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明春
摘 要:在新教改精神指導下,“生本課堂”在我校悄然興起,且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生眼中“枯燥”的文言文,也被演繹的多姿多彩,在生本理念下,學生既落實了文言字詞的掌握,培養(yǎng)文言語感;又要學會品位文章的內(nèi)涵,提升了品味鑒賞的能力。
關鍵詞:生本課堂 文言文 預習 研討 鞏固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116-01
夸美紐斯在談到自己的教學理想時說:“找出一種教育的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睂W生學習文言文正需要自己多動手、多動嘴、多動腦,采用這種“生本課堂”教學方法正是保證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可以幫助我們把夸美紐斯的少教多學、輕松愉悅的理想變成現(xiàn)實,實現(xiàn)文言文的高效教學。
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教學難點,本人認為歸根結底是因為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改變,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剝奪了學生自己去探索、發(fā)現(xiàn)的權利,而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有必要首先深化理解“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改變自己對于這一教學理念的理解,重新設計教學行為,抓好課前充分預習、課堂研討學習、課后復習鞏固三個環(huán)節(jié)。
1 課前預習
“以生為本”理念指導下的文言文課堂,是充分地調(diào)動和利用學生所能掌握的資源,把學生的學習任務盡早地交付給學生,教師盡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去解決問題。對于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針對文言文教材較為淺、顯、易的特點,讓學生自讀課文對于提高學生文言閱讀能力大有裨益。為了在小組內(nèi)、在全班面前一顯身手,無論是功底較好的學生,還是相對的差生,都絞盡腦汁寫出自己對課文的解讀。雖然有的同學寫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譯文,在小組交流的時候,不時的爆發(fā)出一陣陣愉悅的笑聲,但在這在笑聲中,理解有錯的同學卻記住了正確的解釋。課前預習要結合小組合作,在同伴的激發(fā)下,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有了自己的參與空間。當組內(nèi)成員相互質(zhì)疑、解疑后,大家能自覺的完善自己的預習筆記,并由組長把組內(nèi)無法解決的問題匯總,交給老師,全班共同探討解決。探究、思考與記憶就在這樣令人興奮的氛圍中進行著,他們在一點一點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認識的過程中,看到了自己的進步,體會到了進步和成功的快樂。
2 課堂研討學習
新課標除了要求“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外,還有“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重視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繼承”等價值定位。文言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課文的結構、語言、意境之美等等,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藝術修養(yǎng)、審美情趣的形成是很有影響的。因此,確立文言文教學是文學教學的觀念,指導學生對文言作品作適當?shù)蔫b賞、評析,讓學生認識文言作品的整體美感,體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領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理應成為文言文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作為語文教師,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老師只能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我的“生本課堂”用這樣的模式來進行教學:預習—— 小組交流—— 展示—— 大組交流—— 教師點撥—— 總結提升(或隨堂檢測)。運用這樣的基本模式,課堂就從一言堂變?yōu)榘偌覡庿Q。在講授《屈原列傳》時,探討文章的寫作手法、主旨,學生就屈原的忠貞是否值得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辯。有的同學認為《漁父》中的老叟就是另一個屈原,還有同學提到了管仲、韓信,認為滿身的才華,沒必要在楚國“吊死”,完全可以找到理解自己、支持自己政治主張的君主,大展拳腳施展抱負,楚國的百姓是百姓,天下的百姓亦是百姓,屈原過于狹隘,只在乎本國百姓的疾苦,心中沒有天下蒼生。還有的支持他的忠君愛國,即使連遭厄運,矢志不改,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節(jié)氣”,得到了整個民族的贊賞,端午為例。當原本枯燥的、令人昏昏欲睡的文言文課堂,變成學生思想交流,觀點碰撞、精彩迭現(xiàn)、學生踴躍發(fā)言的舞臺;當學生從課內(nèi)的學習延伸到課外的探索時;當學生自發(fā)的把課本知識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并有意無意地縱橫聯(lián)系其他學科知識的時候,作為語文教師的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當然,此時教師還需圍繞教學目標,作一定的引導和指導,需要注意適時、適地地留出空白,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堂“布白”正是生本課堂教學中美的升華。
3 課后鞏固
文言文教學的作業(yè)布置,往往是:熟讀成誦,默寫課文,翻譯課文,解釋加點的字詞,積累文中各種語言活用現(xiàn)象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再有就是對課文文意的探究以及課外知識的補充等。其結果是導致了有些學生耗費時間,做無用功,有些學生來不及完成,只能疲于奔命,而每天堆積如山的作業(yè)批改也讓教師苦不堪言。
怎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讓作為課堂教學延伸的作業(yè)起到應有的效果呢?讓學生們自己設計作業(yè),然后互相解答,小組內(nèi)交換批改,督查。同學們在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完成了自設的作業(yè),同時又學習了他設的作業(yè),量上增多了,但質(zhì)卻沒有降下,反而成倍增長了。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課外學習語文的激情,主動復習所學內(nèi)容,研讀課本,還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效果有了顯著提高。
作業(yè)只是鞏固知識的一種方式,日復一日地做同一件事,任何人都會厭倦。所以,我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權力下放給組長,組長設計復習方式及內(nèi)容,不定期地找學生到辦公室背誦、默寫,定期舉行知識競答活動等,這樣,讓學生體會到了“寓教于樂”,更加有學習熱情,而老師也可盡情地享受著事半功倍的喜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讓我們師生共同努力,讓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得到落實,以生本激揚生命,讓教育充滿陽光!
參考文獻
[1] 楊春永,王月燕.如何打造高效語文生本課堂[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3):42.