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梅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離不開“讀”與“寫”——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并進行堅持不懈地練筆,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筆者的具體做法是:一、從文學法,讀寫同步;二、引導多讀,以讀促寫;三、指導勤寫,以寫引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從文學法;以讀促寫;以寫引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離不開“讀”與“寫”——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讀是寫的基礎和前提,而寫又是讀的動力和目的。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并進行堅持不懈地練筆,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著名語文教育專家、特級教師丁有寬先生說過:“閱讀和寫作是個互逆的過程。閱讀是理解吸收,寫作是運用表達。只有吸收得充分,表達才更加有力”。如何將讀與寫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與同步提高?下面筆者就這一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從文學法,讀寫同步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小學語文課本里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學生學習寫作的范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字、詞、句,讀懂段、篇的基礎上,要善于引導學生研究文章的作者為了表達思想內容,是如何立意構思、選擇材料、布局謀篇的,又是怎樣遣詞造句、抒發(fā)感情、闡明事理的……把這些問題搞清楚,不僅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會領悟到一些寫作上的方法與技巧。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閱讀中提煉、總結表達方法,并引導學生模仿運用,嘗試練習。譬如,執(zhí)教蘇教版三年級課文《“東方之珠”》《美麗的南沙群島》《廬山的云霧》等課文,筆者就引導學生學習圍繞中心句把一段話寫具體、寫生動的方法,來描寫一處優(yōu)美的風景。
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尋找讀寫結合的訓練點,設計好各種形式的片斷練習,如,重點段落仿寫、課文續(xù)寫、補寫空白、擴寫、縮寫等小練筆,來進行讀寫基本功的訓練,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如,筆者在教學《石榴》《荷花》等描景狀物的課文時,首先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熟讀,通過指導使學生理解到作者寫石榴、寫荷花都是為了抒發(fā)對家鄉(xiāng)、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然后啟發(fā)學生思考、揣摩作者是如何抒發(fā)這種感情的,并且通過重點賞讀文中一些運用比喻和擬人手法的精彩句段,在體會優(yōu)美寫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閱讀中學到的方法,寫一寫家鄉(xiāng)的一種水果或常見的花草等,如銀杏、葡萄、草莓、瓜葉菊等。學生借鑒課文的寫法進行仿寫,很容易寫出家鄉(xiāng)水果的形、色、味或花草的葉、莖、花等特點;同時還會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學生由讀到寫,完成得非常自然、順暢,可謂水到渠成。
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教師應通過有效的問題設計,來引導學生分析、欣賞文章的寫法之妙,如前后照應的寫法、承上啟下的寫法、畫龍點睛的寫法、對比烘托的寫法,等等,從寫法上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實踐證明,教師充分鉆研文本教材,從中挖掘出練筆素材,引導學生多練筆、巧練筆,這是讀寫結合的重要一環(huán),可以促進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和有效提高。
二、引導多讀,以讀促寫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名句都強調了閱讀對于寫作的重要性,說明多讀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小學語文教學只靠課內閱讀有限的課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賴必要的課外閱讀活動來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必須要讀許多書,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敝T多事實證明,完全依賴語文課堂教學,抱住語文課本不放,是不能有效促進學生語言的發(fā)展,是不能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正如語言學家語言學家呂叔湘說:“語文學得好的人,無疑不得益于課外閱讀。”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班里凡是作文寫得好的學生大多喜愛課外閱讀,他們知識面較廣,寫起作文來思維敏捷、思路開闊。當然,讀并不是機械地死讀、泛讀,主要是要學習、理解文章內容,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達意的方法。所以,教師要做好引導,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并指導學生讀書方法。為此,筆者每天早自習安排學生晨讀,教師進行指導;幫助學生訂閱《七彩語文》、《快樂作文》、《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等刊物;組織學生向學校圖書室借閱圖書,開展讀比賽等活動。這些做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讀書的興趣,為寫作文積累了素材。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還要鼓勵學生多做讀書筆記,多摘記優(yōu)美詞句,多發(fā)表讀書感言。并定期進行歸類整理。在作文訓練中,要將平日積攢的妙詞佳句及巧頭妙尾的寫法,靈活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以盤活自己的語言儲備,進而提升自己的作文質量,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真正實現(xiàn)以讀促寫的目的。
三、指導勤寫,以寫引讀
首先,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做到讀、仿、寫三結合,根據(jù)課文段、篇的特點,設計一些小練筆,力爭做到讀一篇,寫一篇,讀中有寫,寫后再讀,以寫引讀。
其次,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筆者要求班級里的每一位學生每天必須寫一篇日記,記錄自己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學生在寫日記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如何遣詞造句,如何布局謀篇,這本身就是讀在發(fā)揮作用,是讀的延續(xù)。只有讀的內容多,寫的才會流暢。同時,筆者還定期對學生的日記進行檢查、講評,這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欲望,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寫日記習慣。
再次,教師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寫作活動,要抓住契機安排學生參加一些不同級別的征文評比活動,以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參與的勇氣。如筆者班級里辦了《蓓蕾初放》、《春雨中的花骨朵》、《水杉樹》等手抄報。學生自己命題,獨立成文后,由班級寫作小組的評委們審閱后印發(fā)給每位學生。此外,筆者還鼓勵學生向學校的校報《陶苑》及全國各地的小學生作文報社投稿。此項活動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激發(fā)了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綜上所述,閱讀和寫作各占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在教學中語文教師不可厚此薄彼、有所偏重,否則會影響語文教學的質量;相反,應當讓閱讀與寫作“親密牽手”,為了一個共同的教育目標,高效地行走在語文學習的征途上。
【參考文獻】
[1]丁有寬.丁有寬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法[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
[2]侯方.例談如何從文本教材中挖掘練筆素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