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國群
摘 要: 新課標理念下的化學教學活動不應同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師教法和學生學法是在教學活動中體現(xiàn)最新教學理念的關鍵。作者談談對有效化學課堂教學的思考。
關鍵詞: 化學課堂教學 多元思維 科學探究 “三維”目標
一、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理念
新課標要求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倡導學生參與合作,師生互動,探究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引導學生自主鉆研,鼓勵他們求異創(chuàng)新,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比如在講解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時,我一改原先的原理講解—裝置—步驟—注意點—演示等由教師講解的知識形成方式,變成師生先一同進行原理學習,然后由學生自己尋找裝置,師生共同設計實驗,找出注意點,然后親自操作,實驗結束后進行交流與討論,總結出實驗結論。由于教學中這一改變更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牢固地掌握了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方法。
二、發(fā)展多元思維的訓練
在樹立正確的化學觀的同時,開發(fā)教材中的素材進行多種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有利于初步形成較全面的理念或思想方法,有利于思維品質的提高,也是發(fā)展化學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于是,我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的內容,有意識地引入多元化的思維方法。比如“溶解現(xiàn)象”這一章中,有關溶液的計算始終是個難點,我借鑒“數(shù)學建?!钡乃枷耄岢鱿壤L溶液組成圖,再分析有關數(shù)據(jù),從而列出合理的算式。
三、科學探究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化學教學中,提倡和鼓勵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要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實驗操作,發(fā)揮化學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的作用,鼓勵學生改進實驗方案,參與設計。新課改更加突出了實驗的地位,教學的主線應該圍繞實驗探究展開。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部分老教師不僅仍然用“黑板實驗”代替“真實實驗”,而且仍然用“紙筆探究”替代“實驗探究”。有些青年教師更是異化為將能做的實驗用視頻或課件播放的形式展示一下,美其名曰“讓學生看得更清楚”。
新課程背景下的化學教學要求重視合作探究,注重學生的學習活動質量,力求在每一節(jié)的教學活動中貫徹新課標精神,從而使化學課堂教學有本質的改變。
四、按照“三維”目標整合課堂教學
1.教學設計中設定“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途徑和方法。傳統(tǒng)的講授法只有教師的參與,師生、生生沒有討論、缺乏互動,師生的思想難以交流融合,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只能通過機械、單向的“宣教”,很難達到認同與內化的目的。為此,我在教學設計中適當增加討論與互動的環(huán)節(jié),讓師生在交流中傳遞價值信息,讓學生在思想的碰撞中體驗全面的教育。
2.教真實的、有用的化學?!皬纳钸M入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這不應只是新課改的一句漂亮的口號。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其中的確還存在一些不合時宜的現(xiàn)象:有些教師還在教授機械化學知識,比如鐵絲只能在“氧氣”中燃燒,氫氣只能通過燃燒才能變成水,等等,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在化學變化中只有一個條件在起作用的刻板影響。為了開拓學生的思維,樹立全面的化學反應觀,我給同學們觀看了“新制的鐵粉在空氣中自燃”的實驗視頻,結合課件講解了在“神舟飛船”上使用氫氧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收效很好。針對教學中弱化反應的用途和忽視反應熱效應等實際問題,我都做了及時的補充講解和實驗探究,比如生石灰與水化合放熱,學生印象最深的就是煮雞蛋,教材的誤導讓我唏噓不已,怎能忘記圓明園的焚毀,怎能忘記虎門銷煙?讓學生親身感受是最有力的教學手段。
五、讓化學課堂充滿活力
1.做一個學生喜歡的化學老師。我校德高望重的朱琳校長曾說:“要實現(xiàn)減負增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你教的這門課;要讓學生真正喜歡這門課,就必須讓他們喜歡你這個老師!”牢記這番教誨,我努力將自己打造成一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為此,我虛心向同行請教,潛心鉆研教育理論和教材教法,不斷反思教學行為。
2.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我始終認為化學課不能只關注化學知識與技能,也不應該只有一種授課模式。吸收現(xiàn)代教學理論,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與時俱進,才能夠使課堂始終充滿活力。
3.關注動態(tài)生成,調節(jié)課堂氣氛,注重對教學過程進行及時的評價、反饋與調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關注動態(tài)生成、不斷調整教學方法以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和成長的學生,才能及時掌握教學動態(tài)、反饋教學成效。課堂上反饋與調控的手段主要體現(xiàn)在化學教師的口頭及肢體語言上,如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出來的強烈求知欲及踴躍發(fā)言的行為給予肯定,對積極參與實驗探究、樂于合作和交流的行為予以贊揚,對舉止冷漠、操作笨拙的現(xiàn)象給予關注,等等。有時,一個和藹的動作、一個鼓勵的眼神,甚至一個淺淺的微笑,都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以上體會外,在一節(jié)課或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后寫教學后記、寫反思日記、撰寫教學案例(教學實錄、故事、感悟、案例)及經驗論文等,也是另一種很好的課堂教學效率再提高的形式。如在教學后記中可以記載,我今天最成功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怎樣達成的,我是怎樣通過教學活動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傳遞給學生的,等等;也可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層面進行反思,如“三維”教學目標設計準確嗎?教與學行為表現(xiàn)合理嗎?教材內容處理的恰當嗎?節(jié)奏把握的怎樣?課堂活動開展的效果好不好?等等。例如在教完“氫氣的制取”這一課時后,我寫了這樣的課后反思: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根據(jù)反應原理設計出好幾種可行的反應裝置,有些設想甚至出乎我的預設,令人不禁感嘆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學生在得到我的指導和肯定后,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并知道了自己設計的實驗裝置存在哪些不足,今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應如何解決。經過思維創(chuàng)新和動手連接簡易啟普發(fā)生器,他們受到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熏陶,對發(fā)明者的偉大貢獻產生敬意。最后,當他們看到自己制作的彩色氫氣球在教室內飛舞時,興奮不已,學習化學的興趣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