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正強
摘 要: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的學科,以學以致用為基本原則,注重理論與操作的結合。隨著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適應信息技術的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小學信息技術;思考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已經(jīng)融入人們的生活,因此,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是對每個人的要求。學習要從娃娃抓起,因此小學信息技術也要利用好這一關鍵期做好信息技術的啟蒙教育。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現(xiàn)狀
1.學校不重視
(1)學時不足。根據(jù)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實行)》,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學習一般不少于68學時,上機課時間不應少于總學時的70%。但是實際情況卻達不到這一要求,課時安排明顯不足,信息技術教師無法完成指定教學任務。
(2)教師資源緊缺。受小學教學經(jīng)費、人員編制等因素的制約,小學教師資源呈緊缺的狀態(tài)。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是影響課程的關鍵因素,教師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導致教學進度受到制約。特別是農(nóng)村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教師資源緊缺的問題異常突出。
(3)教學內(nèi)容差異大。由于我國小學沒有統(tǒng)一的信息技術教材,再加上每個學校設備的配置標準不同,使得城市與農(nóng)村在信息技術教學上差異大,教學內(nèi)容上也不盡相同。
2.學生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比較重,這是學習信息技術的好時機。從實際教學方面來看,由于學生的興趣是各有不相同的,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也參差不齊,這成為信息技術教學的一大難題。但是信息技術教師往往不以興趣出發(fā),為“教學”而教學,抱以“應付差事”的態(tài)度,不重視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二、重視小學信息技術的發(fā)展
1.用情感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很大程度上情感需要借用語言來傳遞和溝通,信息技術也不例外,在其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效果的反映方面,情感存在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教師在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應該多種多樣,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參與,使培養(yǎng)情感的目的達到。比如,在學習Word文檔的操作時,恰逢母親節(jié),于是我結合實際情況,讓學生以“母親節(jié)”為主題給自己的母親制作卡片,讓學生在學知識、學技術的同時也不忘感恩父母,也起到了我們作為教師“教書育人”的作用;在學習Photoshop時,我會先讓學生收集一些他們班級里面搞笑、有意義的照片,然后再選擇其中一張照片給學生做示范,教他們簡單的基礎操作,通過班級認同感來吸引大家的目光,并且邊操作邊與學生交流,詢問他們想要把照片處理成什么樣子,把照片處理成學生想要的結果,然后再讓學生在上機課的時候實際操作,對學生存在疑惑的地方耐心地示范和解答,使課堂在良好的氛圍中達到教學目的。
2.重視層次教學的應用
受大班制教學的影響,分層教學成為我國教育界推廣較好的學習方法之一。分層教學順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能夠適合每個學生的水平都不盡相同這一現(xiàn)狀。對于信息技術來說,分層教學模式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以觀察的形式摸索出學生的大致水平,并相應作出區(qū)分,教師在指導上機操作時,讓信息技術基礎好的學生盡量提前去完成操作任務,并鼓勵他們挑戰(zhàn)有難度的任務,而對基礎不好的學生則手把手地演示,進行重點講解。教師微小的個人力量遠遠不能滿足高效的教學需求,可以把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挑出來,利用“一幫一”形式實現(xiàn)多手演示,這也發(fā)揮了學生間互助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總之,在這個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課堂,耐心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在信息資源龐大的世界中快速地找到所需資源的能力,幫助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劉輝.淺談小學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教育[J].學周刊,2011(36).
(作者單位 貴州省赤水市長期鎮(zhèn)石筍小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