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魁元
摘 要: 健康高尚的情感是需要教育和培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教師逐步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優(yōu)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是語文教學的宗旨。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獲得優(yōu)秀的品質和健康高尚的情感,作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對此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 情感教育
21世紀,隨著新課程改革力度的加大,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學校和國家的重視。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經濟全球化、世界信息化的逐漸拓展,情感教育更是成為我國甚至全世界的趨勢走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新課標的改革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即要引導孩子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及學會做人。與此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健全的人格及創(chuàng)新精神必不可少。傳統(tǒng)的教學容易忽視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特別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學難以融入情感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傳統(tǒng)教學中最容易滲透情感教學的小學語文課,不僅是學生學習其他各類學科的基礎學科,更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其教育效果直接關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效果,并影響學生的一生。如何對當前國際教育趨勢及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把情感教學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便成為現(xiàn)代教育日益重視的問題。
一、關于情感教育的認識與理解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情感品質,發(fā)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真正成為品德、智力、體質、美感及勞動態(tài)度和習慣都得到全面發(fā)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且有文化的勞動者。
二、在語文學科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的意義
社會在不斷發(fā)展、進步,但是我國的教育體制并沒有太大的改善,在小學語文教育的課堂中,學生只是一味地聽教師講解,并沒有自己的想法,而老師也只是充當傳授知識的工具,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并不喜歡語文教學的課堂,這樣老師和學生之間就產生嚴重的矛盾:老師不滿意學生不認真、不積極的態(tài)度,而學生厭惡老師的講課方式及說話態(tài)度,課堂氛圍變得不和諧,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效率。這些現(xiàn)象在如今的教育中十分普遍,這些都是老師不懂得將小學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聯(lián)系起來的結果,教師只是認為同學們是吸收知識的機器,并沒有投入過多的感情,其實學生是需要情感鼓勵的,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一些鼓勵和贊許,是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的。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拉近學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還可以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語文與其他學科不同,它本身就是一個十分感性的學科,并不像數(shù)學那樣需要很強的邏輯思維,語文所需要的就是細膩的情感及一種知性的感覺。語文需要做到以理服人,讓同學們切身地體會到情感的所在,讓他們感動、信服。小學生正處在一個懵懂的階段,并不懂得什么是情感,正是需要學習的時候,因此這個時候對情感的教育和啟發(fā)是十分重要的,這在他們今后的人生中會留下永遠難忘的記憶。因此,將小學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結合起來,對老師是種挑戰(zhàn),對學生是種必要。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
1.課堂教學中教師投入豐富的情感
教學水平取決于教師的自身素質和專業(yè)素養(yǎng),深受廣大學生歡迎的語文教師,必定是有著豐富情感且對學生特別關心的人,是受學生愛戴的人,是受學生尊敬的人。學生對這樣的老師總是充滿著無比的信賴并樂意接受教師的教導,只有讓學生處處感受到老師無微不至的關心和體貼,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情緒,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語文教師擁有豐富的情感,在課堂教學中投入充分豐富的情感,能飽含激情地進行教學,勢必會讓學會受到感染,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加強課文學習。另外,在課堂教學前,教師能吃透教材,認真鉆研教材,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地將課文中豐富的情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才能產生強烈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才能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情感一起波動,能深刻理解課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與之產生情感共鳴,那么學生的情感交流也就水到渠成。小學生一般天真爛漫,比較稚氣,對所有情感都想得極其簡單又美好,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讓學生一直保持這種單純的童心,通過循序漸進,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
2.從教材出發(fā)閱讀中體驗情感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需要結合情感因素進行教學,缺乏情感的教學環(huán)境是枯燥乏味的。新課標小學語文教材中滲透了豐富的情感因素,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情感因素應用和培養(yǎng)需要從教材編寫角度出發(f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閱讀是一種感情的宣泄過程,能夠充分融入自身對文章的情感理解過程,從文章的遣詞造句中觸摸讀者所要表達出來的真情實感。在語文課文的講授過程中,教師需要從課文閱讀的主要方面進行入手,帶動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從閱讀過程中靈紋文章的內涵思想,逐漸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
3.在求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教育
因為小學生年齡關系,社會閱歷相對較少,儲備知識量不夠,所以教學時可以從這一特點出發(fā),利用文學知識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學中的評價反饋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評價反饋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尤其對小學生的影響更明顯。如教師夸獎某一同學字寫得好,該學生受到鼓勵,將會更認真,其他學生受到榜樣力量的鼓舞也會努力學習??梢?,情感教育中表揚機制對激發(fā)學習情感的作用不可小覷。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競爭心理,調動小學生的求學心理,滲透情感教育。
4.積極組織實踐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情感教育的結果要通過實踐活動進行檢驗。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經常組織一些有意義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活動,通過活動情感教育的效果對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情感教育。教師可以在校內邀請一些教育專家、模范人物進行講座,也可以組織學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通過專家、模范人物或者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打動學生,從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讓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生活,感受自然的魅力,領悟生活的真諦,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藝術館等,利用這些活動更好地滲透情感教育。
參考文獻:
[1]秦秀民.對小學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關系的探討.學周刊,2013.2.
[2]羅士琴.小學語文課堂情感教學淺談.華夏教師,2013.9.
[3]張宇.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運用.讀與寫雜志,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