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麗
摘 要:無論是從考試中還是平常的課堂教學中來看,閱讀理解始終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部分。尤其是近年來,在新課程標準下,語文課程中關于閱讀理解的內(nèi)容材料也更加的廣泛,對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也要求更高,如何快速正確地理解文章中所給出的含義,并解答提出的問題,是閱讀理解教學中的重點。以日常教學中遇到的此方面的問題,淺談了看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魯教版;九年級;閱讀理解;教學實踐
九年級的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和此方面的答題,都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本文就以魯教版教材為例,就常見的說明文、議論文、記敘文這三種類型的文章,結合實例談談自己在閱讀理解教學中的觀點。
一、說明文閱讀理解
在近年來的中考試卷或者日常我們的課堂練習中可以看出,在閱讀理解的試題中,說明文出現(xiàn)的幾率越來越大,并且給出題目的難度是越來越大,主要是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和靈活運用能力,這就要求學生要了解說明文的寫作特點,把握說明文說明的對象及特點。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科普類的說明文,從歷史上關于描寫荔枝的詩句,到荔枝的外部形態(tài)和產(chǎn)地以及荔枝的種植等多方面來寫,在進行閱讀理解時,要求學生先從說明的順序來理清文章的結構,再次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思路的清晰讓文章的理解不會再難。
二、議論文閱讀理解
說起議論文,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論點、論證、論據(jù),這三個要素。常見的題目就有,從文章中找出論點。簡單的會出現(xiàn)在文章的首尾,也有的會在文章中間,有的則是明顯完整的一句話,而對于學生來說,較難的就是沒有完整的一句話論點,需要你閱讀通篇進行總結,那么,這個時候就是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總結能力。
如,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那篇《談骨氣》,論點十分明顯就在文章的第一句:“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直接點明了論點,在做類似問題時,要求學生注意的是先要通篇認真去閱讀完整,切記讀得囫圇吞棗。
三、記敘文閱讀理解
相對來講,記敘文的閱讀理解,更側重于對情感和事物的態(tài)度,也更符合于學生的理解觀點。需要注意的一是作者的思想情感,二是文章的寫作手法。
如,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孔乙己》,結尾部分就是以通過深秋的蕭瑟,展現(xiàn)對主人公亡故的悲慘命運,這就是記敘文的寫作手法的妙處,也是在做此類問題時的重點。
參考文獻:
栗少莉.試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技巧[J].學周刊,2011,21(02):30-35.
(作者單位 山東省煙臺福山天府街666號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