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才
【摘要】 閱讀教學應該怎樣進行。由于課文具有示范作用,所以閱讀教學要展現(xiàn)自然的閱讀狀態(tài)。閱讀時的所思所想所做,課堂上要引領學生去實踐體驗,一切自然生成,而不是給學生布置問題任務,因為這不符合學生平時的閱讀狀態(tài)。語文教師備課的觀念要轉變。要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尤其是會閱讀的習慣,即閱讀時的思考和筆記。
【關鍵詞】 閱讀 探索 思考 閱讀教學策略
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應該怎樣進行,教師怎樣開展課文的閱讀教學,是一線語文教師每天面對又不得不進行反思的一個問題。
1.課文教學很重要
首先,課文應該是精讀篇章,但凡選入教材的文章都是千挑萬選,有代表性,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兼美的作品,不存在精讀與略讀的問題。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與讀物的實際情況來選定閱讀目的。大到思想內容、寫作特點,小到段落層次、遣詞造句,制定明確的目標。在閱讀時要直接捕捉與目標有關的材料,通過各種途徑達成目標,要避開與目標無關的內容,避免繞圈子。然后,在此基礎上,及時進行篩選,找到真正切中目標的實際內容。
其次,課文均是在教學進度安排之中的教學內容,是在教師組織與指導下的教學活動。從低段的以識字教學為重點的課堂逐步過渡到以欣賞文章,學會閱讀,養(yǎng)成閱讀習慣為主的課堂教學。教師對課文教學的觀念和思路直接影響著學生閱讀行為和閱讀習慣的形成。
第三,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策略和行為方式,對學生課外閱讀起示范引領的作用,如果以課文為例的語文教學,學生不能掌握閱讀的策略與技術,那么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與課外閱讀就是兩張皮,學生的閱讀效果必將受到影響,最直接的體現(xiàn)是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不濃,閱讀意識和習慣幾乎沒有,這對對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十分不利的。學生忙碌于應試的學習對提高語文素養(yǎng)十分有限。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以教材為載體,以語言訓練為主要內容,針對教材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課文作為例子,是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養(yǎng)成語系的習慣,掌握讀懂句子,讀懂文章的方法,并且把課堂中學到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課外的閱讀實踐中去。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走進信息世界,讓童心、童言、童趣會給課堂,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古今中外,許多專家學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實,證明了他們所采取的閱讀方法是切實可行的;許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學經驗,證明了他們所傳授、推行的閱讀方法的正確。教師有必要從中擷取一些簡便易行、成效顯著的閱讀方法向小學生推薦,使小學生的閱讀活動有方法可依憑,能增進他們取得良好閱讀效果的信心。
2.課文教學的策略
課文教學的實質其實就是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教師通常的做法是積極認真?zhèn)湔n,在備課中設計問題,找出要學的生字,要理解的詞語句子,先理解課文的內容,中心思想,然后設計教學怎樣開頭,怎樣過渡,分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每個環(huán)節(jié)圍繞什么問題進行,學生讀幾遍,讀到什么程度等等。課堂教學的設計和推進全在教師的掌握之中,教師是導演,指導學生進行演出活動。教師是命令的施出者,學生接受指令并進行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任務完全由教師出示布置。在這樣的課文教學中,課堂井然有序,整齊劃一,全班同學共同完成幾個任務,并不困難。問題的關鍵是,課堂上有教師如此的精心導演和布局,學生只要思考既定問題,那么在課下呢,學生該怎樣進行閱讀,他會主動閱讀沒有故事性 的專業(yè)書籍嗎?閱讀中會思考嗎,遇到費解的問題或理解不了語言時會怎樣做呢?顯然課堂中的閱讀教學并不能給予學生示范引領的作用,不能解決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遇到的困難。
我們在課堂課文教學中,并沒有真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沒有培養(yǎng)學生堅持閱讀的習慣,閱讀的興趣十分有限,閱讀的視野十分狹窄,更不會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yè)書籍的閱讀。這是當前中小學生普遍的閱讀現(xiàn)狀。
3.那么課文教學應該怎樣進行呢
首先是教師應該怎樣備課。如果語文教師非得備課,那就應該記錄自己讀書時的思路歷程,想了什么問題,怎么想的,遇到字詞等問題是怎么解決的。如果不備課,就把自己真實的讀書過程展現(xiàn)給學生。課文教學展現(xiàn)自然的讀書狀態(tài)。一是學生自己去讀,讀后交流,交流的內容包括讀中遇到了什么問題,自己能否解決,怎樣解決的,讀懂了什么。剛開始學生的閱讀是淺層次的,如遇到了生字的讀音,詞義的理解,以及知道 了人物的什么等等。讀中還應該想什么,怎么想,就是下一階段教學的目標了。二是教師在課堂上讀文章,一邊讀,一邊想,一邊說,把自己讀想的過程,解決問題的行為過程,寫讀書筆記的過程逐一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三是師生一起讀課文。一邊讀一邊交流,也可以各讀各的,讀后進行交流。課堂課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告訴學生,老師平時就是這樣讀文章的,讀文章時想了很多,寫了很多,背誦了很多,查閱了很多。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需要去閱讀,天天如此。閱讀是我們的生活,閱讀是人成長的需要。
課堂上的課文教學,是練習捕魚的過程,是掌握"漁"的過程。課堂上的教學生成,一切都是非預設的,每個學生的個體獨立的思維過程都要受到尊重,同時學生的思維是在集體教學環(huán)境的引導與創(chuàng)設下進行的,師生的閱讀是在各自閱歷和知識基礎上進行的探索活動,是在作業(yè)平臺上作業(yè)的過程,是在"漁"的活動中獵魚的過程。
語文課堂還可以是一個展現(xiàn)閱讀所學的舞臺。比如講一個成語故事,聲情并茂朗讀一段,背誦一段,讀一讀自己的習作,宣講一次自己閱讀中對段意內容的總結概括,交流一次自己在閱讀中的感受與體會,交流一下自己搜集到的資料。
學習課文不是一個集體活動,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各自作戰(zhàn)的過程,自己發(fā)現(xiàn)目標,接近目標,最后攻下目標,閱讀是一種個人的行為,是一次次探索的過程。每讀完一段,想一想段意,人物的心理和個性,體會語言的精妙,難道我們平時不是這樣閱讀的嗎??梢娬n堂上的閱讀教學不必搞那么多花架子,劍走偏鋒只能浪費更多的學習機會。
閱讀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探索,探索是人生每天的功課,讓學生閱讀就是讓學生去探索。只有放開所有的羈絆,學生才會在閱讀探索中真正受益。
參考文獻
[1] 常靜;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N];唐山勞動日報;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