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陽
摘 要: 新課程理念要求課堂充滿快樂、感悟喜悅、彰顯個性、多元評價,使課堂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營造和諧而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要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思考中享受快樂、在體驗中感悟喜悅、在合作交流中體驗歡樂、在自我評價中彰顯自身價值,讓學生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演繹和諧、感受快樂。
關鍵詞: 數(shù)學課堂 思考 體驗 合作交流 自我評價
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惫畔ED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整個天是一個和諧。心理學家認為,和諧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現(xiàn)形態(tài)。和諧能產生美,產生最佳效益。
社會如此,課堂教學也如此。上好一堂課,不僅是學生的享受,而且是教師的追求??吹綄W生興致勃勃的笑臉,眉頭緊鎖的沉思,豁然開朗的回答,老師會有一種成就感。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的課堂充滿快樂、感悟喜悅、彰顯個性、多元評價,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營造出和諧而愉悅的學習氛圍。
一、數(shù)學課堂讓學生在思考中享受快樂
思考是艱苦的過程,更是享受的過程??嗫嗨妓鞑坏闷浣馐峭纯嗟?,但上下求索后豁然開朗帶來的那份欣喜,所產生的效益帶來的那份慰藉,確實是一種享受。有的時候我們在教學中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得不到保證,對學生的思考過程沒有引起重視。由于思考時間的不足,大大抑制了學生思維活動的展開。其實,教師只要給予學生充分享受思考過程的時間,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雖然,思索過程中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意味著要花很多的時間,或許還會一無所獲,但這卻是一個學習、生存、生長、發(fā)展、創(chuàng)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fā)展的內在需要,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與快樂。
二、數(shù)學課堂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喜悅
當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學科內容走向學生體驗的時候,課程就不只是“文本課程”,更多的是“體驗課程”(被教師與學生實實在在地體驗到、感受到、領悟到、思考到的課程)。如果教師通過導課能夠創(chuàng)設一種有趣的思維意境,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無疑會使教學事半功倍。例如初中數(shù)學八年級(上)“中心對稱、中心對稱圖形”的教學是安排在學生已熟練掌握“軸對稱、軸對稱圖形”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我們可以提供大量的圖片、生活實例,讓學生感悟“中心對稱、中心對稱圖形”的知識要點,帶著問題自己去認識、分析、概括、評價,這樣一定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主動性。這樣簡單的教學設計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有助于學生真正理解知識要點,而且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學習并不枯燥乏味,對數(shù)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教學中,把感悟的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地學習、主動地感知、主動地體驗、主動地領悟。學生在感悟中產生師生之間心靈的碰撞,樂此不疲地探索,充滿激情地進行價值創(chuàng)造。
三、數(shù)學課堂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快樂
“沒有溝通就沒有教學”。失去溝通的教學是不可想象的。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執(zhí)行著單向的“培養(yǎng)”活動——先教后學,學生跟著教師走,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缎抡n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時,我將學生按每組6人分組,以組為單位按要求動手實踐:1.制作等腰三角形紙片,并標上頂角、底角、腰、底邊。2.把紙片對折,讓兩腰重疊在一起。3.提出問題:你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4.討論你們的發(fā)現(xiàn),寫出結論。此要求提出后,學生有做紙片的、折紙片的、度量的、議論的等等,匯集成一片,整個課堂呈現(xiàn)出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熱烈氣氛。學生紛紛展示各自的成果:1.兩個底角相等,2.兩腰相等,3.折痕是對稱軸,4.折痕是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頂角的平分線,5.折痕把底邊分成相等的兩部分……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不但對“等邊對等角”“三線合一”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能積極參與探索、合作交流的數(shù)學學習過程,親身獲得數(shù)學知識,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更深入,數(shù)學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也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這樣學生在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中提高了學習興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興趣倍增,學習效果良好。
其實教學如同社會交往過程一樣,教學活動中的教與學集結在客觀條件與主觀要素的網絡關系中,師生的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學生在其間主動獲取體驗,享受快樂。贊可夫認為:“課堂上應該創(chuàng)造一種使大家愉快、有強烈求知欲、積極地探求知識的心理氣氛。”這種心理氣氛是在師生交往互動中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如果被動地接受,愉快、求知欲從何而言。在教學中,如果能舍得“耗費”師生交往的時間,對教學而言則意味著人人參與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意味著是一種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動、成長和自我表現(xiàn)實現(xiàn)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在享受著交往中快樂的同時,也在共享著彼此帶來的快樂。
四、數(shù)學課堂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彰顯自身價值
長期以來,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于一種評價方式,那就是表現(xiàn)為被評價者的傾聽,被動地接受來自外部的教師及其他學生的評價。其實,評價也是一個主動發(fā)展的過程。在教學中如果在教師和其他同學評價之后留一點時間給被評價者自己,引導他們以自我表現(xiàn)作為參照標準,結合老師、其他同學等外部評價,對自己在學習中的各種表現(xiàn)進行反思性評價,學生就會在評價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領域及弱勢領域。這種評價方式不僅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學生優(yōu)勢潛能的發(fā)掘,同時也能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賞識的,感受到來自教師的信任。
參考文獻:
[1]孫倩.課堂教學中和諧生成策略研究[J].小學教育科研論壇,2004.
[2]張潔.讓快樂溢滿課堂——淺議課堂教學中的和諧生成[J].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中期研究報告論文集,2004.
[3]樓飛珍.學會和諧思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