學校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實際需要,靈活采用教學策略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激活課堂教學,強化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肖輝容.中專數學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5,(05).
[2]郭慧宇.中等職業(yè)教育數學教學改革淺議[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06).
[3]黃小萍.淺議中職數學教學改革[J].廣西教育,2008,(18).
[4]黃崟.中職數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