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啟德
【摘要】集體備課要做到“形散神聚”,才能稱之為有效的集體備課,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所以,我們不斷完善集體備課的過程,達到集思廣益 , 博采眾長的目的,從而提高我們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集體備課;教學效率;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集體備課是打造高效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新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其目的是充分挖掘教師們的教學智慧、教學藝術、教學能力,有效地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要開展集體備課,必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在這個準備工作中,我認為要做好“三把握”:一是把握好新課程標準;二是把握好教學目標;三是把握好課文內容和學生特點。
一、把握好新課程標準
小學語文中年級段課標中指出,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學生能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流,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yǎng)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二、就是要把握好教學目標
例如,就我們鄉(xiāng)章老師上的這篇人教版三年級下冊《七顆鉆石》而言,這篇文章中,教學目標是:一是知識與能力方面:能正確讀寫本課15個生字以及由生字所組成的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想象和聯(lián)想的能力。二是過程與方法方面: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從描寫水罐一次次變化的文字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所蘊涵的豐富想象力。三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懂得關心別人,能用愛心對待生活。
三、要把握好課文內容和學生特點
《七顆鉆石》是一篇精讀課文,是19世紀俄國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豐富的聯(lián)想和大膽的想象,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小姑娘和她的母親,由于出于自己的愛心,把生命般珍貴的水奉獻給別人,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發(fā)生神奇變化的故事。文章的字里行間中充滿了真善美,使我們感受到了一顆善良、美好的心在躍動。文章通過水罐的變化,層次感強烈而且也在情理之中,其內在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愛心有著神奇的力量。這讓小姑娘的形象熠熠生輝。加之三年級的學生對童話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在設計中,充分把握住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讓學生大膽去想象,知道要做一個有愛心的人。由于學生小,教師應該正確引導他們對知識的把握,學生能基本把握課文內容,但不能很深刻地體會文章想表達的情感。因此,教師如果能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預期目標。所以確定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能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能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為課文“補白”。
做好這“三把握”后,集體備課時由執(zhí)教老師發(fā)言,參與人員發(fā)表補充意見。比如有老師提出:引導學生多讀課文,理解水罐四次變化的主要內容,理解字、詞、句,突出愛心。可以與汶川、玉樹地震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還有提出“什么是鉆石,作者為什么寫七顆鉆石”等問題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大家共同討論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的方式和方法。即教什么?怎么教?然后由主備人綜合集體的意見,并結合本班的學生實際情況對集體備課的教學設計加以取舍,形成符合本班實際的“個性化教案”,然后形成書面材料,分發(fā)給備課組成員。
接下來就進行課堂實踐教學過程,完成之后,緊接著就是老師們進行集體評議。集體評議分為兩個階段進行,首先是交流各自的聽課記錄,找出差異,然后圍繞主題與差異展開討論,如同醫(yī)生看病一樣,做出診斷和分析,找出其他教師的成功做法進行對照,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然后在小組之間緊密地圍繞著“學生在課堂中是怎樣學習的?是否有效?”“教師是如何教的?哪些行為是適當?shù)模俊薄拔以谶@課堂里呆了四十分鐘,我的整體感覺如何?”等主題展開平等對話,各抒己見,形成共識,給執(zhí)教教師提供更多的可行性意見。把課堂中所出現(xiàn)的方方面面的問題進行反復的探討和論證,使之有所提高。
最后是教學反思。只有通過對教學行為進行深刻的反思,才能提高教學能力。眾多在教學上獲得成功的教師都是十分重視教學反思。有位學者指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才能揚長避短?!皽毓识隆?,也應該是集體備課中老師們的必備基本功之一。
蕭伯納有一句名言:“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一下,一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交換一下,一人就有兩個思想。”集體備課的過程中,老師們彼此都在交換各自的思想,也是思想碰撞形成共識的過程。每個教師在集體備課時,都會展示出自己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并都可以表明自己對這些資料的理解,再加上各自的教學經驗,備課小組中的成員可以共同分享??梢哉f每一個教師都各盡所長。
可是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集體備課的好處有很多,但也不能走向極端,完全依賴于集體備課形成的教案,沒有了自己的個人思考。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要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程序,確定教學方向,科學設計,并要充分考慮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如何應變處理等等。要確立“以學定教”的思想。備課時教師心中要有學生。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握教學時間合理安排教學進度。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從學生的基礎出發(fā)。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和他人經驗。一是要先“鉆研”后“參考”,不能以“參考”代“鉆研”;二是對他人經驗應采取聯(lián)系實際、分析研究、消化吸收的態(tài)度,不可照搬照抄。
集體備課不能取代教師的獨立備課。每位教師都要意識到集體備課不能代替教師的獨立備課,而是教師獨立備課的提升和完善。在集體備課之前,每位教師都要進行備課。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每位教師要根據(jù)自己所擔任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集體備課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借鑒集體的智慧來修正、補充自己的教案,形成適合自己的個性教案。
總之,集體備課要做到“形散神聚”,才能稱之為有效的集體備課,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所以,我們不斷完善集體備課的過程,達到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的目的,從而提高我們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徐雷.如何做好語文集體備課與二次備課[J].文教資料,2011(29).
[2]曹靜.語文集體備課對教學水平的促進作用[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3(4).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