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艷
摘 要:教師要認真了解和研究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個性差異、隱性適度地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中學體育;素質教育;體育意識;全體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8-030-01
當前學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校體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 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學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思想品德教育貫穿在整個體育教學之中
通過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品質,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具有勇敢頑強、團結進取、活潑開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誘導學生養(yǎng)成維護道德規(guī)范、遵紀守法。體育教學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學中結合課的內(nèi)容的傳授進行的,不能空洞說教和脫離教材生拉硬扯,要細心構思巧妙安排,以畫龍點睛的揭示,引導學生去感悟,使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兩全”大面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認真了解和研究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個性差異、隱性適度地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制定教學計劃及教學步驟要適宜,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始終處于通過努力能摘到果子的發(fā)展區(qū)。教師不僅要關心優(yōu)秀學生,更要關心后進生,要對每一個學生負責。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標準要求,對優(yōu)秀學生應擴充內(nèi)容、增加練習難度、提高要求,并對他們進行超前教學;對后進生 進行個別輔導,在練習方法、難度上進行簡化,但在練習次數(shù)上和時間上進行強化,給他們以信任和勉勵,加 倍關心他們的學習進步,哪怕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使他們獲得不斷進步的信心,激發(fā)他們的 自尊和上進心。教師要確立轉化一個后進生與培養(yǎng)一個尖子運動員同等光榮的思想,使后進生也能達到體育大 綱的要求,讓所有的學生都愛上體育課,愛參加體育鍛煉。
體育教學的全面性。我們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學生更多地獲得的是體力和技能,而明顯缺少的是對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獲得的成功感和愉悅體驗,也就是說在“懂、會、樂”這三個體育效應中,“懂”和“樂”是 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必須在“懂”和“樂”上下功夫。教師要根據(jù)教材情況,結合學生的身心 特點,選擇“發(fā)現(xiàn)式”、“問題式”等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和形式,讓學生動起腦筋,邊想邊練;練好了,也 明白了?!岸绷嗽?,學生就可以在以后的體育實踐中舉一反三。
三、挖掘體育教學中的美育因素、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
體育教學中包含著極其豐富的美育內(nèi)容,教學過程自始至終都貫穿著美的教育。體育運動中的美主要由“ 身體美”和“運動美”兩部分組成。身體美是人類健康的身體所顯現(xiàn)出的美,它是由機體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綜合顯示的健康美。運動美是人體在體育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美,它包括動作美、環(huán)境美、行為美、競技美、 器材美等。作為中學的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應把主要任務放在增強體質、塑造美的體型,促進機能完善,幫助學生形成對身體的正確審美觀念,培養(yǎng)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
四、改革傳統(tǒng)教學方式、注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學生沒有自由表達的機會,總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練什么,從而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產(chǎn)生冷淡,甚至厭倦的心理,這就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 我要學”,讓學生做體育學習的主人,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教,是為了不要教”。因為體育教學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與體育能力。如以藍球為例,我們用少量課時進行藍球的基本技術的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教學比賽。讓學生在自由組合的比賽中,自我鍛煉提高,從比賽中感覺到技術的不足,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從教學比賽中產(chǎn)生對藍球的濃厚興趣,把積極的熱情投入到學習鍛煉中。完成“要我健身”→“我會健身” →“我要健身”過程的轉變。又如,我們在耐久跑教學時,除了教學生跑的技術還要教給學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間歇時間,如何緩解“極點”,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勞補充營養(yǎng)等。使學生既鍛煉身體又學知識,并且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實踐,去探索,形成他們自己的鍛煉能力。
五、改革課外體育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特長
素質教育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導學生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體育教學的完整過程,應包括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的教學不是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術 ,而是引導學生根據(jù)計劃、要求、自身興趣、愛好進行各種體育活動項目的練習。教師在必要時進行示范、指示、輔導、總結。
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應采用選擇性自由組合的形式。根據(jù)學?,F(xiàn)有的條件、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打破原來的班級分組,實施年級分組開放和實施一些普及性和興趣性較強的體育活動項目,采用單項俱樂部制。各俱樂部由有體育特長的學生負責,為學生提供選擇的自己練習手段、練習難度、練習伙伴,創(chuàng)設自主練習的氛圍。 聘請有體育特長的文化課教師進行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在體育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體育教學的素質教育實施,目前還處于起始階段,許多理論以及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地探討。
參考文獻:
[1] 周幫佳.素質教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8)
[2] 彭榮建.中學體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和嘗試[J].中國體衛(wèi)藝教育.201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