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增娟
摘 要: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是時代發(fā)展對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尤其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已成為學校教育的當務之急。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從他們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分析其心理機制,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還要注意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自愿接受并主動參與心理健康教育,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中學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037-01
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是時代發(fā)展對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尤其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已成為學校教育的當務之急。
心理健康包含兩層基本含義:一是沒有心理疾病,二是能積極調節(jié)與發(fā)展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具體地說有以下6個方面的內容:
1、自我意識正確,即能一分為二地對待自己。
2、人際關系和諧,樂于與人交往。
3、性別角色明確。
4、社會適應良好,能面對現(xiàn)實、接受現(xiàn)實,并能積極地適應現(xiàn)實、改選現(xiàn)實。
5、具有積極樂觀穩(wěn)定的情緒。
6、人格結構完整,具有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和性格特征。
縱觀我們今天的中學生,正處于個體發(fā)育、發(fā)展的最佳時期,隨著生理變化,他們在心理上逐漸走向成熟,但這時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征還未定型,好廳、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加之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往往對自己生活、學習、家庭、社會中的某些問題缺乏正確的認識,因而導致心理上出現(xiàn)一些不健康傾向。諸如暴躁、固執(zhí)、偏激、孤僻、自卑,冷漠等異常心理,具體可分為四大類型:一是狹隘抑郁型。二是虛狂型,表現(xiàn)為任性,逞強顯能。三是神經過敏型,表現(xiàn)為喜怒無常。四是自卑與怯懦型,膽小缺乏自信。由于心理健康與否關系到學生和學習及思想狀態(tài)的優(yōu)劣,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迫切。
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從他們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分析其心理機制,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還要注意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自愿接受并主動參與心理健康教育,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健全人格
用十八大的重要思想武裝學生的頭腦,教育樹立遠大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時刻牢記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把個人的奮斗目標與祖國的需要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自強不息,性格開朗,胸懷坦蕩,能明辨是非,謙虛好學,努力開拓,與時俱進,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旺盛的斗志,培養(yǎng)積極進取的人生硯、價值觀,形成健全要格。
二、教育幫助學生克服依賴心理,激發(fā)自信心
教師要從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做起,強調動手實踐的意義。讓學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边€要善于發(fā)現(xiàn)、肯定、鼓勵學生在動手及實踐中的點滴進步,努力創(chuàng)造各種成功的機會,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自信心。
三、教育學生正確面對挫折,保持樂觀穩(wěn)定的情緒
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上、生活上以及其他方面暫時的挫折,甚至失敗是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它能夠考驗人的意志,鍛煉人的毅力。引導學生學習正確面對挫折,懂得“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從而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始終保持樂觀的情緒,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
四、指導學生自我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排除各種心理障礙
當學生自我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往往會產生怒氣、攻擊乖惡性行為。對此教師不能簡單粗暴的加以處理,而應弄清原委,有的入矢開展教育,教會學生自我調節(jié)心理,讓不良情緒和以宣泄和分流。比如讓學生通過跑步、聽聽音樂、談心、散步等活動來調節(jié)和穩(wěn)定情緒,以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五、引導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的實質是一種情感互動,心理健康的學生樂于與人交往,能認可別人的存在,能融于集體之中,在與人相處時,持積極的態(tài)度,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充分的安全感。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方面知識的教育,引導他們在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關愛他人的過程中獲得一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氛圍,并在這個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總之,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必須引起教師高度的重視,并且要堅持不懈地抓好這項工作,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身心健康、德才兼?zhèn)涞暮细袢瞬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