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貞
摘 要:新時期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在于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得學生實踐能力得到初步培養(yǎng)。參與體驗教學模式是達到這些要求的主要方法所在,本文結(jié)合這一課題展開相應(yīng)的研究,希望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參與體驗教學模式能夠更加順利地實施。
關(guān)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參與體驗;開展路徑
傳統(tǒng)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對其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結(jié)合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參與體驗教學模式運用的不足對今后參與體驗教學模式運用的方法進行了探討,希望對廣大教師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1.參與體驗教學模式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參與體驗教學模式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對學生自身的社會意識進行初步培養(yǎng),進而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體驗到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魅力,通過實踐參與讓學生的探索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意識得到初步的培養(yǎng)。
2.參與體驗教學模式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運用的不足
(1)參與體驗教學模式中學生“主體性”不夠突出。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參與體驗教學模式的運用過程中沒有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教師對于學生的參與程度并沒有具體的規(guī)劃和目標。
(2)課堂教學情境運用不能滿足學生參與體驗的基本要求。教學情境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對于參與體驗教學模式的運用,教學情境同時作為外界“保障性”條件。然而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重視到這一方面,對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改變并沒有進行積極的思考,導致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并沒有將知識進行深入的吸收,往往只是表面聽懂但很難落實在生活實踐中。
(3)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沒有被教師更好地激發(fā)。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法是促進學生積極性提高的主要方式,被稱為“課堂教學的潤滑劑”。在參與體驗教學中教師對于教學手段的研究與開發(fā)實踐過程的重視程度較低。
(4)教學中參與體驗教學模式缺乏個性化教學理念的支持。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參與體驗教學模式的合理運用需要將學生個性教學理念融入,這是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有效方法。而在傳統(tǒng)小學品德與社會參與體驗教學模式中,教師對這一方面并沒有重視,對學生的了解程度不夠,導致參與體驗教學模式運用并不具備針對性。
3.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參與體驗教學模式運用的主要方法
(1)“以人為本”突出學生“主體性”確保參與體驗教學模式的實施?!耙匀藶楸尽苯虒W觀念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參與體驗教學模式的運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這是將課堂時間歸還給學生、提高教學效率的主要思想,也是參與體驗教學模式運用的核心部分。有了主體意識,學生的參與范圍較廣,參與積極性也不斷提高,參與體驗教學模式的運用也較為理想。
(2)積極創(chuàng)建課堂教學情境,滿足學生參與體驗的基本需求。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是參與體驗教學模式中“體驗”二字的落實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堂搬到生活之中,通過生活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通過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nèi)谌氲缴顚嵺`中去,將教學過程與生活實踐相結(jié)合,并且對于所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積極的體驗,從而產(chǎn)生心靈上的觸動。
(3)從教學手段深入挖掘角度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參與體驗的積極性。在教學手段的研究與深入挖掘過程中,首先應(yīng)該結(jié)合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特點來展開,通過對學生的觀察了解學生的發(fā)展動態(tài),這樣教學手段的研究過程就會變得較為簡單。例如在《一個都不少》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相應(yīng)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競賽,這樣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4)轉(zhuǎn)變傳統(tǒng)參與體驗教學模式運用理念,融入個性化教學思想。針對個性化教學理念在于學生自身個性的“彰顯”過程,教師能夠給予積極的肯定,通過“探究性”或“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讓學生體會到參與體驗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過程。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接受教師的引導,從而使得個性培養(yǎng)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進行。
綜上所述,參與體驗教學模式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充分運用,使得學生主體性能夠得以體現(xiàn),同時對于學生課堂積極性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還需要廣大教師進行不斷的探索與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嘉毅,李志厚.論體驗學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23).
[2]辛繼湘.試論體驗性教學模式的建構(gòu)[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作者單位:上海市周浦育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