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燕
摘 要: 小學作文教學中關(guān)于學生習作“自由表達”和教師“價值引領(lǐng)”之間的關(guān)系,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就兩者的關(guān)系進行梳理,提出在倡導“自由表達”的前提下實現(xiàn)“價值引領(lǐng)”的途徑。
關(guān)鍵詞: 小學習作教學 自由表達 價值引領(lǐng)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的習作教學,1—2年級重在培養(yǎng)興趣,使學生樂于表達;3—4年級重在減少束縛,使學生自由表達;5—6年級重在表達真情實感,使學生有個性地表達。
新課標提倡學生在作文中自由表達,張揚個性??墒牵诮虒W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學生在習作中流露出各種不良思想,如“不愛護公物”、“對人冷漠”、“暴力意識”等。教師如何做到既尊重學生的“自由表達”,又給予學生正確的“價值引領(lǐng)”呢?
一、教師的“價值引領(lǐng)”是否與倡導學生習作“自由表達”矛盾呢?
(一)習作“自由表達”調(diào)動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習作“自由表達”是作文改革最顯著的特點,充分尊重學生的需求?!白杂杀磉_”張揚個性,讓學生自由地表達真情實感,讓我們看到學生最真實的一面,讓學生對習作更感興趣,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成為他們抒發(fā)情感的地方。“自由表達”使學生在寫作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他們不再害怕寫作文,充分調(diào)動習作積極性。
(二)“價值引領(lǐng)”是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的保證。學生是需要關(guān)愛、呵護、教育、引導的生命主體。倡導習作“自由表達”,絕不能淡化或放棄教師的“價值引領(lǐng)”。教師的“價值引領(lǐng)”是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健全的人格的保證。有些教師對“自由表達”的理念推崇備至,發(fā)現(xiàn)學生習作中與眾不同的思想存在問題,也視而不見,為“自由表達”而放棄“價值引領(lǐng)”。這是非常危險的現(xiàn)象,長此以往,學生將會形成怎樣的人格和價值觀?教師的“價值引領(lǐng)”對學生的一生是至關(guān)重要的。
(三)“自由表達”與“價值引領(lǐng)”,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白杂杀磉_”是有前提的,它是在最基本的人性品德之上的自由表達、個性表達?!白杂杀磉_”需要教師的“價值引領(lǐng)”來保障。打個比方,學生猶如一匹匹學習奔跑的馬兒,“自由表達”則是那千萬條道,馬兒朝著千萬條道上自由奔馳??墒怯行┑缆返慕K點是懸崖——危險的地方,此時就需要一個人,在馬兒剛起步時就把它牽引到安全的道路,這個人就是教師。
二、在倡導“自由表達”的前提下如何實現(xiàn)“價值引領(lǐng)”?
(一)價值引領(lǐng),應該是及時有效的。正因為習作是學生的自由表達,其中流露出的是學生的真實情感和想法。當個別學生的習作中首次流露“暴力意識”時,這種意識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教師應及時抓住契機,對學生加強教育,正面引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要時,教師要與家長協(xié)調(diào),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育成效。教師絕不能姑息這種現(xiàn)象,該出手時就出手。否則,其會猶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蔓延開來,則后果不堪設想。
(二)價值引領(lǐng),應該是自主提升的。學生在習作中,雖自由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情感,但是往往不知道價值意識正確與否,缺乏是非辨別能力。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比較、品析別人的習作,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一次,我出示了兩篇學生習作,寫的是同一件事情,表達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之后,讓學生小組討論,點評兩篇習作。在討論、點評和交流中,學生發(fā)現(xiàn)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對兩種思想有了自己的判斷和認識。我時常把學生的日記,特別是同一選材的,讓學生自由討論。我發(fā)現(xiàn)這樣收獲挺大,不僅在寫作方法上,更在價值判斷上有了很大進步。
(三)價值引領(lǐng),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學生在習作中自由表達,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毫無心蒂,敞開心懷。如果他們流露出不良思想的苗頭,一旦教師以粗暴的方式對待,嚴厲批評,那么后果會適得其反。學生就會認為,我以后再也不會在習作中表達自己真實的感情,而是隱藏起來,嚴重降低學生習作的積極性。教師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chǔ)上,采用“潤物細無聲”式委婉的教育方式正面引導。
總之,“自由表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diào)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價值引領(lǐng)”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兩者相輔相承,缺一不可?!白杂杀磉_”給予學生思想的自由、創(chuàng)造的自由、表達的自由,但并不是把學生變成脫韁的野馬,而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加以正確的價值引領(lǐng)。倡導習作“自由表達”的同時,不能淡化教師的“價值引領(l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