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一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計算機軟件類課程教學的弊端,借鑒“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法”的成功經(jīng)驗,對如何提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靈活應用計算機軟件能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法” 案例討論 “雙向溝通”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軟件類的教材多以軟件的功能劃分為若干章節(jié),大多數(shù)計算機軟件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根據(jù)教材結構組織教學,重點講解軟件的某一功能及相應的操作,這類教學很難使學生對計算機軟件的學習達到融會貫通。軟件的應用是相當靈活的,也是有一定應用規(guī)律的,這種“靈活”和“規(guī)律”只有在大量的實際應用中才能體現(xiàn)出來。
從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程度進行分析,由于目前采用的是大班式教學,程度高的學生學習軟件功能時,認為操作十分簡單,感到乏味或“吃不飽”。與此同時,程度差的學生往往看或聽一兩次功能講解仍不明白。教師演示后讓學生自己練習,個別學生很快做完,出現(xiàn)“吃不飽”的現(xiàn)象,另一些學生則“云里霧里”,出現(xiàn)“學不會”的現(xiàn)象,教師要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但即使這樣學生們仍然只是 “照葫蘆畫瓢”,沒有培養(yǎng)起計算機的學習能力,不會進行延伸性、探索性學習,也就難以靈活應用所學軟件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教學模式跳不出保姆式的老框框,等同于換湯不換藥。如何使計算機軟件教學達到讓學生會靈活應用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這就要在教學方法上下工夫。
二、“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法”教學流程
“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法”是運用任務驅動和案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作為一條主線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起到組織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具體教學以典型案例為基礎展開。在計算機軟件類的課程教學中,借鑒“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法”,學生不僅能學習到軟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還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設計典型案例,通過任務驅動法,將“案例”作為教學切入點
課前教師的準備工作是設計案例和任務,教師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和教法,針對學生特點設計實際的典型教學案例,從而實現(xiàn)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同時在案例設計過程中把教學任務劃分為初級和高級兩部分。任務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可以獨立做也可以合作完成,進而讓學生做到以任務為驅動的學。所以精心設計典型案例,通過任務驅動法將“案例”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是執(zhí)行教學方案的第一要素。
(1)學會分析問題,是利用案例的第一目的。例如在Powerpoint課程的教學中,對教學大綱要求的“自動放映和排練計時的應用”知識點,課前教師設計的案例為制作“楓葉之都——本溪”宣傳片,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自己分析案例,案例中幻燈片不會自動播放,為改進演示功能,對案例提出具有自動放映功能,要求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改進幻燈片的功能。通過案例的分析,訓練和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如何解決實際問題是使用“案例”教學的第二目的。如何解決以上案例中幻燈片不會自動播放的問題呢?學生自然會想到課本,利用課本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會成為學習的首選。這樣學生學習到的不僅是軟件的功能和操作,也學習到了如何利用“書”這一知識的載體解決遇到的問題。
2.師生“雙向溝通”貫穿教學的全過程
師生“雙向溝通”主要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式教學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效地解決了一部分學生“吃不飽”而另一部分學生“學不會”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Powerpoint的“超級鏈接”功能時,選擇“案例”素材有兩個,第一個是“美麗的釣魚島”,特點是利用不同類型的動作按鈕來創(chuàng)建超鏈接;第二個是“Word制作的電子報刊”,特點是使用了外部的超級鏈接。設置討論題目為:比較兩個“案例”在使用軟件的“超級鏈接”功能上有什么區(qū)別?說出使用場合的不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一起研究如何應用“超級鏈接”,并制作“自我介紹”的演示文稿。每一小組完成一至兩份演示文稿的設計,之后進行全班集體討論,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并點評。
3.建立科學有效的學習評價體系
任務驅動+案例教學評價的側重點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筆者在案例評價中,過程評價占總成績的50%,結果評價占總成績50%。過程評價主要指案例討論情況和案例制作過程中的情況評價,結果評價主要指方案設計結果的水平和總結報告水平等。在這種評價方法的激勵下,學生就必須認真對待設計,認真準備討論內容,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多方位的能力。
三、“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法”的特色與優(yōu)勢
1.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法最突出的效果是學生普遍提高了軟件的應用能力和水平。通過對學生的案例設計、作業(yè)和實踐能力測試,學生對軟件功能應用更靈活,掌握軟件功能更多,設計中更靈活的應用了軟件的功能。
2.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景中,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 “任務”,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學習,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學習Powerpoint放映時,教師設置情景,要求學生根據(jù)專業(yè)特點制作介紹本專業(yè)相關產(chǎn)品或設備,課堂上學生以技術人員身份在講臺前的大屏幕上通過PPT介紹wb 們,教師和其他同學作為用戶在臺下傾聽并隨時提問。通過這種方式,每個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還能獲得深刻的角色體驗和專業(yè)知識的加強,并感受獲得成功的喜悅。
3.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傳統(tǒng)軟件課的教學,不注重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而在任務驅動+案例教學中,學生在角色扮演和討論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把自己的思維和意見表達出來,這樣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和鍛煉??梢宰寣W生實現(xiàn)獲得知識、技能和溝通能力的豐收。
四、幾點思考
一是“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法”的設計關鍵在于教師觀念的創(chuàng)新、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行為的創(chuàng)新。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以創(chuàng)新的理念設計出有應用價值的“案例”,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提高能力。
二是在任務驅動+案例教學中教師在案例討論中的角色,應是教練員、導演,而不是講授者或仲裁者。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和組織者。
三是任務驅動+案例教學在教學中優(yōu)勢顯著。但是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是否能完全代替講授式教學呢?回答是否定的。實際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著完整的理論體系,每門學科都有其重點和難點,這些通過任務驅動+案例教學都無法完善,因此理論教學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將兩者的優(yōu)勢有機地結合起來,是我們將要繼續(xù)探索的課題。
總之,在信息時代,計算機教學任重而道遠。如何結合計算機學科自身的特性,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平臺的支撐下,在創(chuàng)新教育理論的指導下設計與之相應的教學模式,是擺在計算機教師面前的迫切而重要的課題。在計算機軟件類的課程教學中,借鑒“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法的成功經(jīng)驗,使“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的多角度、開放性思維”的教學新理念,具有相當強的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劉青峰.案例教學法在高職設計類軟件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23).
[2]蔣友明.計算機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初探[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3(22).
(作者單位:本溪市化學工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