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摘 要:新課程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要為了每 一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一個也不能掉隊。然 而,在我們的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一種 現(xiàn)象不容樂觀,那就是生活不“困”學習“困” 的學生變多了。那么,采取怎樣的方法才能 使他們的學習好起來呢?愛因斯坦說過“興 趣是最好的老師?!迸囵B(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是轉化學困生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學困生轉化;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281-01
新課程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廣泛開展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的滿堂灌現(xiàn)象已經(jīng)一去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但是,任何一種模式都存在其美中不足的地方:有從事教改實驗的老師反映:語文采用新課程后,學生好的變得更好,學困生反而變差了。由此給教學帶來不少困惑。那么,在新課程下如何克服這些存在問題呢?如何提高語文學困生的興趣是一個極具意義的研究問題。
一、以愛溫暖差生
學困生不僅學習“困”,心也“困”,因此老師一定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如果老師真正將自己的愛心傾注給學困生,那么,那些學困生就會把老師當作自己的親人、朋友,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如果喜歡和敬佩一個老師,就自然而然去喜歡他所上的課,這種親近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十分有利于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困生逐步由“厭學”轉變?yōu)椤霸笇W”,直至“樂學”。我們常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那么,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該如何關愛學生呢?我覺得應始終做到“心到、情到、人到”?!靶牡健币簿褪钦f老師時時處處都要首先想到學生的利益和困難,特別是學困生的現(xiàn)狀,要不定期與學困生交流,化解其思想矛盾;“情到”是指教師要從關愛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教育學生,與學生真誠相待,以師生之情、朋友之情、親人之情對待他們,尊重他們,不諷刺、冷落他們,和他們建立一種平等、互信、友愛的新型師生關系;“人到”是指教師總會在學生最需要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出現(xiàn),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使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信任和依靠。只有我們不再冷落和瞧不起學困生,不再刺傷其自尊心,學困生才不會與老師形成感情上的對立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也就不會出現(xiàn)學習惡性循環(huán)。我們要始終堅信——有愛就有希望。
二、交給學困生學習方法
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隨時教給學生學 習方法,及時引導學生嘗試和歸納學習方 法,同時還要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 前準備習慣、傾聽習慣、坐立習慣、發(fā)言習 慣、練習習慣、筆記習慣、解題習慣、討論習 慣、評價習慣、閱讀習慣、演示習慣、自學習 慣等。同時,我們要利用課外學習輔導,加強 學法指導,如指導學困生如何預習和復習、 如何審題和檢驗、如何識記知識、如何參與 學科實踐活動等。我們還應博采眾長,發(fā)揮 團隊力量,匯集他人智慧,幫助學生形成適 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如采用教師點撥、同學 互評、學法交流等形式,使學生認識到自己 學習上的優(yōu)缺點,進而改進之。學困生有了 正確的學習方法,也就有了打開知識寶庫的 鑰匙,學習上的“尷尬”就不會再發(fā)生,學習 成功的喜悅也就隨之而來,學習興趣也就油 然而生。學困生不肯學習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不知道怎么去學。因此,指導學困生的學習方法尤為重要。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隨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及時引導學生嘗試和歸納學習方法,如分析法、歸納法、對比法、替換法、遷移法、演繹法、篩選法等。并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準備習慣、傾聽習慣、坐立習慣、發(fā)言習慣、練習習慣、筆記習慣、解題習慣、討論習慣、評價習慣、閱讀習慣、演示習慣、自學習慣等。同時,我們要利用課外學習輔導,加強學法指導,如指導學困生如何預習和復習、如何審題和檢驗、如何識記知識、如何參與學科實踐活動等。我們還應博采眾長,發(fā)揮團隊力量,匯集他人智慧,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如采用教師點撥、同學互評、學法交流等形式,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上的優(yōu)缺點,進而改進之。學困生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也就有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學習上的“尷尬”就不會再發(fā)生,學習成功的喜悅也就隨之而來,學習興趣也就油然而生。
三、營造氛圍,激發(fā)興趣
課堂上語文學困生是一個弱勢群體,極少得到老師或其他同學的關注,因此語文學困生掌握新知識的速度較其他同學慢,反應、語言表達上也比不上其他同學。久而久之,語文學困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影響學習效果,所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民主學習氛圍,呵護學困生的點滴上進心相當重要,這是促使語文學困生取得進步的關鍵。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具有民主的教學態(tài)度,熱愛學生的情感,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學生交往,充分信任、尊重學生,從而增進師生之間的情誼,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使我們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夕照》一課時,我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對夕陽的描寫“那張可愛的臉漸漸變紅,變紅,最終一只熟透的‘大石榴出現(xiàn)在樹叉當中?!边呑x課文邊用紅色顏料創(chuàng)作一幅圖畫。在語文課上有畫畫對學困生來說實在太好了。他們通過顏色的“涂抹”,體會到夕陽的“可愛”;通過色彩由淡到濃,體會到夕陽的顏色在不斷地變化。在此基礎上,我又以生動的教學語言形象地描述了夕陽的美景,學生完全陶醉于夕陽的美麗之中,思維處于積極、興奮狀態(tài)。這時,我提出要求:你能根據(jù)圖畫,想象出“光帶著收獲的喜悅從‘石榴里溢了出來”嗎?請用比喻句來描述。此時連語文學困生也有了發(fā)言的欲望,都能大膽想象,積極思考表達,即使他們不能用比喻句來說,能用自己的話來描述,我也給予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