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芝強
摘 要: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就新課標理念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展開了認真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新課標理念;高中化學;生活實際;實驗;德育
先進的課程教育理念應運而生,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注入了積極的元素與新鮮活力。這一點,在高中化學新課標理念的運用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以下,筆者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fā),嘗試就新課標理念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展開初步的分析和歸納。
一、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開闊學生視野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在其教學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化學科學與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借助學生的實際社會生活經驗開展教學活動,以此在開闊學生視野范圍的同時幫助他們實現對于所學化學具體知識點的更好認識、理解與掌握。”
通過對化學新課標理念的認真研究與分析,我將上述觀點積極運用到了自身日常的教學實踐之中,并收獲了非常不錯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金屬的腐蝕和防護”這部分知識點時,我向學生列舉了以下幾個問題:“為了防止自行車金屬零件的腐蝕與生銹,人們想出了很多的辦法。結合你自身的生活觀察及實際經驗認真回想人們對于鏈條、鋼圈、支架、齒輪等零件做出的不同防護策略”“衣架和電線的外面通常包裹著一層厚厚的塑料,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經驗,嘗試分析其原因與理由”……
如此,通過這幾個問題,就將“金屬的腐蝕與防護”這一化學內容同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緊密地聯系到了一起,不但大大調動了學生對于這部分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而且借助這些生活實例還向學生巧妙營造了一種熟悉、親切的學習氛圍,促使他們在認清高中化學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實際息息相關、密切聯系的同時,幫助他們實現了對于“金屬的腐蝕與防護”具體知識點的更好認識與理解,從而為這節(jié)內容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高與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突出化學學科特征,更好地發(fā)揮實驗的教育功能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強調“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倡導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必須“突出化學學科的具體特征,更好地發(fā)揮實驗的教育教學功能”。
這就要求我們高中化學教育工作者必須對實驗教學予以高度的肯定與重視,并將其靈活運用到化學具體知識點的教授與講解過程之中。我在自身的教學實踐中就認真貫徹、落實了新課標的這一指導性理念。如,教學“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反應的影響”這一具體知識點時,我就帶領學生完成了如下的化學實驗:
將50 mL的量筒中盛滿水,并倒置于水槽中,接著,通過分液漏斗把5 mL 6%的雙氧水溶液依次滴加到含有0.1g不同催化劑(CuO、活性炭、KI)的錐形瓶中,認真記錄不同時間段內所能收集到的氣體體積。并對收集結果進行分析與對比,探究“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反應的影響”。
化學實驗本身就兼具生動立體、直觀形象的特點,再借助分析與對比的探究性活動,更是幫助學生清楚且明確地形成了以下觀點:
1.催化劑對過氧化氫分解反應有著促進、推動的作用,可加快該化學反應的催化速度與效率。
2.不同的催化劑對同一化學反應的催化效率及速度也有著明顯的區(qū)別與不同。
如此,借助生動形象的化學實驗,一方面創(chuàng)設了生動活潑、新鮮有趣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了實驗背后所蘊含的化學科學原理;另一方面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啟迪了學生的科學思維,在促使他們掌握科學探究學習方法的同時,為其進一步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和內在規(guī)律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三、同德育相融合,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就向我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僅僅只教會學生基礎的學科知識、掌握必備的學科技能,更要同德育相融合,有意識、有目的地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與情感素質等的教育滲透,以此促使他們逐漸樹立正確、科學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我的高中化學日常教學實踐就充分做到了這一點。如,在教學“垃圾資源化”這一具體知識點之前,我在班級內發(fā)起了一場“垃圾是錯放的資源”的討論活動,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此觀點進行充分的論述與驗證。如此,既將“回收垃圾,保護環(huán)境”的德育素質教育灌輸給了學生,促使他們正視垃圾回收與利用、養(yǎng)成積極保護環(huán)境的良好習慣,與此同時,通過學生的討論、闡述與驗證,又幫助他們在具體知識點展開之前對這部分內容形成了大致的了解與掌握,從而為收獲高水平、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效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我們一線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積極貫徹、落實,以求在推動新課改進一步實施與普及的同時,切實促使高中化學教育事業(yè)的更好進步與發(fā)展。
(作者單位 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第二中學)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