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 中學數學是重要的基礎學科,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肩負著歷史重任,對培養(yǎng)和發(fā)展中學生的素質意義重大。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紀,培養(yǎng)和提高中學生數學素質,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是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圍繞這個熱點課題,作者就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的數學素質作探討。
關鍵詞: 中學數學教學 數學素質 培養(yǎng)方法
一、數學素質的內涵
關于什么是數學素質,眾說紛紜。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一般認為是在先天的基礎上,主要通過后天的學習所獲得的數學觀念、知識、能力的總稱,是一種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具體地說,有以下幾種提法。
1.張奠宙教授在《數學素質教育設計》(草案)中的一個界定:即從數學知識觀念、創(chuàng)造能力、思維品質、科學語言等四個層次進行分析研究;朱成杰教授《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研究導論》指出數學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科學文化、心理健康和勞動技能素質等四個方面。
2.就“大眾數學”的教育目標來說,可分為:數學知識、公民意識、社會需要、語言交流等四個方面,這是著重從人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fā)而提出的。
3.我國傳統(tǒng)提法:基本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應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人建議應增加一項“建立數學模型能力”。
4.美國數學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育的目標應是培養(yǎng)以下五類數學素質:①懂得數學價值;②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有信心;③有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④學會數學交流;⑤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二、中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yǎng)
1.面向全體,因材施教,重視數學意識的培養(yǎng)。
前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質教育的要義即面向全體,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數學要面向全體,就是要對每一位學生負責,在對大多數學生進行教學的同時,兼顧學習有困難和學有余力的學生,“使所有學生都達到基本要求”并且盡可能地提高?,F(xiàn)代教學要求以人為本,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進行有機結合,立足學生主體,實施因材施教,即教師根據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志趣、特長等方面的個性差異,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有區(qū)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所得,都能盡最大的努力,這是素質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教師應不斷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使他們形成科學的數學觀。
2.加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數學中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根據正確的思維規(guī)律和形式對數學對象的屬性進行綜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論證的能力。它是基本數學能力之一,也是數學素質的核心。高考改革內容強調:“繼續(xù)發(fā)揮數學等基礎學科的作用,強調基礎性、通用性、工具性,將考查重點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因此加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數學教師的根本任務之一。
3.加強思想方法的教學,教會學生猜想,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現(xiàn)代教育科研理論指出:教育要把實踐中的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進一步指導實踐,使學生有意識地、主動地運用思想方法解決數學問題。高考改革內容強調:更注重能力的考查,在此基礎上考查與高中水平相適應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突出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猜想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科學上突破、技術上創(chuàng)新等發(fā)明創(chuàng)造往往是從猜想開始的。牛頓曾說:“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xiàn)。”著名的數學教育學波利亞早在1953年就大聲疾呼:“讓我們教猜測吧!”“先猜后證──這是大多數的發(fā)現(xiàn)之道?!币虼耍處熞虝W生通過觀察、實驗,進行猜想;通過對特例分析,歸納出一般(共性)的規(guī)律,作出猜想;通過比較、概括,得到猜想;通過從宏觀作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嚴密數學證明。這樣“既教猜想又教證明”,激勵學生猜想欲望,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生動、活潑,充滿激情,并富有哲理的一門學科。只有敢于猜想、大膽假設,才能促進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促使思維打破常規(guī),產生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理論,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深遠意義。
4.重視數學應用,積極開展數學建模,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讓問題進入課堂,以問題解決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義務教育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教材中對于數學聯(lián)系并應用實際也給予充分的注意。”近幾年全國高考和各地中考命題中都注意并加大了應用數學題的力度,做了把“問題解決”這個當前國內數學教學改革的熱門課題引入高考的新嘗試,這對我國中學數學教育適應素質教育具有很強的導向功能。
另外,必須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首先,進行應用數學方面的培訓,開展應用數學的研究;其次,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深入實行調查,進行數學建?;顒?。在活動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讓他們動手動眼,獲得豐富的第一手材料,激發(fā)他們參與建模的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興趣。我們的數學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繼續(xù)深造所必需的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世界,用數學思維方式觀察分析現(xiàn)實社會,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因此,積極開展數學建?;顒?,可大幅度地提高解應用問題能力,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加強中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愛學”態(tài)度、“樂學”情緒、“會學”技巧、“自學”能力,突出“優(yōu)化思維品質,培養(yǎng)思維能力”是時代的呼喚,歷史的必然。我們深信,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素質教育必將結出豐碩的成果。屆時,學校將成為培養(yǎng)和造就新時代人才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