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飄香
摘要:教師在學生朗讀后,及時進行有效、合理、巧妙的評價是指導朗讀、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途徑。如何進行巧妙的評價呢?筆者總結出五點。
關鍵詞:朗讀評價;激勵;建議;文本內涵;情感;范讀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4-112-1
一、以激勵性評價語言為主,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自信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對學生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還要學會贊賞學生,特別是對于那些后進生,教師要從他們的感受出發(fā),敏銳地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
教師積極的評價是滋潤學生心田的雨露。如果在學生課堂朗讀后,教師的評價語言中不時地流露出對學生的理解、支持和鼓勵,就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朗讀自信心,激發(fā)其朗讀欲望,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二、肯定和建議相結合進行評價,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
學生的語感、朗讀節(jié)奏感等能力都需要在一次次朗讀中得到培養(yǎng)。孩子在朗讀中出現(xiàn)的小錯誤,諸如添字、漏字,停頓不當之類也是難免的。教師如果看不到學生的朗讀不足也一味地夸獎“棒!”“好!”就是不負責任;若是不作評價,不置可否,直接用“誰再來”的方法另請高明,頻繁地換學生,直至找到朗讀能手,才嘖嘖稱贊,這也是不可取的。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應當善于巧妙、機智地評價誘導學生。以肯定和建議相結合進行評價,教給學生朗讀方法。
如一位老師上《秋游》,出示幾組詞請學生朗讀以達到復習詞語的目的。請一個學生來讀第一行詞語:“稻子、高粱、棉花。”聽完學生語速較快的朗讀后老師評價:“你讀得很響亮,字音都讀正確了,也注意了輕聲,說明你上節(jié)課學得很扎實。不過老師給你個小小的建議,詞語和詞語之間停頓一下,把速度稍稍放慢,效果會更好。再讀一遍試試?!睂W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第二次朗讀,果然讀得更加出色了。在這種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引導下,每個學生都能心領意會,掌握了讀一組詞語的方法。
在充分肯定學生的基礎上,給以夯實有效的建議,才能真正讓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實現(xiàn)“授之以漁”的有效教學。這一點,與陶行知“先生的責任在不教,而在教學生學”,研究如何“教”轉向研究如何教學生“學”又是非常一致的。
三、結合文本內容進行評價,促學生深入感受文本內涵
蘇教版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編者精心選擇的優(yōu)秀作品。其間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優(yōu)美的意境畫面,更有感人肺腑的情感抒發(fā)。結合文本內容進行朗讀評價,能讓評價變得生動形象、真實而富有感染力,從而引導學生走進作品,將身心融入作品,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感受文本內涵。
如三年級上冊的《孫中山破陋習》一課中,姐姐是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兄妹的感情、姐姐的受害是孫中山引發(fā)破陋習念頭的主要原因。學生只有去認識姐姐,了解姐姐,真正地感受著姐姐的快樂,撫摸姐姐被刺痛的心,才是有效的閱讀。教學時老師首先讓學生去認識姐姐。一個勤勞能干、快樂愛唱歌的女孩。而纏足后的姐姐又變成了怎樣了呢?再也不笑、再也不唱。因此要指導朗讀:“以后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蓖ㄟ^點評學生的朗讀來引導學生關注句中的兩個“再也沒有”,以感受姐姐纏足前后變化之大進而明白纏足習俗之“陋”。這位老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預設了不同的情況。如果請到的學生讀得很到位,則評價:“聽出來了,姐姐確實變了。你是這樣的強調兩個‘再也沒有?!碑斎?,如果所請學生并沒有關注到這組詞,沒能讀出應有的效果,則評價:“是有點變化,但還不明顯。仔細看看你疏忽了哪組詞?再讀讀看?”這樣,學生在關注朗讀的同時也走進了文本,更深入地讀懂了人物的變化。
陶先生曾比喻說:“魚在岸上,你若把它陡然放下水去,它的尾和鰭,都能得其所哉,行動不已。鳥關在籠里,你若把它放到樹林里去,它一定會盡其所能,前進不已?;畹慕逃?,正像魚到水里鳥到樹林里一樣?!苯Y合文本內容進行朗讀評價,是真正把握語文教育特點的教學,是真正引領學生去讀懂課文,提高閱讀能力的教學。
四、挖掘作者情感,讓學生用朗讀與作者心靈碰撞
通過鏡子看到的是自己,通過藝術作品,看到的是作者的靈魂。作者通過創(chuàng)作作品以表達他的情感,并試圖以此喚起讀者相應的感受。只有把握作者的情感,走進作者的心靈,才能讓自己的朗讀情真意切。例如在指導學生朗讀張繼的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時,教師是這樣評價的:“月落烏啼,寒霜滿天,楓葉火紅,漁火點點,面對這樣的江南秋夜,詩人含愁難眠。在這萬籟寂寥中,從寒山寺傳來了夜半鐘聲,傷痛的心,又被輕輕地碰撞,張繼的心隨著鐘聲飛遠了?!边@樣的評價將學生的朗讀和詩人的情感有機地整合,使得學生在讀中身臨其境地理解感悟理解詩人的愁,與詩人心靈碰撞。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抓準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朗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適時以范讀代替評價,給學生直觀的朗讀示范
當然,我們也常??吹竭@樣一種尷尬的場面:老師通過各種評價方式進行了指導后,學生仍然毫無反應,或者在老師的再三鼓勵、動員后,舉手的人還是寥寥無幾。這時,智慧的教師就會讓自己參與進來,在簡單評價后用范讀來把學生全身心地帶到課文中。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也特別重視范讀。在他的課堂上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你讀得真認真,不過如果是我,我就會這樣讀——”在肯定了學生認真的態(tài)度后,給學生作直觀的示范朗讀,喚起了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chǎn)生了強烈的閱讀欲望,最終,學生也能入情入境地朗讀了。
朗讀,既是語文教學的能力目標之一,也是語文的教學方法之一,對朗讀進行評價是指導朗讀的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巧用朗讀評價用語,旨在幫助學生找到朗讀自信,更好地理解文本內涵,更貼近作者的內心,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有效進行朗讀指導,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